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芳华》观后感:有种逝去,再见无期

有种逝去,再见无期
   ——《芳华》观后感
  文/斜衣

未看《芳华》时,芳华的气息已无孔不入。
办公室里,70后美女同事说,去看看芳华吧!很感人。印象里,同事一般对美容化妆品服装等一切时尚元素感兴趣,没成想,对怀旧电影也……
那日文友小聚。期间,刘君因故未来。问及原因,席上有人答曰陪他媳妇去看《芳华》了。还美其名曰,精神食粮比物质食粮更重要。饭,可以一顿不吃,《芳华》不可一时不看。
除了没面对面银幕,网络,电视,以及画报等各种各种媒介,把《芳华》炒得沸沸扬扬,渲染得有声有色。
《芳华》,以铺天盖地的方式,席卷而来,像一场注定无从躲避的遇见。
我于是,决定去看看《芳华》了。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媒体狂轰滥炸的炒作。我向来不是跟风的人,不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热闹,喧哗,从来就不是我的。
我只是,喜欢遵从自己的内心,喜欢跟着感觉走。
我只是,喜欢这个片名,欣赏冯小刚的导演,醉心严歌苓的小说。
是的。芳华。芬芳馥郁的年华,花儿一样的岁月,谁人不曾有过呢?那般温暖那般明亮那般美妙的一段时光。即便,最终,所有人都会失去,那份璀璨夺目耀眼的一切,眼睁睁地目送,它渐行渐远,无能为力。无论你愿意与否,留恋与否,有些逝去,注定是一场再见无期。顺其自然吧!且行且惜!
进入放映厅时,影片已经开始了。室内一片黑暗,借着屏幕微弱的亮光,依稀就坐。环顾四周,意外发现,都是些年龄较长的人,五六十岁居多。有些意外,潜意识里,电影院大都年轻人涉足的场所,老年人一般则去老年活动中心了。但旋即就释然了。未看之前,约略看了一点影评,大体知道这部电影改编自严歌苓自传体色彩长篇小说,反映了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一段部队文工团的生活。导演冯小刚也说,这是一部追忆他们那一代人的似水年华的影片。其实,散场时,灯光下,我扫视了下全场,观众各个年龄段都有,芳华已逝的,芳华正茂的,甚至,还有未及芳华的。想来,追忆也罢,向往也好,芳华,对每个人都有着明媚的吸引。
《芳华》以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为背景,没有宏大的叙事,娓娓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导演冯小刚认为“那是我们人生最绚丽最辉煌的一段时间。”
看罢影片,一丝苦涩袭上心头,夹杂着一缕无奈和伤感。
一直觉得,无论是谁人的芳华,都该是青春热血激情飞扬。即便不是鲜衣怒马烈火烹油,也该是山水相宜岁月静好,但片中人物的芳华,却被压抑,被扭曲,被束缚,像一朵朵未及绽放就夭折凋零了的花。剧中,她们的美好片片随风陨落,剧外,观者的期待瓣瓣零落成泥。
悲从中来。自始至终,影片传达给我这样一种感觉。看罢后,思维有片刻的混乱和茫然。结局算不得花好月圆,虽然有些温情脉脉。但,与内心期待的善有善报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愿景相差甚远。何小萍和刘峰,两个最善良最该被善待的人,虽然相依相偎,有种天荒地老岁月静好之感,然,总觉,“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与他们,只是一个美好的预言。
或许,生活中,残酷即真实,美好是期许。影片,只是把人性的龌龊、生活的残酷、社会的不公、时代的无情,纤毫毕现了,让观众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起初,我只是把这一切归结于那个疯狂年代下的畸形产物,但内心却有个声音不停叩问自己,那一滴水折射的,难道不是当下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芸芸众生吗?
痛定思痛,或许,能悟出些什么,才是我们走近这部影片的初衷吧!
善良应该很昂贵。没有底线的善良,就是愚蠢。前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的江歌案,不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吗?东郭先生似的善良要不得,农夫和蛇里农夫的善良要不得。现代人,喜欢善良,拿捏的也是善良。人善被人欺。自古如此。没有原则的善良,盲目的善良,不要也罢。苍茫世界,薄凉人生,学会珍爱自己,善待值得善待的人,就好。
沧海之上,永远钓不回逝水的昨天。《芳华》里的人们,已经芳华不再,但残酷痛苦也好,幸福美好也罢,一一经历过,就是好的。即便,不是无怨无悔,但,依然愿意铭记和怀想,芳华里的温润和安然。
人生,都是一段有去无回的征程,不仅仅是那段芬芳年华。每个时段,都有繁华相伴,亦有寂寞相守。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芳华,是一生中的锦绣年华,固然最是璀璨夺目,也会刺伤,敏感者的眼睛和情感。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葆一颗辽阔从容的心,容纳旅途中的万千风云,淡然所有的得失荣辱,看春风秋水,走山长水阔,慢慢地,饶有深意地老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