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没有答案
比如————
如果他没有死在27岁……现在的音乐世界是什么样子?
《科特·柯本的烦恼蒙太奇》
渣手绘海报登场
柯特·柯本(Kurt Donald Cobain),1987年组建涅槃乐队(Nirvana),1991年发行第二张专辑唱片《Never Mind》,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爆款”。这张唱片让当时的一种边缘音乐风格被大众所熟知,获赞无数。讽刺的是,柯本是一个真·朋克,不屑于被主流的追捧。1993他试图想用《In Utero》这张风格更加极端的专辑驱散那些“盲目的崇拜者”,并不太成功。1994年4月8日,舆论的围攻和自身的状态导致柯本于家中自杀。
在早期的摇滚乐崛起的年代,每一位音乐人都有着传奇的一生。
传奇有时也意味着毁誉参半,道德的模糊性,被狗仔纠缠。
所有的行为都会被模仿,被指摘。
传奇也代表被“键盘侠”口诛笔伐,代表着别人眼中的流量与财富。
任何一个年代都惊人的相似。
前一段时间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有人因为对牙叔的改编不实而引起不满。
HBO的这部纪录片采用很讨巧的方式,兼顾了娱乐性与真实性。
影片把当年的视频素材,录音采访,音频等资料的重组。
配合动画和当事人回访来构建起科特柯本这位摇滚巨星的一生(科特柯本本人一定不愿接受摇滚巨星这个称呼)
开场的一段欲言又止的独白,拉开了对科特·柯本岁月的回溯。
涅槃乐队是药君的国外摇滚启蒙乐队之一,当年高三。
和诸多粉丝一样收集一切能收集到的,不知真假的关于涅槃乐队的所有。
新闻,海报,T恤,鸭舌帽,书籍,视频。
2000年的信息闭塞,能了解到的不多。
即使是现在看来画质渣到令人发指的VCD,也如数家珍般的反复观看。
涅槃音乐里那种狂躁,敏感和困惑也许和当年高三的心境有些共鸣吧。
多年过去,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药君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些喜欢涅槃的人,理由是什么呢?我喜欢涅槃的理由是什么呢?
影片的故事更像是一部主张自己根红苗正的流水记录。
情感的倾向性也比较一致———那些过错都该被原谅。
那些曾经施以伤害的人,那些被伤害的人似乎都多了一点释怀。
面对镜头的谨言慎行也都多了一点虚伪。
虽然对于涅槃的歌迷来说影片没有什么波澜起伏,故事也是那个故事。
但对于柯本这个人展现的却更为多元。
你认为一直愤怒的那个柯本,内心有时如孩童一般纯净。
你认为一直很酷的那个柯本,扯淡的时候也是个段子手。
(模仿鲍勃迪伦那段不知道迪伦叔看完是什么心态,哈哈哈)
面对他的女儿更是眼神如水。
你似乎能走进了他的内心……
毕竟人生总是扑簌迷离的,就算是当事人,也难说清楚是非曲直。
有音乐,这些都不再重要。
郝舫在《伤花怒放》中说,“摇滚乐是一种最没心没肺的艺术,因此也才是一种最没有负担的艺术,它的弑父行为和自相残杀实在是每天都在发生,所以很多心地善良的人都受不了这玩意儿,可是摇滚乐由此也才会永远死不了。”
药君喜欢涅槃的原因可能就是在这种没有负担的音乐中感受到最直接的力量吧。
依稀记得当年有一位朋友的QQ签名是这样写的“鲜花和乌托邦都换不走我手中的这壶酒,除非柯本做我的吉他手。”
斯人已逝,别安息!一直摇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