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观后感:唯有善良始终如一
第一次看到芳华电影的宣传时,就觉得这个名字这个词语很高级。芳华其实和青春的意思差不多,但是它比“青春”蕴含着更多的故事与坎坷,就像一个具有仪式感的“青春”一样,是我们难以经历与感悟到的一段历史所赋予的特别属性。所以我固执的认为,“芳华”只属于那个时代的那一部分人。
但我也从他们与众不同的芳华中,看到了平凡人生在青春年少时的那份真挚的感情。不得不说,我非常喜欢冯小刚这种讲故事的方法与节奏,把文工团中几个主人公之间的感情表现的非常隐忍与豪放。听上去很矛盾,但是你可以仔细想想,何小萍对刘峰的爱,萧穗子对陈灿的爱,都不是通过直白的语言来表述的,正是这种隐忍的表达,才让他们的爱变得真诚与豪放,他们从不违心,单纯而真挚。
从一个现代青年的角度来看,影片一开始就让刘峰就戴着一个活雷锋的“高帽子”,这也注定他对林丁丁的喜爱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当一天晚上刘峰与林丁丁单独的交流时,刘峰也无法继续隐藏一个平凡人自私的欲望。而这也是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欲望,而放在刘峰身上,这个问题就被无情的放大了。作为林丁丁,一个诚实的拒绝似乎也是无可厚非。不过我敢保证,没有一个观众是喜欢这个人物的,记得在影片后期,已经生了孩子的宿舍长给萧穗子看林丁丁在澳洲拍的照片,林丁丁身材走形发胖的仪态让观众彻底的嘲笑了一把,我想这是冯小刚导演故意的一个安排吧。而爱上林丁丁的刘峰,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我一直认为萧穗子是能和陈灿走到一起的,当她拿出自己珍藏的金项链为陈灿做牙托时就更是坚信。万万没想到,我还真的错了。身为干部身份的女生宿舍长从影片开始就和萧穗子一直处于平等竞争的状态,而陈灿在他们中间明显更乐于喜欢萧穗子,这一点都看的出来,而为什么陈灿最后和宿舍长好了呢?故事的转折点就在陈灿说出了他父亲的身份。在电影中宿舍长也正面的用四个字回答了萧穗子这个问题——“门当户对”。这四个字对萧穗子的打击是巨大的,她根本无力反驳,本来占据优势的身位一瞬间就跌落谷底,亲手撕毁了积攒一年情愫而写的信。这就是萧穗子这段友情青春的无情悲哀。
何小萍这个人物是容易被观众喜欢的,因为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了一个可怜的女孩。她努力勤奋,却始终不被组织接纳,甚至被其排斥,这让观众内心中始终抱着一种为何小萍愤愤不平的心情。而故事就是故事,不要忘了我们的“活雷锋”刘峰,在何小萍每次遇到挫折难过时,刘峰总能出现在身边,这也正如何小萍所期盼。即便在他们的对话中并没有传递感情,但不得不说,何小萍的扮演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她对刘峰的那种隐忍的爱,眼神不会骗人。而她为什么选择隐忍?因为她知道刘峰喜欢林丁丁,她知道自己受排斥不想连累刘峰,知道自己身世卑微,知道自己等等等等。如果她不想正面表达,她会有无数个理由。但我们要承认,何小萍是真的喜欢刘峰。记得何小萍在医疗部队时,正在与一个全身烧伤的小战士对话,小战士问她有没有男朋友,何小萍斟酌后回了“算有吧”,这一幕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可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感,才能让她准确的说出“算有吧”这三个字。我想,何小萍已经在她心里给了刘峰一个位置。而何小萍因为一个英雄“帽子”,变成了精神病,这也说明她太善良了,她戴不上也不想戴这个意外得来的“帽子”。何小萍的青春是一种自卑的善良。
在影片的后段,文工团已经不复存在,战争也已经结束,大家开始了90年代初期的“淘金”生活。门当户对的宿舍长已经开始带着孩子抱怨着陈灿,萧穗子则耐心的听着宿舍长抱怨着曾深爱的陈灿,刘峰则被联防队员推倒在地。
影片尾声,在车站的长椅上,何小萍终于和刘峰表达了十几年未曾说过的话,积蓄多年的情感在几个字的轻言淡语中爆发了出来,同时刘峰也终于给了何小萍一个拥抱,这是两个善良的年轻人,在度过了一段坎坷青春后,得到的一种彼此信任与依赖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旁白的述说下被上升到了一种好像无法企及的高度。但唯有至此,才能称他们的青春时期,为芳华。
纵观影片,与其说唯有刘峰与何小萍始终没变,倒不如说唯有善良始终如一。
何小萍是什么时候好的?冯小刚导演没有讲,这应该也是留下的伏笔,是给观众一个思考的空间。记得文工团汇演时,坐在角落的何小萍随着音乐摆弄着舞姿,然后走到了操场上自由自在的独舞,没有观众没有掌声,一身病号服的何小萍充满着自信与活力,明显和病态时的样子派若两人。随着伴乐的结束,何小萍从深深的一躬起身的时候,眼神中透露出了自然满足的微笑,短短几秒的镜头,足以让我们相信何小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