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西域汉土的千年悲歌——电影《敦煌》背后的历史
关于这部电影,相信中国观众会有太多的疑问等着解答:
一部以中国历史为背景、拍摄地也在中国的电影,为何从原著作者到导演、演员以及投资方都是日本人?
尽管距离上映日期已经过去整整二十五个年头了,在拍摄技巧早已天翻地覆的今天,国内的军事历史爱好者们仍然将本片奉为史诗大片难以超越的经典,那么它到底牛在何处?
片名为《敦煌》,为何从原著到电影,差不多故事进行到一半了,才真正有了敦煌城的影子?到底是讲西夏人的故事还是在讲敦煌城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一个宋朝举人,跑到当时并不属于宋朝统治疆域的河西地区去,参加西夏人的军队,去跟回鹘人打仗,又为了一个回鹘女人,跟西夏统治者反目成仇,这样的故事合理吗?
在沙漠的远端,远离中原内地的地方,中间阻隔着西夏人、回鹘人甚至还有吐蕃人的地方,为何还会有一个完全由汉人统治的敦煌城存在?
历史上的这些人物,是否都是真实存在的?赵行德、回鹘公主、敦煌太守曹延惠、西夏军汉人部队的首领朱王礼,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吗?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就以神秘著称的西夏王朝,他们的开国君王李元昊是否真的就是电影中那个冷血到极点的枭雄形象?
从一定意义上说,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古文献发现之一的“敦煌遗书”致意。那么“敦煌遗书”又是什么?有何意义?为何值得如此大动干戈为之致意?
……
相信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很多,本文,将为大家一一解开这些谜题。
剧情简介
在庞大而从无中断的东方文明体系中,确实一直在延续着《三国演义》开篇所讲述的那个传统: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秦汉,至于隋唐,直到再度进入五代乱世这种大分裂时期,历史再度走到一个关口,第三个大一统时代正在悄悄孕育着。
这个统一天下的重任落到北宋王朝的肩头上。
但是历史到了这个关头却走出了一条跟前两个大一统时代稍微不同的轨迹,大宋王朝并未能将非农耕的政权都压回传统的农耕地带以外,由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帝国占据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燕云十六州地区,从而令统一的中原王朝第一次要在长城以内面对游牧敌人,终北宋一朝,都无法战胜契丹人,北宋也一直延续着用钱买和平的屈辱传统。
这还不算,东亚世界还出现了第三个巨头的身影,一个名为李元昊的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了一个堪与上述两强并列的第三帝国。这个名为西夏的帝国无论从疆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来讲,都完全无法同上述两个帝国相比,却出人意料地极其强悍地在西北站稳了脚步,令那两个大帝国干瞪眼而完全无可奈何。
李元昊称帝之后,同宋朝和辽朝这两个当时东亚地区的庞然大物先后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交战,每次交战双方兵力投入合计总在十万以上。更可怕的是这四次大战他全部取胜,一个原本只能在宋辽对峙的夹缝中生存的小国西夏,从此一跃而上,能够与这两个大国三足鼎立,傲然挺立在东方世界。
这部电影,背景就放在李元昊建立帝国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事件上:征服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夺取西夏人立国的重要根基。
在电影里面刚出场的李元昊,这头后来让整个东亚世界都震惊不已的西夏之狼,在试图夺取河西走廊之时,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羽翼未丰。而且这个词不但可用来形容李元昊,更可以来形容当时的西夏政权,因为当时李元昊的身份尚只是西夏国的太子而已,而西夏的国力也远未到可以同宋和辽两个大帝国公开叫板的地步。
为了取得立国根基,为了能够同宋和辽两个大帝国相抗衡,已经拥有河套平原的西夏李家,一定还要夺取河西走廊的控制权,经济上独享丝绸之路的贸易大权,军事上拥有河西地区优秀的凉州战马等战略资源。于是,接下去,西夏李家从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开始,便有了三代人持续不断地争夺河西控制权的历程,这个,便是电影《敦煌》故事发生的大历史背景。
令西夏人垂涎的河西走廊五州,自东向西数起,分别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安西)、沙州,故事的最终焦点敦煌城,就在最西最远的沙州。
当时虽然仅仅是西夏国太子(注1)但却成熟老成的李元昊,自然而然地要成为这个故事无法避开的主角——反面主角。正面主角则是一个来自宋朝的落第举人赵行德,这个半虚构的人物(确有其人,但具体经历是虚构的),在李元昊即将征服河西走廊头号大敌甘州回鹘政权之际,误打误撞来到河西地区,被抓壮丁加入了西夏军队中的汉人部队参与了此次大战。
经过精彩而激烈的大战,李元昊指挥的西夏大军彻底击败了甘州回鹘军队,赵行德随着打前锋的西夏军汉人部队第一个进入甘州城内,并在城头发现了那位后来引发多方爱恨情仇交织的美丽女人——回鹘公主斯鲁比娅。
当一个铁血征服故事出现美丽女人的身影时,情节就不可避免地要转往柔情的方向发展,赵行德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偷偷藏起了本该是敌人的回鹘公主,并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两人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爱情。因为爱情,赵行德差点放弃了自己踏上西北之旅的初衷——学习从未见过的充满神秘色彩的西夏文字。
但是命运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就在赵行德打算为了爱情放弃学习西夏文的理想之际,他却又接到无法抗拒的命令:离开甘州,去西夏国的都城学习西夏文。
离开甘州,就意味着要离开回鹘公主,因为作为西夏人死敌阵营的人,回鹘公主如果跟随到西夏国都去,一定会被人杀死。是遵从命运的安排去践行理想,还是反抗命运去追逐爱情?赵行德如同一切浪漫故事里的主角一样选择了后者,但在携带回鹘公主偷偷逃往河西走廊汉人最后的根据地敦煌城的途中,他们在沙漠中迷路了,差点一起死去。
无法抗拒命运安排的赵行德无奈地踏上学习西夏文之旅,将回鹘公主托付给好友——西夏军汉人部队的将领朱王礼,并约定好时间回来找她。
然而,作为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很少有人拥有李元昊那样可以左右自己命运的机会,李元昊为了摆脱西夏在宋、辽两个大国夹缝间生存的命运,不惜统领一支铁血军队展开冷酷无情的征服过程,于是他可以命令自己的军队荡除掉任何挡在自己面前的势力,可以命令赵行德离开自己的爱人去学习西夏文,也可以在偶然发现了躲藏在朱王礼处的美丽女人回鹘公主之际,想也不用多想就将她夺来作为自己的女人。而其他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他人左右命运。
赵行德学习了西夏文之后,回到当初约定的地方,好友朱王礼却已经无法给他交出当初托付的回鹘公主了。在李元昊这样的强者面前,即便是一军将领的朱王礼也是小人物,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小人物。
小人物对抗大人物,方式有很多,回鹘公主选择在大婚之际刺杀李元昊,刺杀失败后毅然而然地从城头飞跃而下,以死明志;赵行德选择在战场上以自杀式进攻同敌人拼杀以求速死,但身受重伤活过来后,却意外地在在佛经的世界中找到精神的支撑力量来安抚自己悲痛欲绝的内心;而朱王礼,则在暗中等待时机以杀死李元昊来报仇雪恨——没错,朱王礼跟另外两个男人一样,也喜欢上了回鹘公主这个美丽的女人,李元昊夺走回鹘公主之举也让两人结下了死仇。
最后的矛盾焦点汇聚于敦煌城这座河西走廊上最后被李元昊征服的城池,作为传奇般的归义军节度使的驻地,敦煌城在此时迎来归义军政权在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出场。当李元昊想夺走敦煌太守一切的时候,统领西夏军汉人部队先行赶到敦煌的朱王礼趁机鼓动太守跟他联合起来,在李元昊没有戒备入城之际发动突然袭击,将李元昊杀死。
但这个举动最终并没有改变历史,偷袭并没有成功,李元昊在躲过一劫之后,冷冷地发出一声:“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绝不是你!”他立刻指挥西夏军队发动反扑,敦煌最终不可避免地城破。敦煌太守绝望之际选择投入熊熊大火之中,朱王礼拼尽最后一滴血而死,而赵行德,由于此前已经慢慢在佛经中找到了另一片世界,在悲剧发生之前,他决定死也要保存好这些经籍,于是在城破之前将敦煌太守一生所收藏起来的宝贝运送到莫高窟一个隐蔽的洞窟保存起来。
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绝不是你!
当一切烟消云散,历史遵循着固有的轨迹发生,敦煌城最终还是列入了李元昊的西夏帝国统治疆域内,所有反抗李元昊的人都死了,甚至知道那批经籍保藏地的人也都死了,唯一的存活者赵行德也不知下落。
历史终归是历史,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从来没有人会永恒,包括曾经风云叱咤的李元昊也一样,他所存留到今日的,也不过西夏某座皇陵里的一具冢中枯骨而已。只有经籍不一样,于是那批被隐藏起来的经籍在千年后被一个道士不经意的一敲而重现人间的时候,消失于历史缝隙中的部分记忆再次被人唤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艺术世界才再次重现于世人面前。
注1:电影里面,李元昊出场时就是西夏太子,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他要等到打完了跟甘州回鹘的那场战争后才被立为太子。
――――――
从一定意义上说,要读懂这个故事背后的历史,就一定要读懂西夏帝国(此前只是西夏王国)的创建者李元昊这个人物的历史。
跟李元昊相比,电影里其他几个角色在真实历史中的存在感近于虚无:朱王礼完全虚构;赵行德和回鹘公主仅仅在敦煌后来发现的某份文书里出现过一次名字,其中赵行德还有具体的身份“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而回鹘公主仅仅根据一个“甘州小娘子”的称呼,历史上这个“甘州小娘子”是不是回鹘王的女儿甚至是不是回鹘人都很难说。而在这些人以外在史书上露面最多的敦煌太守曹延惠,也不过只有只言片语的提及罢了。
但李元昊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一个在史书上留下大量记录的真实人物,一个真实到让你觉得将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一切枭雄人物的性格组合起来,集中到他身上都不足为过的人物。
李元昊是一个桀骜如狼,权谋如神,残忍嗜杀,冷血到极点的人,电影里面朱王礼评价他说“那可是一个随便就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的家伙”,这丝毫没有任何夸张,真实历史中的李元昊,就是这样一个冷血到极点的人。因为权力之争,李元昊毫不留情地举起屠刀,对准了生他养他的母亲,仅凭此一条,李元昊就足以列入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无情者行列了。
在历朝历代的权力之争中,即便再残酷,帝王之母因权力之争被废被打入冷宫的大有人在,但对亲生母亲痛下杀手的,唯李元昊一人而已。
更夸张的是他连自己刚出生的儿子都杀,因为那个儿子的生母也被卷入权力之争,当她为李元昊生出儿子之后,因为有人撺掇了一句:“这孩子长得不像你”,李元昊就又怒从心头起,将这个儿子连同其生母一起扔进河里喂鱼。
李元昊所建立的西夏帝国虽然只占据了中国传统疆域的西北一寓,但是其权谋的多变性和性格的残忍嗜杀程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可以排上前列。
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李元昊奉行的原则是谁挡路就毫不留情地杀掉谁,敌人挡路就杀敌人,自己人挡路就杀自己人;舅舅挡路就杀舅舅,老婆挡路就杀老婆,甚至当连母亲都被卷入权力之争后,连母亲他都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而我也相信,倘若当年他的父亲李德明看他不顺眼,不想将王位传给他,而是传给别的儿子之时,他一定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将父亲干掉。
真实历史中的李元昊,也发生过类似电影中抢别人女人来结婚的丑事,而且抢的对象不是别人,偏偏是自己的太子:在太子大婚前夕,将太子的婚服抢来穿在自己身上,代替太子当起了新郎,这就是李元昊干的荒唐事。而历史上的李元昊也没有电影中的那么幸运,能够躲过回鹘公主的刺杀,历史上的李元昊,因为这个事件,后来被自己的太子刺杀削掉了鼻子,最后流血过多而死。
我们讲述这段历史,并不是要宣扬李元昊一生的故事,但是,要想了解清楚这段历史,李元昊却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因此,故事的很多焦点,就不得不集中于李元昊这个堪称狼与鹰结合体的党项人身上。
――――――
电影相关人员简介:
赵行德饰演者:佐藤浩市
出身演艺世家,其父三国连太郎也是日本著名演员,佐藤背负星二代的光芒很早就登上荧幕,不过直到34岁才凭借《忠臣藏外传》获得影帝大奖。此后他的演艺之路开始光辉灿烂起来,在日本演艺界与渡边谦、真田广之和中井贵一并称为“中年演员四天王”。现如今他仍然活跃在各种影视剧中,在2004年的NHK大河剧《新选组!》中,他饰演芹泽鸭一角,在2011年一部相当不错的日本战国电影《傀儡之城》中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朱王礼饰演者:西田敏行
这人外表虽然比较粗犷,但可是有名的实力派演员,代表作是喜剧系列片《钓鱼迷日记》,也是NHK大河剧中的熟面孔,算上2006年的《功名十字路》,一共参演多达十一部的大河剧,在大河剧中差点将日本战国史上最著名的三位时代枭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演了个遍,只差织田信长还没演过。凭借在《敦煌》中的出色演出,他压倒了偶像派的佐藤纯弥,获得最佳男主角大奖。
回鹘公主饰演者:中川安奈
日德混血,本片《敦煌》是她的处女作,她也凭借在本片中的出色演出,获得1988年第34届日本《电影旬报》电影奖最佳新秀女演员奖。当时的她,十分惊艳,让观众确信确实值得片中包括李元昊这样的男人都为之疯狂,不过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美人迟暮,鱼尾纹渐渐爬上额头,已不复当年女神的风采了。
李元昊饰演者:渡濑恒彦
演技派演员,在《敦煌》片中他的台词虽然并不多,但却将一世枭雄李元昊的形象饰演得淋漓尽致。对中国观众来说,他的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角色是电影《阿信》里面的男主角,在日本国内著名的历史题材电影《天与地》中他出演著名的谋士宇佐美定行(日本战国三谋士之一)。他的其他代表作还有《真田太平记》、《炎立》、《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等。
敦煌太守曹延惠饰演者:田村高广
日本著名的老一辈演员,出身演艺世家,其父阪东妻三郎是日本电影草创期时代剧巨星,他还有个弟弟田村正和也是日本著名演员。他本人已于2006年以79岁高龄逝世,留下的代表作有日本十佳导演小栗康平执导的《泥之河》等。
中方参演人员有金牌配角洪学敏等,她在电影里面饰演太守曹延惠家的女仆。此外,共动用了驻守西北的两支解放军部队和八百多匹战马,共同打造宏大的战争场面。
电影导演:佐藤纯弥
日本殿堂级的导演,堪与黑泽明等人并列,而且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因为在70年代左右,中国观众所能看到的日本电影,几乎全是他的作品,对当时的中国观众而言,“佐藤纯弥”这个名字就是“日本电影”的代名词。在《敦煌》之前,他所导演的《追捕》就已经在中国观众中引发巨大反响了,很多老一辈的中国观众都一定还记得。此后他又拍了多部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电影如《远山的呼唤》、《人证》、《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日合拍片)等。而且他还是一位喜欢拍大场面大投资的导演,包括《敦煌》在内,日本电影史上制作费投入最高的十五部电影,他一人就占去了四部。
另外,关于本片的原著作者井上靖、以及本片能够拍成的幕后英雄德间康快先生,我们将放在第七章隆重介绍。
二、谜题的开始:重现人间的敦煌遗书
就《敦煌》这部电影来说,其故事的最终指向,也许只有到了电影结束后出现的那行字幕以及画外音解说,才最终凸现出来:这个让观众几乎难辨真假的故事,最终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敦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这个故事,导致了那批珍贵图籍“敦煌遗书”的产生。
那么什么是敦煌遗书?它有什么特殊意义?为何原著作者和导演大费周章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就为了向它致意?甚至还要让电影带上“纪念中日恢复邦交十周年”这样具有重大政治色彩的标签?
不管是小说原著还是被改编拍出来的电影,其名称都是《敦煌》,则意味着这个故事最终的焦点是敦煌这座悬孤在中原以外的奇妙之城,而不是故事里主角赵行德与回鹘公主、李元昊、朱王礼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一切源于二十世纪初,那个震惊全球的惊人发现:一批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将近千年之久的文书被发现了,它们被很好地隐藏在敦煌莫高窟的一个洞窟里,由于洞口用泥墙封死并且画上了壁画,近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没有发现这个秘密,直到偶然间被一个名为王圆箓的道士所发现为止。
敦煌遗书在藏经洞内的情景,图上的人物是敦煌遗书第二号大盗法国人伯希和
这批文书的激动人心之处在于:数目非常庞大,有五万多件,文字量达数千万,在传统文献记录以外几乎重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资料库。“就其内容和规模来说,毫无疑问是盘古开天地以来最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其意义不啻于阿房宫再现于荒原,恐龙复生于山林,古之与今开通了时间隧道。(注1)”
但关于这批珍贵经籍是被什么人、于什么时候、出于什么目的埋藏在这里的,却很遗憾地找不到任何文字记载,因此其产生的缘故,就引起了文化界人们的极大兴趣,来自日本的文艺家井上靖先生夺得先机,为其虚构了一个可能:
公元1036年,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被西夏李元昊征服,具有文化使命感的主角赵行德为了避免战火的焚掠,便设法将这一大批经籍很好地保藏起来。由于一同参与此事的其他人很快就都意外地死于非命,这个秘密被唯一存活下来的赵行德一人持有。而因为西夏人从此牢牢控制住了敦煌,赵行德至死也没有机会回到敦煌处理这批文化宝藏,秘密被保持了上千年直到被王道士发现。
这个虚构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情节。
敦煌遗书展示
这批早已从人类的记忆中消失的珍贵文书之重现人间,颇有点托尔金的《指环王》中至尊魔戒重现人间的意味,在彼得·杰克逊根据原著所拍出来的奇幻电影《指环王》三部曲中,一开场就通过精灵女王之***代了至尊魔戒的去向:因无人知其下落,历史渐渐成为了传说,传说成为了神话,直到有天因偶然的机会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我喜欢这种调调,充满史诗般的苍凉感。井上靖对敦煌遗书来历的虚构也有这种意味,虽然其虚构事实上仍有很大漏洞,这段虚构的合理性建立在西夏人从此建立起对敦煌牢固统治基础之上,但事实上西夏人因为要同宋朝开战,对敦煌的统治秩序并没有立刻建立起来,最迟隔年敦煌就落入另外一股势力手中,直到三十多年后西夏人才真正统治了敦煌,赵行德仍有机会回到敦煌处理这批经籍。
但我喜欢这段虚构,冰冷无情的文字背后有永恒的史诗意味。
小说原著作者井上靖先生
但史诗就意味着带有真假难辨的传说色彩,史诗就意味着在其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偏差,以至于后来的版本跟原先的版本都可能产生天差地别的变化。
关于这批珍贵经籍产生的真实历史背景到底如何呢?
在《指环王》所虚构的中土世界里,至尊魔戒的来历是有记忆载体提供信息的,长生不死的精灵族的记忆里保存了至尊魔戒如何铸造的记录,因此,即便消失了千年之久,一旦它重新出现在中土世界,已经沉睡千年的那部分记忆仍然会被轻易唤醒,已经变成神话的传说依然找得到真实的来由。
但敦煌遗书不同,因为,从来就没有任何文字记录过它们的来由,东方世界的人类也不具备中土世界精灵族的长生不老能力,因此在最初埋藏这批经籍的人死去之后,人类就失去了对这批经籍来历的记忆了。换句话说说,在被王道士发现之前,因为缺乏文字记录,它们从来没有出现在后世人们的记忆里。
正是这份空白,引起了文艺家井上靖们无穷的想象力,于是就有了《敦煌》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和同名的同样伟大的电影。
文艺家的想象,是建立在史家整理过的史料基础之上的,但关于那个时代的敦煌城,其自身并没有留下成体系的史料文字记录(后来发现的敦煌遗书里也没有这种成体系的记录),关于它的信息,今天的人们只能主要依靠中原王朝的史官们对它的记录。但由于当时的中原王朝恰巧又处在唐末五代宋初的混乱之中,悬孤在中原之外的敦煌城种种记载不免会有各种缺失各种错漏,一些关键的史料或者前后矛盾,或者这本书记载一个版本另一本书记载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版本,给今天的人们认识当时发生在敦煌城的历史造成了种种困难。
比如在,记载宋朝正史的官修《宋史》里面,跟这个故事有重大关联的敦煌城主人名字就被错记成了曹延惠,事实上他应该叫曹贤惠才对,《宋史》的错误也导致了井上靖的错误,在小说《敦煌》原著里面也被写成了曹延惠,事实上历史上这位太守大人的爷爷叫曹延恭,爷孙名字里都有一个“延”字,这从汉人取名讲究避讳的传统习惯来说是极不合理的(注2)。
电影里的敦煌太守“曹延惠”,翩翩儒者的形象,不过这个名字被原著作者弄错了,历史上对应的人物是归义军末代节度使曹贤顺。
再比如,作为这个故事第一大反角的李元昊,在历史上他的最后结局是被自己一位名为宁令哥的儿子所杀,然后这位宁令哥又被另一股势力所杀,最后接任西夏国第二任皇帝之位的是李元昊另一个儿子、当时年仅一岁的儿子李谅祚。但在《宋史》里面,宁令哥和李谅祚又被错误地合并成一个人,而且没有宁令哥弑杀李元昊的记载。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想要弄清楚当时发生的历史真相,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们今天能做的,只能是将这些点点滴滴不成体系的碎片整理一下,并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大致勾勒出那个时代的轮廓。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千年以前的敦煌城都发生过什么精彩的故事吧!
――――
注1:引自《劫尘遗珠:敦煌遗书》第一章:敦煌文献的发现
注2:关于敦煌太守的名字问题,实在比较麻烦,按照真实的历史记录(将错误信息也排除之后),敦煌太守由归义军末代节度使曹贤顺亲自担任,瓜州太守才是曹贤惠(不叫曹延惠)。当时归义军政权能够控制的地盘是两块,一块是敦煌(沙州),由节度使本人亲自统领,另一块是瓜州,则由节度使的弟弟曹贤惠统领。在井上靖的小说原著里,也延续了这种人事安排,只不过被《宋史》所误导,将“曹贤惠”的名字误记成了“曹延惠”。
到了电影里面,又被导演做了一番更改,为了让剧情更简单紧凑,曹贤顺和曹贤惠两个角色被合并成一个人,而且用的是那个错误的名字“曹延惠”,所以在电影里面提到的“敦煌太守”一律被称作“曹延惠”。但在真实历史中,敦煌太守应该是曹贤顺才对,这一点,在下文中要注意,如果称敦煌太守是“曹延惠”的,那一律是指电影中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