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旋律》影评观后感(印度版)
说实话,2018年末,好片不多。幸好看到这部。
文章开头,咱们做个实验。
先找找感觉,蒙上自己的眼睛,体验一下盲人的世界。
世界一片漆黑,只有有些许的光感。
熟悉的一切都突然消失,声音成了唯一可以攀附的,认识这个世界唯一的手段。
于是你更仔细地去听。
你试探着迈出脚步。做过千万次的动作,因为看不见而变得迟缓陌生。
拐角台阶,再也不是习以为常的道路,开始变得危机四伏。
你胡乱摸索着,无奈地感叹:看不见的世界太可怕了!
或许每个人都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
没有了眼睛,先不说错过多少好风光,正常的生活也变得异常的艰难。
于是我们告诫自己,要好好珍惜这个看得见的世界,也要对那些不幸失去的人报以关怀。
【增加一下难度,装个正常的瞎子】
好,那现在换一个实验。让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去假装盲人生活。
他需要一副墨镜,来掩盖他失去神采的双眼。
他需要一副特制的隐形眼镜,即便他露出眼睛,也仍然是一副无法对焦的样子。
他需要一根盲杖,盲人的必备工具,以便更好的体现出他盲人的身份。
他走在路上,用盲杖胡乱敲击着地面,踉跄地移动身体。
好了,所有人都会给予他特殊的关照和理解。享受着人们的同情心给自己带来的便捷和关怀。
要是他是个钢琴家呢?一个才华横溢却不幸失明的钢琴家。
人们会惊讶于他的天赋,感叹几声天妒英才,然后加倍地给他掌声和报酬。
很好?
然后他被邀请参加一个私人聚会,一曲奏完,突然发现走廊一端露出一具尸体。
他是个盲人,该怎么办?
以上就来自于最近大热的一部印度电影《看不见的旋律》,灵感来源于法国短片《调音师》。
提起印度电影,就是他们话不多说先跳一段的传统。
近几年的印度电影佳作频出,有不少也在国内的院线上映。
无论是《摔跤吧,爸爸!》,还是《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都有着很好的口碑和不错的票房。
只可惜,今年也看过一些质量不怎么样的印度新片。
这部《看不见的旋律》(又名《调琴师》),还没在国内上映。
则凭借扎实的剧本,精彩的故事,大量的反转,出色的人物塑造,悬疑以及黑色幽默在豆瓣上赢得了不错的评价,目前评分8.5。
电影讲述一个钢琴家认为看不见会让自己的音乐更好,于是假装盲人来做实验。
在应邀给一户富裕人家弹琴时,意外目击了一起谋杀案发生的故事。
因为男主角音乐家的身份,电影中唱唱跳跳的片段撕掉了“尬舞”的标签,变得合情合理并自然地推动剧情。
大量的反转和密集的人物矛盾冲突,必然带来一些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
或者太过戏剧化让人觉得是故意而为之;高潮迭起以至于有时候稍感疲惫。
这些当然是见仁见智,毕竟电影的结尾也是开放式结局。
一些矛盾的地方,反倒给人思考的余地。
总体来说,剧本非常优秀,电影值得一看。
【眼见不一定为实,电影的重重疑问】
以下是看过电影的朋友们一些共同的疑点。
1.电影开篇与结尾出现的兔子真实存在吗?有什么寓意?
电影开头,就是一只灰色的兔子。
动作敏捷,矫健地越过田野。远处是一个举枪瞄准的猎人,枪口跟着兔子移动,手指准备扣动扳机。
一个寻常的场景,随着电影开场,兔子被忘到了九霄云外。
而看完电影才发现,这只兔子在男主角与前女友在欧洲偶遇,最后的口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整个故事,在结尾十分钟完成了电影的又一次反转。
回头再看,兔子的故事像是一个寓言,也像是本片的一个概括。
仔细看这只兔子,眼睛有些不同寻常之处,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男主角被毒瞎双眼之后的样子。
这样,可以将这只兔子看做男主角的自喻。
身后有猎人追逐,则像是男主角卷入两起谋杀案之后,经历了取肾风波,又被盟友背叛的经历。
因为这只被枪声惊吓,撞上汽车的兔子,企图撞死男主角的汽车驶入了田野中并自燃。男主角死里逃生。
也因为男主角的这起事故,兔子侥幸逃脱,在猎枪之下生还。
两件无关的事情,最终成为了彼此的转折。
相似的过程,互文般的对照,类似蝴蝶效应,不经意间完全改变了事件的走向。
在感叹构思精巧,太奇妙了的时候。我们不由得会多问一句,是不是太巧了?
兔子是真实存在的吗?男主角说的是实话吗?
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地提出第二个问题:
2. 男主角的眼睛是否已经恢复,他是否在向前女友撒谎?
在男主角目击谋杀案后,立刻就赶到警察局去报警。
意外发现杀夫阔太的情夫就是警察局的老大,视力这时候救了他的命。
他立即改口,谎称是自己的猫遭遇了谋杀。
但还是引起了阔太和情夫的怀疑,对他起了杀心。
杀害丈夫并杀害无辜目击者老太太的阔太对男主角有过多次的试探。
伪装盲人是一个非常有技术性的工作。具体表现为,看不见就意味着对危险是察觉是及其缓慢的。
当危险真正到来的时候,要躲避吗?做出反应就立刻穿帮,坐以待毙就是以生命为赌注。
阔太站在身旁默默地观察,男主角视若不见,摸索着准备咖啡;
阔太带上小鬼面具坐在男主角身后,一回头,吓得个半死也赶紧稳住自己;
阔太向咖啡里下毒,男主角这下忍不住了。顾左右而言他,打死也不喝这杯咖啡。
这回不出意外,彻底败露了。
如此可见,在危险来临和情绪激动的时候,人是很难伪装自己的。
在欧洲和前女友相遇时的一番对谈中,男主角向前女友的解释是:
阔太杀了医生。自己毫不知情,并劝医生放了阔太,自己不愿意用她的眼角膜。
阔太良心发现了一瞬间,放他下车。
又立刻清醒了,调转车头想要撞死他。却意外撞上了受惊的兔子,车毁人亡。
而自己也没有恢复视力,辗转到了欧洲。
这时,一贯善良没有槽点的前女友说:她害了你,把你弄瞎了,你也应该用她的眼角膜啊。
男主角却不置一词,长久地沉默了。
这不免让人生出疑窦,怀疑他一番陈词的真实性。
男主角拄着刻着兔头的盲杖,带着墨镜离开。却在路上,愤怒而准确地击中了一个易拉罐。
观众恍然大悟,他在撒谎。
不过是故技重施,装作盲人换一个地方继续生活。利用他人的同情心给自己带来的便利虚伪地生活着。
那么他的眼角膜是谁的呢?
很大可能,他和医生确实用阔太的肾换了一百万美元。并且他们的眼结膜匹配,他恢复了视力。
在上帝视角的画面中,医生和男主角的车开过了一棵极具辨识度的树。
而在男主角的自述中,他和医生停车的地方在这课树之前。
这也算是导演给我们的一个小暗示吧~
如此可见,很大概率上,男主角给前女友讲述的故事不过是用来骗自己,骗别人的。
【荒诞寓言,细思极恐的人性实验】
如果说假装失明是男主角的一个有关艺术的实验,整部电影不如说是有关人性的实验。
男主角为了所谓的艺术,欺骗了他的爱人朋友。利用他人的同情享受更便捷的生活和帮助;
阔太为了情夫,杀死了深爱自己的丈夫,拿走他的财产,欺骗他的女儿;
情夫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和声誉,罔顾自己的职责和社会的公正,对无辜者的死亡视而不见,费心遮掩;
卖彩票的女人和司机为了钱财,欺骗一个失明的人。并且不顾他的死活,要取走他两个肾;
医生更是唯利是图,心中没有一点良知或恐惧的心里。
这些人看上去都是普通,和善的。有些甚至光鲜亮丽,身处高位。
但在面对切身利益的时候,善良和同情便被他们抛诸脑后,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性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永远也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会有怎样黑暗的一面。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仔细回忆电影中的伏笔和细节,再次惊叹于剧本的扎实和编剧改编的功力。
改编自法国短片《调音师》,短片只有13分钟。一个天才钢琴家因为大赛失利而一蹶不振。
于是他假扮盲人,享受那种安全和私密,乐于观察别人不设防的状态。
偶然的一天,在给一户人调琴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具尸体。
故事在调音师弹琴,女主人拿枪站在他身后,戛然而止。
本片完全继承了这个故事的主体,但后续的发展是让人惊喜的,完全没有垮掉。
本土化也做得相当成功,结合了印度的国情和社会状况,有意无意还透露除了几分批判的意识。
两部影片都立足于人性。
《调音师》关注感受,显得更加私密,短小浓缩,很有想象空间;
《看不见的旋律》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却张弛有度,高潮迭起。
两片同出一脉,却可以说互为注脚。看了《调音师》会对本片中钢琴家实验的心理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