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浩克》影评观后感
喝过酒的同学都能体会,流传多年的“酒壮怂人胆”并非空穴来风。从生理上看,酒精可以麻痹大脑皮层,致使人体机能亢进,按照《黄帝内经》的描写,就是“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产生一种“喝酒之前我是这条街的,喝酒之后这条街是我的”的雄伟错觉。这种原理与人在生气暴怒时丧失理智的状态相似,生气时人的血液上冲,神经活跃,也难以控制神经中枢,正所谓“一时之怒炎于火”“盛怒之时不断事”,都是一个道理。实际上,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在任何一种情绪泛滥时,都容易被冲昏头脑。关于这些,《黄帝内经》同样有记载:“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于是也有了“悲不发言,怒不争辩,喜不许诺”之类的说法。在如此之多的情绪中,其中“怒”是最被人常提起的,因为它是唯一一个可以在在短时间内爆发且最难控制的情绪,它使人预支未来的巨大能量,就像狂奔的野马失去了骑手,不出意外定会发生意外。
怒气与烈酒一样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引诱地人欲罢不能甚至上瘾。人们迷恋的并不是它们本身,而是服用后所带来的超越自身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是打了一针强效兴奋剂,带着邪念出生,迷乱人的心智,将私欲无限放大,再以超出本能的力量试图填补欲望黑洞,无限循环,直至力气耗尽。开头说到《黄帝内经》关于人体酒后由于气的运动使得人发生变化,即“固比于勇士”,人们所享受的就是这种状态。但是后面紧接着还有四个字——气衰则悔,意思是酒气一过,则怯态如故,反而懊悔自己不该那样冲动。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种力量爱恨交织,渴望拥有,又企图控制,于是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反复循环“尝试-释放-削弱-再尝试”的规律,自己也乐于亲身做试验品,将本恶之性放纵地发泄。
《无敌浩克》就以科幻的形式讲了这样的故事。面对班纳(爱德华·诺顿饰)体内蕴藏的巨大绿色能量,特种兵布朗斯基(蒂姆·罗斯饰)和罗斯将军(威廉·赫特饰)共同执行任务的背后都有自己不同的目的。布朗斯基生于俄罗斯,在英国长大,这次从皇家海军借调到海豹突击队,这句简单的介绍说明布朗斯基一直生活于一个动物凶猛的环境。他的第一句话是在飞往巴西的路上看着班纳的信息资料时说:“Is he a fighter?”布朗斯基像一直时刻都饥饿的狼,而他并不屑于吃腐去的肉,他更希望遇到一名战士般的猎物亲手将其打败,再享受胜利者的果实。
布朗斯基天生为战斗而来,当他看到班纳身上的巨大能量,愈发对其着迷。第一次的巴西追捕失利让他开始尝试注射最少剂量的变种药物,这种现象在武侠中就是走火入魔。第二次与浩克战斗时,布朗斯基的战斗力已经明显超出常人,有了基因突变的影子。尽管还远不是浩克的对手,但布朗斯基经过这次的战力提升内心已经急剧膨胀,甚至敢于当面挑衅浩克。布朗斯基已经感知到这股力量不可预知的强大,他迫不及待结束这次战斗,准备第三次的决战。出于对力量的迷恋,布朗斯基二次注射了高剂量药物成为超级士兵(Super Soldier),如果说这尚且在人类范围之内,那么他威胁蓝先生——格雷本学院细胞生命系塞缪尔·史登博士,为了寻求力量的最大化,接受与班纳变成绿巨人时等量的伽马射线,加上体内存有的超级士兵的血清,那这就是憎恶(Abomination)了。(布朗斯基变异过程后史登博士被憎恶攻击而受伤倒地,意外感染浩克的血清和伽马射线的辐射,最终变成超级反派大头目Leader,智力增加1000倍,可惜《无敌浩克》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后续没有电影跟进讲述。)
罗斯将军重启的用于增强生化科技战斗力的步兵武器研发计划在本片中只有寥寥几句一笔带过,更详细的前情描述出现在2003年李安导演的《绿巨人浩克》中。原本这部《无敌浩克》应该直接称作“浩克2”的,但因为李安导演的《绿巨人浩克》票房惨败,对于漫威这样商业价值高于一切的标准来讲,这就等于被宣判为羞耻之作,所以2008年的《无敌浩克》从头到尾都焕然一新,誓与前作划清界限。但在剧情上确实不好从头再来,把铺垫故事再讲一遍,于是就像嫁接的树木,选择性地找个点接上,再自立门户。两部浩克对上的点着实不多,也仅仅是剧情最原始的铺垫,一个是刚才说的班纳突变绿巨人的原因,另一个就是班纳出现巴西的原因。从剧情上看也完全可以看做是第二部续作,不过很明显地出品方是要抹去这样的痕迹,让它最大程度地独立。
前面说到对于这种超自然的力量,人们为之倾倒,渴望拥有,又企图控制。在这两种态度中,布朗斯基属于前者,而罗斯将军则属于后者。罗斯将军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他想到的远远超出个人范畴,罗斯将军代表政权利益,他考虑的问题上升到国家、党派或种族层面。但究其本质,与布朗斯基的出发点是相同的。罗斯将军人物设置的作用就是丰富了摄取者层次,增添了宏观视角下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利用心态,与布朗斯基所代表的个人私欲相互补充,以此说明面对“大奖”一般的神秘力量,人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换位思考,而是私利。这个“私”包括群体在内,因为群体也是由个体构成,实际掌控者和具体实施者也均是个别个体,“群体”这种政客日常拿来用的幌子在既得利益面前阴暗本性暴露无疑。
最后讲主角——布鲁斯·班纳,绿巨人浩克。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人物。在《绿巨人浩克》中就介绍了班纳意外获得超能力的原因。班纳出生就是作为一个接近疯狂的科学家父亲试验品存在的,遗传了父亲的变异基因,目睹了伽马射线泄露扩散时父亲拿着菜刀冲向自己的情景,还有母亲死前最后与父亲吵架的画面,这些巨大的打击以至于使得布鲁斯·班纳患了强迫性失忆症。班纳后续的悲剧在曾经李安导演镜头下展现地更加残忍。
如果说2003年的《绿巨人浩克》的悲剧性主要在于家庭与亲情的残酷割裂,那2008年这部《无敌浩克》则把焦点放在班纳自身心理状态以及情绪管理上。《绿巨人浩克》中的父亲已然不是的父亲,这种悲剧尚且属于家庭伦理道德层面。但严格来讲父亲也已是身外之物,放在完全理性甚至自私的环境下尚可接受。而《无敌浩克》中班纳要面对的是自己,首先自己的情绪已经无法自如掌控,作为科学家,班纳只想回归正常生活,哪怕是发怒,也不想变成怪物。而现实却是要他时刻保持冷静,甚至连与女友***都是禁止的,任何情绪刺激都可以触发变异机关。另一方面,班纳无时无刻都想甩掉的变异细胞,却被布朗斯基和罗斯将军基觊觎已久,一个把他当做会攻击的猎物,一个把他当做行走的生化武器,完全忽略了班纳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他们看到班纳,双眼兴奋地简直可以冒绿光。
通常情况下获得超能力是件难以置信的事,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愿望。而班纳和绿巨人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超级英雄的另一面,暂不说悲情往事,自始至终都是身不由己。空有满身技能,无奈感染射线,乃至成为他人眼中鱼肉。即使使用一次超能力,也要在情绪极度失常的状态下,如同醉酒后虽中气上逆比于勇士,但酒精同时也在麻痹中枢系统,难以自控,而且酒醒后还有其他后遗症,代价巨大。这种无谓的能力,班纳视其为洪水猛兽,全力摆脱。
《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经典:死亡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死亡,当全世界最后一个人忘记你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死亡。班纳又何尝不是死亡的状态,他的身体更像是国家宝藏的载体。对他而言,体内的绿色基因解除之日,才是自己复活之时。幸运的是,女友贝蒂的存在一直以来给濒临“死亡”的班纳撑着一口气,在巴***自生活的日子里,对贝蒂的思念成为班纳唯一的精神支柱。
全剧中突出悲剧英雄主义色彩的重头戏,就是班纳在直升机上的决定。经历过半生逃亡生涯,班纳在蓝先生史登博士的帮助下成功地抑制了变异细胞,然而布朗斯基变种的憎恶却在城市大肆破坏。班纳在普世价值观面前,从全局考量,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选择主动变身浩克。在正义面前,他一直以来所承受的偏见、猜疑、觊觎甚至后果全然顾不上,当下发生的危险需要他舍身而上。浩克打败了憎恶,也失去了生活,继续他的逃亡生涯。
情绪就像调味品,任何食物都离不开作料,但是加多加少都是问题。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合理搭配才出美味,或多或少也实属正常,从更高的维度看,也是一种平衡。关键在于放材料的手是否由自己掌控,是否轻易受外界影响。相对平衡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如果样本极为不稳定,自食苦果是轻,若被布朗斯基和罗斯教授之类心怀诡计加以利用,再等到那股力量退散时,气衰则悔。班纳自始至终很清楚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