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观后感影评
22 年前,英国人克里斯托弗·诺兰和妻子艾玛·托马斯,坐船跨越英吉利海峡到达敦刻尔克(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的港口),体验了二战期间敦刻尔克大撤退当中数百艘英国船只曾经走过的同样路线。
1940 年 5 月,纳粹德国军队瓦解法国马其诺防线后包抄盟军,40 万英法联军撤退到法国敦刻尔克海滩上,家园就在 26 英里处却无法轻易到达。该浅水滩拥有 21 英尺深的潮汐,使得英国海军船只无法停泊。但仍有希望:调用非军用小船来协助救援。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组成的小型舰队从英格兰南部海岸出发,用 10 天时间就把 34 万士兵从危机中拯救出来。
当年的航行给尚且无名的年轻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环境恶劣,旅程非常危险,水流很急,而如果在战争时候渡过英吉利海峡的话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他于是起意,希望拍摄一部以此为题的电影。
而直到 2017 年,这部名为《敦刻尔克》的电影才出现在了观众面前。不过 20 多年的等待似乎得到了堪称圆满的结果——当它 7 月中旬在北美、英国上映以来,成为了这个夏天最令人有欲望走进电影院的电影之一。评论中不乏溢美之词,也有人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电影之一。
9 月 1 日,国内观众就将在电影院看到《敦刻尔克》。在此前的北京宣传之行中,诺兰和包括《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在内的媒体分享了这部电影拍摄过程中他为自己设下的目标,以及所遭遇到的挑战。
他首先谈到为何“推迟”了二十年之久才动手的原因——这对于曾经的他来说难度太大,他不确定能够掌握好宏大场景的拍摄,“拍这么大规模的一部影片,涉及到几十万人,有几百艘船,几百部战斗机。所以作为导演来说,你需要有足够的经验才能够把这样宏大的故事呈现出来。”
“十年前我觉得我还没有这个自信,现在我有了。对英国的观众来说,这个电影如果只能拍一次的话,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如果只能拍一次,就一定要拍好。”
从 2000 年初至今,诺兰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他相继拍摄出了《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每一部都堪称代表作的商业大片。从个人兴趣来说,他可能是与追求故事张力最大化的商业体系最为贴合的导演之一,而他得到的结果也令人鼓舞——观众和好莱坞片商都是他的追随者。
不过,在诺兰的创作履历中,还没有《敦刻尔克》这样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类型。这是他所面对的第一个挑战。
诺兰像筹备纪录片拍摄一样,在历史顾问、《敦刻尔克:被遗忘的声音》一书作者约书亚·莱文的陪同下,做了大量前期的调查采访。
“在拍摄真实的历史事件的时候,你很早就会面对这个事件以及这个历史事实的沉重感。”诺兰在北京和媒体交流时说道,“对我来说这个历史本身是非常令人着迷的,所以你在拍摄的时候不能随随便便,你会看一下人们的口述,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口述,我还见到了很多经历过这个事件的人。”
“接下来会让你非常的清醒,就是这些问题是远远大于电影的拍摄或者是娱乐性,所以你自然就有一种责任感,那你到底怎么样在影片当中选择,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展现这些事实,那就是要表现人性,这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冲突的问题。”“所以所有我们做的决定,一旦是下定决心要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们是希望能够取得一种平衡,就是把观众的体验,体验到这个事件的戏剧性,不光是呈现出历史的真实的感觉,而且要呈现出不同的人对事件的体会。”
但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当诺兰真正进入到创作阶段时,他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想把《敦刻尔克》拍成一部“传统的战争片”。“传统”指的是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以及军事、政治、世界进程等宏大的讲述主旨。
他希望观众能像在他以往那些故事一样,在《敦刻尔克》中再次跟随主人公感受到悬疑世界的魅力。他对《敦刻尔克》的定位是:“一个生存的故事,一个悬疑惊悚片。”“我希望以一种非常亲密的方式来展现这个故事,所以我希望能够有一个让观众有非常悬疑、非常紧张的感觉,而不是想给他们上一堂历史课或者是政治课。”
为了达到这种“亲密”、“紧张”的效果,在电影筹备的一开始,诺兰曾经一度想尝试不要剧本,而全部使用即兴拍摄的方式。原因就是他希望做一些形式上的减法,来辅助推动气氛的极致:让演员跟随实景,真正回到 1940 年士兵所经历的一些场景,不需要太多的复杂情景和对话。
但这个“夸张”的主意被诺兰的制片人、妻子艾玛·托马斯否决了。艾玛认为没有剧本对于一个庞大的商业剧组来说,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太多不可控性,是不切实可行的。
2015 年,诺兰完成了一本 76 页长的剧本。它仍然显得“不太诺兰”——只有他往常剧本的一半长度。原因是由于它的人物对白很少,基本是由精巧的叙事结构组成的。
对于诺兰的影迷来说,打破常规顺序的叙事结构是他的一大标志性特点。
他承认对“时间感”非常着迷:“我是相信相对论的,但是对我来讲电影叙述故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所有的电影都希望让观众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能思考和感受一下时间的概念。”
诺兰 2000 年的成名作《记忆碎片》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失忆后追踪杀妻凶手的故事。这部电影从结尾开始拍起,用黑白和彩色来区分过去和现实,如果用数字 1-10 来表示顺序,电影使用的就是 10-1-9-2-8-3……该片制片人詹妮佛托德说:“《记忆碎片》是一部深具人性思考的电影,但是这个题材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增加了许多复杂性的问题需要你去思考。”
诺兰并非拥有最超前的创意。他相对于叙事而较为薄弱的“人味”呈现,也一直是他明显的争议点。
《敦刻尔克》相对于诺兰以往电影中,往往是从后三分之一段落,才正式开始展开蝴蝶效应般的戏剧关联反应(此前则有大量铺垫),这次则是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这样的轰炸反应中。
《敦刻尔克》最基础的讲述方式,是从三个视角维度穿插展开——海、陆、空。而这三个空间背景的时间线,又是不一样的。
陆地线上有一周时间:被围困了一周之久的年轻士兵们,生理和心理极限已经达到顶点。
海上逃亡集中于一天时间:克·里朗斯饰演的老船长操控“月光石”号渔船,救起了坠海的飞行员、被德军轰炸机轰炸的搜雷船上的士兵。
而空中线只有一个小时,汤姆·哈迪与杰克·劳登每一轮和德军的殊死战斗,都关系着陆地和海上的士兵逃生。
诺兰说,实际上电影的故事本身就是围绕着一种音乐的原理来写的——因为音乐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永无止境的音阶”(Shepard tone,《蝙蝠侠:黑暗骑士》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蝙蝠车的音效均运用到了这一原理)。音调永远在上升,但又永远不会脱调。这种效果会让人产生音调不停在上升的一种幻觉,形成“螺旋形”效果。诺兰的剧本也是围绕这个原则写的,三条故事线不断交织,让人不断感到有张力,一直增强的张力。
诺兰对于表现政治形势,或者说大人物们的战役计划毫无兴趣。“我不太想拍那种将军们坐在会议室里,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的镜头。”由于不想陷入政治之中,电影也完全没有涉及到温斯顿·丘吉尔,或者任何高级指挥官。
他希望借由海陆空三个空间主人公的主观视角,为观众提供一种“代入感”,“和战士们一起在沙滩上逃命的人是你,坐在平民船只上在海上奔赴救援行动的人是你,坐在喷火战斗机驾驶舱中和空中敌人死磕的人也是你。”
诺兰和托马斯在与华纳签下制片合同前,就确定了包括摄影指导 Hoyte van Hoytema(《星际穿越》摄影)在内的几位重要工作人员。他们前往敦刻尔克勘察,决定不顾后勤部门可能遇到的困难在那里拍摄。后来剧组的确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恶劣天气、风大浪急的海面以及“防波堤”的建设:摇摇欲坠地没入海峡的冰冷海水中的一个狭窄木板防波堤,长一公里。
“敦刻尔克的海滩是个奇特的地方,”托马斯说:“但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我们查看了其它选择,但很显然很难在其它任何地方完全复制我们需要的场景。”
于此同时,他们和好莱坞的协商也在进行。2016 年时消息传出:诺兰和华纳签下了最高纪录的分成条约,包括 2000 万美元的导演费用,外加高达 20%的票房分成——上一次在好莱坞有导演拿到这样的条件,还是彼得·杰克逊拍《金刚》的时候。
华纳对于诺兰的“纵容”,来自于此前《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数部电影票房成功的愉快市场经验。而诺兰自己,也因此完成了他很早就设下的一个目标:要用来自美国制片厂的投资,但是要制作一部纯正的英国电影。
电影启用了全英国演员阵容。《敦刻尔克》花掉了 1 亿美元的制作成本。不过它其实使用的一线明星不多,诺兰除了让汤姆·哈迪出演一位几乎全程都只露出眼睛的飞行员,其他重要角色使用的都是年轻英国新人。其中饰演陆地线上最重要角色的菲恩·怀特海德,出生于 1997 年,在被选中前还在伦敦一家咖啡店打工。诺兰的选择还包括偶像歌手、前 One Direction 主唱哈里·斯泰尔斯。
诺兰希望避免好莱坞的“选角错误”:“好莱坞电影有一个传统,就是 30 岁左右的演员们来扮演更年轻的角色,但我希望能找到和角色年龄相当的演员来出演。当我读敦刻尔克事件的一手资料时,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这些士兵是多么的年轻,并且涉世未深。这种感觉很重要。”
包括选角在内的前期筹备工作在四个月时间里完成后,《敦刻尔克》从 2016 年 5 月开始进入正式拍摄,持续了三个月。
诺兰在拍摄中最大限度采用实景拍摄,调动上千群演同时演出。电影中出现的喷火式战斗机、军舰等全都是由真材实料的“古董”改造,为此剧组找到了真的参加过敦刻尔克撤退的民船。最多片场出现了 60 多艘真实船只。
这也是诺兰电影的另一个特点:他会尽量避免使用数字效果和 CGI 特效,偏爱捕捉镜头里的真实动作。拍摄现场,视觉特效师会在一直观看摄像机里的镜头,希望确保能够通过摄像机捕捉到这些真实的画面。
他解释道:“我的感受就是在拍历史事件的时候,摄影语言以及你所采用的镜头,这种基调必须是真实的,让你感受到你就在那里,你可以闻得到、听得到、看得到周围的事情。”
而对于达到这种感受最为重要的是,诺兰再次使用了他所钟爱的 IMAX 摄影技术。
IMAX 的全称是 Image MAXimum,意指最大视频,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底片更大和更高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在数字摄影渐渐取代胶片的过去十多年里,总部位于加拿大的 IMAX 是为数不多的依然在为电影导演和制作人提供胶片拍摄和放映的技术公司。
诺兰是使用 IMAX 摄影机拍摄电影主要画面(《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第一人。他特别喜欢 IMAX 摄影机带来的全画幅画面——观众可以看到画幅从一个通常的扁扁的形状纵向打开成一个近乎方形的形状,画面内容更丰富,占据你几乎全部的视野,从而营造出一种近乎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于《敦刻尔克》,他加大使用 IMAX 和 65 毫米大画幅胶片来拍摄整部影片,这部分达到了 75%。他证实道:“我之前从未这样做过,但敦刻尔克拥有庞大的故事架构,需要一个巨大的画布。”
他出了名的对胶片质感有一种迷恋:“如果你在拍电影的时候要呈现一种非常真实的感受,而不是经过风格化的感受,对我来说用电影的胶片是呈现这种效果是最佳的选择,它的颜色、清晰度等等是非常真实的。对我来说这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品质,它能够呈现出来我所看到的世界,所以它给我们的感受应该是正确的一种技术应用在这部电影里。”
片中战斗机落入水中的一幕是实景拍的。剧组造了个喷火战斗机的复制品,真的让它迫降到了水上。为了拍这一幕,他们把 IMAX 摄像机绑到了飞机身上。
实际操作战机拍摄、饰演空军的杰克洛登回忆现场拍摄有多么疯狂:“我驾驶战斗机飞越英吉利海峡,他们把 IMAX 摄影机架设在机翼上,跟着我在英吉利海峡上空飞行、俯冲。”
不过这样做唯一的局限就是,IMAX 摄像机噪音太大,所以片中,凡是有出现对话的场景,都是用的别的格式。诺兰说自己从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以及 20 世纪初期的一系列默片电影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配乐能够弥补对话的缺席。
为《敦刻尔克》创作音乐的是和诺兰合作多次的汉斯·季默。“我想将配乐也按照‘永无止境的音阶’的数学原理写出来。”诺兰说,“早期时我就给汉斯发过一段我自己做的、手表滴答响的录音,也渐渐由这种声音做出特定的音效,再在成片过程中做出音乐。所以,这是一种将音乐、音效和画面的全面结合,也是我此前从未做到过的。”
你能够在这支预告中,听到“手表嘀嗒响”的音乐效果。
2017 年 7 月 13 日,电影在伦敦的欧狄恩莱斯特广场首映。7 月 21 日它开始在北美、欧洲等地大规模放映,包括一共 125 家影院的 70mm 胶片版本放映。(不过遗憾的是,国内观众没有 IMAX-70mm 的选择。)截至 8 月底,《敦刻尔克》已经在北美获得 1.7 亿美元,全球 4.1 亿美元票房,不包括 9 月即将开画的中国和日本市场。电影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高达 93%。
诺兰所执着塑造的“沉浸感”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旧金山纪事报》的影评人 Mick LaSalle 写道:“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电影之一,无论是在观感上、制作手法上还是能够给观众带来的影响力上,都与众不同。有一种电影——数量非常少——能够将你从现实环境中抽离出来,使你完全沉浸于另一种体验中。”
诺兰在描述导演对于电影行业意义的时候说:“这个被我视为类似于工业过程的行业,会让拍片的过程尽可能‘失去个人特性’,这样作为经济模型,才更好预测。但说实话,谢天谢地,对于导演来说,这一招从来都不好使,至少不会长期好使。导演在片场上是最接近全能的,他们才是驱使着整个影片前进过程的创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