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降临》影评观后感

《降临》影评观后感

  每至秋冬,总有一部硬科幻电影值得期待。2013年的《地心引力》、2014年的《星际穿越》、2015年的《火星救援》,2016年则是《降临》(Arrival)。2017。。。

  然而很可能,《降临》将不会在国内上映,原因将在后文中讲到。

  不过也不用太遗憾,因为跟电影比起来,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无论艺术性、哲学性,还是结构之精巧、阅读体验之畅快,都在电影之上。

  这样说,如果读过原著,那么《降临》是很不错的补充视觉体验;如果没有,那么看完电影后最好也去读一读原著。你会发现,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Ted Chiang)的这部曾获1998年星云奖和斯特金奖的中篇小说,带来的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这种大胆又细腻的假设,以及故事中蕴含的质朴情感,远比影片中的视觉奇景以及为投观众所好而预设的意识形态之争,更深邃动人。


  (一)《你一生的故事》:如果一种语言能让你看见未来

  《你一生的故事》优雅地讲了一个关于地球人与外星人对同一个物理宇宙不同认识的故事。

  书中的“我”是接触并学习外星语言的语言学家露易斯·班克斯教授,“你”则是班克斯的女儿。

  某日,外星飞船降临地球。美国***派遣科研人员分组进入飞船与外星人交流,其中即包括班克斯。

  他们称这些外星人为“七肢桶”,因其“看上去就像七条交叉的肢支起的一个桶,呈中心对称状,任何一条肢都可当作手臂或腿”。

  人类和七肢桶的口头语言都基于声音,二者的书面语言却有本质的区别。对人类来说,口语和书面语一样具有时序性,线性结构决定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为因果论。

  当人类遇到外星人,首先想到的是询问目的,其次是建立交流,进而学习其语言,获得其科学技术,顺便谋求贸易以获得利益。

  七肢桶的书面语言则是一个闭环结构,落笔时已能预知将要书写的内容。也许是因为身体结构的关系,七肢桶的祖先最初认识同一个物理宇宙时选择采用目的论。

  奇妙的地方在于,目的论超越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从出生到死亡两点间的一切同时展现在七肢桶面前。

  因此,七肢桶拜访地球没有目的。他们只是遵循自己的生命轨迹,安静地降临地球,观察人类,并献出礼物——自己的语言。然后离开,对人类一无所求。

  特德·姜在书中以光的折射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两种思维模式间的区别。

  光以一个角度触及水,然后改变其路径。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解释:因为空气与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变了路径。

  目的论的思维截然不同:光之所以改变路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它抵达目的所耗费的时间。在抵达目的前,光已经知晓并计算出所有路径的时间。它选择折射,便是基于想要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目的。

  班克斯在与七肢桶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七肢文。能够用七肢文思考后,一个自然又惊人的现象出现了——她看见了自己的未来,认识了尚未出生的女儿。

  班克斯学习七肢文的过程和“看见”与女儿的相处点滴交错。最终,她“看见”了女儿短暂一生的结局,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决定生下她。

  学习一种语言即是接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七肢文使班克斯的思维超越了时间,也引出了自由意识与预知未来之间的悖论。

  “自由意识意味着我们不可能预知未来。”反之,如果能够预知未来,也就不可能拥有自由意识。

  对于不可反抗的既定命运,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七肢桶似乎完全没有这个困扰,但是掌握了七肢文的班克斯不同,尽管事实上,掌握七肢文的事实已使她成为“超人”。

  当未来突然全部展示在班克斯面前,曾经信奉自由意识的她,最终决定这样面对这个悖论:“不可能把我知道的未来告诉其他人——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反抗。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于是生命被浓缩为每一时每一刻。已知全部剧本,但仍然选择完整地经历一遍,这大概是生命最勇敢、爱意最深厚的证明。

  当然,目的论并非特德·姜的原创,人类的哲学史上也并非只有因果论。

  希腊悲剧是因果论——预言预示命运,每一步自以为的抗争都是通往既定目的的途径。因此有人说,希腊悲剧的精髓在于时间,或者说缺乏时间。同样,宿命论也是因果论。

  但是《你一生的故事》仍然了不起。

  既细腻又令人信服地描述了学习一种逻辑全新的语言的过程,又以这种语言的逻辑自然地安排小说结构。为读者提供身而为人很难体会到的世界观,令很多读者多年后仍觉这篇小说对自己世界观的影响,这便是原著的魅力所在。

  (二)《降临》:一部只成功了一半的电影

  在指摘电影前,先说它的好。

  《降临》实际上由导演丹尼斯·维仑纽瓦,编剧埃里克·海瑟尔,摄影布拉福德·扬,音乐Jóhann Jóhannsson共同完成。

  首先,《降临》的气质是对味的。整体的灰蓝冷色调,飞船降临在山谷旷野的疏离感,七肢飞船伫立在空中时神秘、优美、非邪恶的未来感,以及科研人员初入七肢飞船时的反重力设计,奠定了地球文明与七肢文明首次交流时冷静而紧张的基调。

  配乐不重,但是非常到位。冰岛音乐家Jóhann Jóhannsson的配乐庄严而悠长,影片中七肢桶语言以类似藏传佛教中铜钦的声音展现,既符合想象,也为整体氛围增色。


  《你一生的故事》本身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很大,大量的语言学习过程与哲学思辨很难直接转化成视觉语言。《降临》选择了比较粗暴的方法:基本放弃这一部分的呈现。

  这样一来,班克斯学习七肢文的过程,变成了仅凭英雄血勇便能一招得真传般的奇迹。大国间紧张的关系,亦“逼”得她没有时间思考自由意识与预知未来间的悖论,而这恰恰是原著得以立足的核心。

  砍掉抽象的部分,编剧取而代之的是大国之争。影片中,美国是愿意沟通的先进文明的代表,中国则不幸成为为保护地球文明而欲发动战争的强硬派代表(这应该就是很难在中国上映的原因)。

  加入这条线索,编剧的原意可能是希望展现面对外星文明时人类在矛盾与协作间的抉择。遗憾的是,因为处理幼稚而惹人发笑。


  比如,女主角的一通告知中国军方领导人其妻临终遗言的电话,就能改变一国决策?美国人往七肢飞船里扔炸弹他们尚不远离地面,中方宣布准备战争他们才决定保持距离?

  意识形态之外,小处的细节上亦有漏洞。最显著的一处是,班克斯是在逐渐掌握七肢文的过程中才能够“看见”未来的,影片则安排她在学习之初就开了“天眼”,显然是异想天开。

  电影最后落入的是“用勇气和爱拯救人类与内心”的俗套,一叶障目,实在遗憾。


  以上种种,尽管外媒对《降临》的评价普遍很高,比如“烂番茄”的好评率为94%,《卫报》将之列为年度最佳影片第三位,笔者依然认为它是一部只成功了一半的电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