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观后感:怀念什么样的青春
题记:想想从1998年进修之后开始,有将近二十年没有进电影院看过电影了。当然电影并没有少看,但是更多的是在电视上或者电脑上看的。《芳华》是我阔别电影院多年之后,又一次走进电影院。当然无论购票还是环境都都是今非昔比的。
购票是从网上购买的,进去电影院之后,自助换票,然后就可以凭票进入电影院。但是现在的电影院更准确地来说是小放映厅。和原来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这样的放映厅只能容纳六七十人。而且到处都铺着地毯,音响效果绝对一流。当然这些都是形式,更多的还是电影的内容。
内容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小说《芳华》,另一个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当然改变做了很大的变动,但是好在作者都是一人,因此,读后感是电影《芳华》结合小说之后而发的。如果要进行二选一的话,我倒是觉得更喜欢小说《芳华》,理由很简单,小说没有具象化,表达没有审核的框架,所以内容更丰富多变,更能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
怀念什么样的青春(一)
作者:瓦全
1、人性的光辉
刘峰是电影的主角。
事让人感动的是在电影里开始。他带领新兵报道的时候他对家庭出生何小平说:你档案里生父是右派分子,但是你改了姓,等于和生父划清了界限,你现在的父亲是革命干部,所以档案出身一栏,给写成了革干家庭。对于这点变化,刘峰让何小萍不要往外说。
在六七十年代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档案的重要性。我们大部分出生于70后,填写档案都是询问父母之后如实填写,很少人或弄虚作假,修改自己的出身的填法,两点,一个是因为有严格的政审条件,对于不能如实填写者,会有定的处分;第二是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七十年代中期之后,大家已经不再用出身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了,而是更多的注重平时的表现。但是当年家庭出身,依然是入伍等的重要条件,刘峰把她的出身写成“革干”虽然并没有改变何小萍依然在文工团中被欺辱,但是刘峰用划清界限来做依据,情理上也说的过去。
第二点其实是《芳华》电影原著中的一个片段其实是文工团的少男少女们背地里说政治部强副主任坏话,团长和政委花了一天时间审问我们,要查出来谁第一个说“强副主任是***副主任”的?事后证实,其实这个外号的始作俑者正是林丁丁。大审问开始了,被审问的人一个个让执勤分队长叫进团部办公室,前一个回来都要把咬出来的人叫去接着审问,其实当林丁丁随口说出“***副主任”的时候,刘峰是在场的,所以刘峰一招,下一个必然是林丁丁。当审问刘峰的时候,林丁丁做好了被审查的准备,但是刘峰没招。林丁丁免去一项麻烦。
因此从这两件事情分析,刘峰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只是热衷于修修地板、墙壁,堵堵耗子洞,打打沙发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其实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他没有考虑个人得失,甚至没有“崇高“的英雄理想。
而具有反讽意义的是,在《芳华》小说里,当他战场上负伤,当司机发现了他奄奄一息,胳膊上的伤口流着血,司机想把他送到医务所去,但是他却把路指向了前线连队,这个时候他是想死的心都有了,他想英勇地去世,以一个英雄的名义。但是他被抢救过来了,却以“局部捐躯”的方式,失去了一只前臂。
这是命运给刘峰开的一个大玩笑。
2、至纯至洁的爱情
歌德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何况都是青春勃发的十七八岁的青年。所以在他们相对封闭的小集体里,不仅在一起排练,一起生活,不可避免地要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在这样的年纪,谁爱上谁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芳华》原著中,严歌苓也说,在这样到处都是荷尔蒙的年龄,谁爱上谁都有可能。但是主人公刘峰和林丁丁的爱情,电影里处理方面却略显突兀,并因此而引发了“触摸事件”,从而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刘峰作为“活雷锋”雷又峰的代名词,他对谁的关怀都是无微不至,包括前面叙述的刚刚接到的新兵何小萍,当她被女兵们孤立、被男舞蹈队员嫌弃的时候,是刘峰毅然站出来做了她的舞伴。
但是刘峰和林丁丁之间的爱情,却是被刘峰隐藏得很深,电影中没有交代。在小说里,刘峰因为表现出色,所以是连队党委成员,对于林丁丁的入党问题,连队是有不同意见的,但是刘峰的推荐意见起了关键作用。甚至去林丁丁宿舍前,刘峰也事先进行过侦察。所以从这一点看,也能看出刘峰爱得是何等深沉。
但是这件事却演绎成为“触摸事件”,既有林丁丁个人的原因,又有时代的因素。用现在的话说,你有爱的权利,但是不爱,请尊重对方的感情。因此任何至纯至洁的爱情,不仅不是罪恶,而且是人间的最真挚的情感,值得珍惜,值得称颂的。
郝淑雯说:“你不爱他,是你的权利,他爱你,是他的权利。但你没权利出卖他。”
3、那个年代
从影评来看,不少人依然怀念那个年代。理由各不相同,有些人觉得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些人说那个时候没有贫富差距等等。
但是以刘峰来说,他说他是木匠出身,之所以能到文工团,是因为小时候在农村剧团为了吃饱肚子练翻跟头才打下的基础。而且刘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连队附近的残疾人送水、为文工团修地板、打沙发,甚至猪跑了,都要找他,所以无论份儿内,还是份儿外的事,大家都要找他,就是因为他是全军学雷锋标兵。
而这个全军学雷锋标兵是如何获得的呢?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跳舞跳得好,而是他干了很比如这样的“找猪”这样的事情,很显然,只有多做这些事,才能突出你的“品行”,所以没人觉得把真正该干的干好就足够了。
《芳华》小说中说:在我们那伙人里,业务优秀并不给政治进步加分,往往还减分。本分的事做不好没关系,跳群舞溜个边,唱大合唱充个数,都毫不影响你入团入党,只要做忙够了本分之外的事,扫院子喂猪冲厕所,或者“偷偷”把别人的衣服洗干净,“偷偷”给别人的困难老家寄钱,做足这类本分外的事,你就别担心了,你自会出现在组织的视野里,在那视野里越来越近,最后成为特写,定格。
这样的“激励机制”的必然结果,就是种地的不好好种地,工人不好好上工(当然并不是都是如此,但是大部分人如此)等等,所以结果什么都凭票供应,遇到灾荒年景,吃饱穿暖都难以解决了(当然部分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觉得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