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影评观后感
马进欠下债务,与远房表弟小兴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习惯性的买彩票,企图一夜暴富,并迎娶自己的同事姗姗。一日,公司全体员工出海团建,途中,马进收到了彩票中头奖的信息,六千万!就在马进狂喜自己翻身的日子终于到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滔天巨浪打破了一切。苏醒过来的众人发现身处荒岛 ,丧失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
黄渤的《一出好戏》的故事内容,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但本片跟后者其实是相反的,包括角色设定、故事的发展脉络,人性的主题等等,用一句时髦形容词,《一出好戏》是“反向蝇王”。但这部电影最终所要表达的内核,好像跟后者是一样一样一样滴。
这并不是什么贬义意味,而是不同观点,两部作品都由于在故事内部一些符号化和颇具象征意义的设定被称为“寓言式的作品”,如果说《蝇王》是现实主义寓言,《一出好戏》更像是乌托邦式的寓言。
(如下内容有剧透)
设定:与世隔绝的绝对与相对
与世隔绝的荒岛,以此为背景的电影不多但种类驳杂,很少有重样的。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人的故事叫做《荒岛求生》,一男一女的故事叫做《青春珊瑚岛》或者各种爱情动作片,诸如一女多男这样性别比例不平衡的故事,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安纳塔汉岛》。而诸如本片这样一群男女来到孤岛上,最终发展出来的结果,只能是“吃鸡”了。(没错,就连《蝇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吃鸡”)
《青春珊瑚岛》
PS:其他电影不再科普,只说两部比较稀有的,《蝇王》《安纳塔汉岛》讲了什么故事,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章末尾,了解一下大致故事,就不在这里说了,免得破坏文章整体性。
以往所有的“与世隔绝”都是相对的,但凡设定这样的场景,最终结果大家还是被人发现了。只有被外部文明发现,我们才会以当代文明的眼光去审视独立的小世界中的角色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正因如此,这些作品中的角色,一方面在让角色生存的目标下逐渐剥离了文明的属性,另一方面并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剥离开昔日的社会身份,这样鲜明的对比让人性被反映的淋漓尽致,所以也就出现了《安纳塔汉岛》这样的真实事件。
《安纳塔汉岛》
PS,而《蝇王》这样的故事更加可怕之处,就是让一群“纯真无邪”的孩子代替大人在这个孤岛式的场景中上演弱肉强食,将“人性本恶”的观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从某种程度来说,《一出好戏》也是一样。但特殊之处在于“与世隔绝”究竟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世界是否真的毁灭了?),在电影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给出答案,“陨石大礼”,成为事件的导火索,也让《一出好戏》呈现出乌托邦寓言的根源,不信我们来看。
★角色初始设定:
一家公司的团建,彼此之间互相熟悉,本身就有等级和圈子之分。这与《大逃杀》《安纳塔汉岛》这样的故事设定很相似,来到孤岛上之初,他们彼此了之前的社会关系。
★环境初始设定:
世界毁灭与否,成为角色动机根源,也让这部寓言式的作品有了故事推进之力。(说实话,之前个人并不看好这部电影,原因之一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找不到明显的故事推进动力,很容易变成温吞水。但没想到该片用了一个悬疑片常用的环境设定因素,用一张外部世界的彩票引发了悬念和剧情冲突,这个设定,是该片最大的亮点之一。)
★角色二次设定:
假如没有这场陨石大礼,一行人来到孤岛上,最初会是怎样的形态呢?我想应该跟《蝇王》差不多,大家彼此之间还是维持了原先的社会关系,保持了“文明和秩序”的状态,最起码能维持一段时间,因为大家都在等待救援或者走出来,不会擅自打破原本文明关系,否则未来真要获救,彼此间就没得混了。
但《一出好戏》中一行人上来没多久之后就打破了这种关系,因为“世界不存在了”,之前的社会关系清零,从而直接进入了最原始的生存本能环境中,也就是最开始王宝强“管猴子”那一幕的荒诞。
但有意思地方在于,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关系清零,但圈子关系还在。这也为后来阶段性的故事模式埋下了伏笔。
PS,这片讽刺了一种叫做“砖家”的生物,要不是那位在一旁添油加醋的起哄,估计他们还不这么快放弃希望。
彩票中90天的寓意
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一张彩票成为主人公马进坚持“走出去”的唯一动力。
因为在环境的初始设定中,世界毁灭与否最起码在起初看来,是不确定的,很容易诞生两个派别:相信世界毁灭/不相信世界毁灭,马进就是后者,直到他发现那具白熊尸体。以前还怀疑世界是否存在的派别,基本上也丧失了最后的希望。至此,这座岛,已经成为了绝对意义上的“与世隔绝”。
而这起事件之后的彩票,其存在的意义,更像一个倒计时的功能。
我们这里还是以《蝇王》举例,起初孩子们维持了昔日的文明关系,但时间一长,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会消磨人的耐心,身上的文明属性越来越少,最终会丧失了文明的底线,演变成弱肉强食的世界。
我们再来看这张彩票的期限,90天。为什么是90天?因为这数字在人类心理学上,是分水岭般的存在。
具体什么机制我也说不好,因为涉及到潜意识层面。举个例子,一个人培养新的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巩固至少需要21天,而一旦坚持90天,这项新习惯就几乎成为你本能般的存在了,反之亦然。
这就是就算马进已经完全接受了“外面世界不存在”的思维之后,彩票还存在的意义。
那90天的倒计时,意思就是“距离丧失底线究竟有多久”。假如在《蝇王》中,90天大概是这帮孩子从文明过渡到荒蛮的一个分水岭。但在《一出好戏》中,有意思的来了,这是主角马进丧失希望/重新做人的分水岭,也是孤岛上这群“地球上最后的人群”,从原始社会,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分水岭。
PS,《靠自己成功》
黄渤夹彩票的那本书很有名的,《靠自己成功》是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亲自选编并翻译的奥里森•马登(1850-1924)代表作的选集。
用林语堂的序来形容: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到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译者未曾错过。自读马氏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生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妖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和人世了。谨将此书介绍给同病的青年,希望他们从中,获得同样的兴奋与影响。
PPS,白熊的尸体是从哪来的?
是一个功能性的道具,他们再怎么漂流,也不可能飘到“南极”哈哈哈哈哈。经过网友提醒,这家伙是来自电影开场的一个海洋世界游乐场,电影开场有个镜头表现。
简明人类社会发展史
《一出好戏》中三幕演变,跟《蝇王》正好是相反的:
人家一开始,在岛上建立的是文明秩序,人人有分工,人人都能发言,人人都有肉吃。但与世隔绝的时间一长,一切都被打破,对权力和食物的渴求,让这群孩子开始分崩离析,进而弱肉强食,最终***的杰克成为这座岛的主人。
63版《蝇王》
★岛的世界观:
“岛”的设定是有特殊意味的,因为任何涉及到孤岛求生的作品,岛上都有着“混吃等死”一切条件:几乎取之不尽的食物和淡水。
这比《海洋深处》《少年派》被困在一艘船上,让人性在缺少生存条件的面前的表现更具代表性,最起码在岛上大家都能活下去,考验到人性的,是长期的与世隔绝,剥离文明和秩序束缚之后的表现,或许会演变成荒蛮,特权甚至奴隶世界。
这就是《一出好戏》的乌托邦之处,为了达到这样的“乌托邦”效果,导演黄渤一开始就设定了“世界上最后一撮人”的假象,阻隔了外界的所有文明和人们的希望。让所有人从文明时代顿时进入到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
面对大自然怎样活下去?参考前不久公映的日本电影《生存家族》,电气文明之下全球断电,人类到了野外连基本的生存技能都能没有。猎不到食物,找不到水源。
在《一出好戏》,有王宝强这样一个角色,以前当过兵有野外生存技能,还在动物园养过猴子,他懂得野外求生,所以在生存的面前,他成为了第一个首领。
这是最基础的生存本能所需,在他的指挥下,形成了一种原始的社会制度,出门劳作,上缴食物,最后分配,还有体罚制度,此时看不到任何文明迹象,反而产生了高高在上的“王”,这帮人跟猴子没什么区别,给他一个香蕉,他就听你的。
2.资本社会:
当人们逐渐掌握了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可以填饱肚子的时候,往往会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于和伟发现了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工具,当我们解决了最基础的生存问题,物质需求成为第二阶段的动力,于和伟也成了第二阶段的首领,“王”的味道淡化,不再高高在上,却成为贵族一般的特权阶级。
在这里生存环境大大提高,有生产工具,也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扑克),甚至到了后期,还有“通货膨胀”,特权阶级于和伟还出现了“超发货币”的现象,这是资本社会的典型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阶段。所以王宝强那边的人不断跑了过来。
3.空想社会:
有了一定的生存和物质需求,追求更高一阶的生活,自然是精神生活了。
所以这里,黄渤和张艺兴,用修好的电力系统和手机中大家亲人的视频,成为所有人精神生活的动力,他也成了最后一个阶段的首领。
在这里,“文明”的回归代表了大众理性的回归,有了情感上的索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从“按劳分配”变成了“按需分配”,就连黄渤的“领袖特权”也变得很模糊了,这里似乎人人平等大家欢声笑语,这里仿佛变成了伊甸园。
这就是《一出好戏》的乌托邦之处,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做是人类发展简史,也可以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PS,至于人类文明是否会发展成最后一个阶段,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最后大家都用废弃的船员服,改成了自己的衣服穿,故意将横条纹竖过来,将海员服“变成”病号服,消失的真相,换来的是欢声笑天下和谐。不说了,再说我这文章发不出去了。
★乌托邦中的真理
当然电影为了营造这种乌托邦环境,而牺牲了现实意义,比如人***望、特权阶级等等,但也无可厚非,本片终究是一部商业电影,荒诞、讽刺是主流,一些现实问题被回避了,而且目前来说,电影已经很长了,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了。
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最终发现游艇之后黄渤和张艺兴表现的态度,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受用的真理:
在既定结构被打破危及到统治者地位的时候,第一个被开刀的,永远最天真无辜的普通人。而真相,才是统治者最害怕的武器。
结局:人性之恶与救赎之光
这部电影最终的结局,倒是让人想起了几千前儒家内部的著名“撕逼”事件:荀子对“孟子”性善论的批判。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在《孟子•尽心上》也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就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仁义礼智是人的一种先天性的本能,我们天生大大的善良,这是著名的“性善论”。
但荀子不这么认为,这位提倡“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而且荀子处处瞅孟子不顺眼,《荀子•性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抨击孟子性善说的一篇檄文,文中三引“孟子曰”,展开批驳,不但系统阐发自己的性恶说,还被孟子黑的一无是处。(不过荀子老师引用的“孟子曰”在后世孟子文献中是找不到的)。
从现在的角度,虽然孟子名声更大,但荀子老师凭“性恶论”却可以骄傲几千年,因为越来越多的观点支持性恶论。
被口腹之欲,生存本能和最早的性冲动,操控的我们,其实才是真正的自己,是最靠近潜意识冰山底部所在,简言之就是***。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我们的成长,为了融入社会,才慢慢构筑起了自我和超我的防线,变成了善良守法、知书达理,成为理性。不过,一旦秩序的窗户纸被捅破,那人类又将面对如何的命运呢?
最起码,《蝇王》是持消极态度的,一帮孩子们,是从文明到***的过程。但是,别看《一出好戏》的故事脉络跟前者正好相反,一帮成年人,是从***到文明的过程,但两部作品的观点却是一致的。
还是因为《一出好戏》的特殊性,一个陨石毁灭地球的契机,从而创造出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环境,就像于和伟所言“我们是人类文明的最后火种”。尽管是在为自己的地位而蛊惑人心,但他说的没错,在一个无需规则的荒岛上,电影最初的生活环境,他们已经剥离了文明的外衣,王宝强管猴子,隐喻了人类的***。
随后电影出现了搁浅的船,出现了电力,出现了家人的视频,甚至还能看电影从事娱乐活动。他们丧失文明,被一点点的找了回来,电影的观点也很明确,整部电影,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式表达,文明是人类***的遮羞布。
只不过本片通过娱乐化的手段,表现的乌托邦且很含蓄罢了。
马进这个角色,好比《蝇王》中的主角拉尔夫,拉尔夫是社会理性的象征,从他的视角和道德观出发,演绎了社会坍塌的全过程。
拉尔夫一开始在岛上制定了一堆象征文明的规矩,但时间一长,岛上的杰克厌倦了这些束缚,并且发现文明的规则无法给所有人的生存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于是杰克一伙选择了放弃人性,重拾***,杀了很多理性派的孩子,并追杀拉尔夫。这是典型的性恶论。
而马进也是一样,他在后期建立了理性的社会制度,但其内心同样也有阴影和黑暗,因为他这样做得动机,是为了私欲,把小兴玩得团团转,而他发现大船之后,他选择隐瞒真相。
而电影性恶主题中隐含的赎救主题,也就是马进最后烧船的举动。在这里,马进和小兴这个角色的对比,再次将性恶论的主题烘托,小兴代表了人类在趋于理性的大部分时间内,面对欲望的诱惑,隐藏最深处的人性之恶;而马进则是代表人类的邪恶在被直面和认清之后,具有促使人向至善攀升转化的可能性。
所以这部电影尽管类型和故事模式跟《蝇王》不同,但主题是一致的,电影更希望人能直面人性恶的一面,这样才能能够认识人自身的不完美。
在《一出好戏》的首映礼上,管虎说黄渤在2010年就开始筹备这出戏了(原话自己在准备《杀生》的时候,黄渤就跟自己讨论过这出戏的内容),8年之后,电影出炉,为这部电影能有如此深度的主题和内核表达而感慨,这么长的筹备期不是白费的。
然而该片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就是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在电影除了上述主题表达,还看到了荒诞的讽刺,对一些事物的抨击,王迅的墙头草、满嘴跑火车的专家、指桑骂槐等等。可以理解,第一次拍电影,总想把自己所想的都表达出来,所以让电影显得很“满”,信息量极大,这是新导演的通病,熟练之后,会更好的。
彩蛋1:《蝇王》讲了什么故事
有小说,拍过两版电影,没读过小说或者看过电影的朋友,仅需了解故事大纲就足够了(关键这书还是儿童文学):
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岛上有充足的淡水、丰美的食物,呈现出一幅如同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栖息的伊甸园一般的图景。
起初孩子们身上还带着文明社会的习惯和印痕,还能够按照文明社会的理性和秩序来运转他们那个“小社会”。但好景不长,有序很快转为无序。搭建住棚和看守火堆这些文明社会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很快让孩子们觉得限制了个人自由。
孩子们分为两帮,分别以理性派拉尔夫和***派杰克为首。在随之而来的斗争较量中,拉尔夫和猪崽子一方被杰克和罗杰一方打得大败。失去了文明世界的理性和秩序,没有了纲纪规则,没有了互助合作,这群孩子完全堕落成一群嗜血的“野兽”。
故事的结局处,英国皇家海军经过解救了他们,荒岛呈现出这样一幅悲伤凄惨的景象:“海岛已经全部烧毁,像块烂木头”,“拉尔夫的眼泪不禁如雨水般流了下来,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故事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治理的民主派而告终。
彩蛋2:《安纳塔汉岛》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电影找不到,但貌似真实故事更加震撼:
故事发生在二战北马里亚纳群岛中安纳塔汉岛,和子夫妇在岛上从事栽培椰子树工作,加上一位领导,当时岛上仅有三人。后来美军空袭,丈夫正一参军一去不回,比嘉和子与老公的上级相依为命,结为夫妻。随后大量沉船坠机幸存人员游到该岛,最终形成了32个男子和一个女性一同日子在孤岛的局势,并且他们一直坚信战争没有结束,外面的世界不安全,这里食物充足,自顾自的待在这里也不想走。
事件的导火索是有人从坠落在岛上的B29轰炸机中,找到了手枪和子弹,随后枪变成了权力的标志。有枪的人就可以占有和子,接下来的几年里有人被枪杀,就算枪被扔到海里,杀戮事件仍有发生,后来男子抉择杀死纷争的本源——和子。和子知道后逃入深山,一个月后向美军呼救,脱离了该岛。
回国后岛上发作的残杀事情逐步为人所知。和子变成了言论的焦点,被媒体称作“安纳塔汉岛女王”,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她怂恿男人杀人,也有人说她是权力的牺牲品等等。但真实一面,却是反映了这样环境下的特权阶级和人性之恶。
几点想说的,不吐不快
1、黑色幽默,荒诞片。要么就荒诞到底,如《蛮荒故事》,而不要是喜剧片、灾难片、爱情片、科幻片、***等的结合体
2、我就是想看个喜剧,有这么难吗?尬的笑点,尬的套路。第一次在电影院想快点结束的电影,还不如西虹市首富让你笑的痛快
3、讲道理可以,但不要这么生硬和直接,道理和哲学是润物细无声的从影片表现出来,而不是扯着大旗来说教。国内电影要么就没内涵纯扯淡、要么就内涵过猛,用力过大。
4、电影讲好一个故事就行,多了反而啥也记不住,感觉硬要给观众演一出现代社会进化史,然而这并不是我要进电影院想看的东西。想看进化史我去看科教片会更舒服和理解这个社会
最后
5、黄渤演技绝对没问题,我也喜欢
6、黄渤导演也用心了,并不是敷衍观众
7、但我觉得这真不是一部好片
8、我不会推荐进电影院看
9、2.5星吧
10、经过周六周日两天,观影的人越来越多,我这篇吐槽得到了很多人附和,我很欣慰,原来我的感受没有错,大家都是一样的感受
11、我是首映那天就看了,写这篇影(吐)评(槽)的原因是,看完电影来豆瓣想看看评论,发现全是称赞的,什么渤导、乌托邦、进化史,想找个同道中人都找不到,故留下此地,让大家知道,觉得不好的童鞋很多,你的评判标准并不是特立独行的
12、有趣的现象是,点赞认为有用的、无用的人一直都在交替上升,不过点赞认为有用的人数一直稍微多于无用的
13、评论里就不一一回复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其实我就单纯认为这不是一部好的电影而已,和黄渤、新人导演、爱情坟墓、西红柿、电影内涵这些都没关系
感觉评论区快要沦陷了,我针对几种评论统一回复下吧:
14、说这本来就不是喜剧,我硬要以喜剧眼光来看?
大哥大姐,麻烦看下标签,喜剧确实是标签之一,也是诱导我去看的第一印象。那我去看那至少要让我笑中有泪、或者笑后引人深思才好。问题是都是尬笑,我笑不出来啊,那我还会去思考你的立意有多高深吗?先讲好故事再说。
15、说我是没读懂导演的意图和深意,不配看此剧的。
我就是普通的观影人群之一,我没看懂立意,至少代表我这一类人看不懂,难道不是电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吗?其实电影要表达的道理大家或多或少还是明白的,问题是,电影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没有让观众感受到,还要我自己去YY去脑补吗?
16、吐槽我第2点的人最多,说我说西红柿好看,就认定我的欣赏水平的。
我说的还不如西红柿让我笑,我表达的是,就算西红柿纯粹让我笑下我都可以接受,我的要求放这么低了,可是这个电影都做不到。舒淇的深情表白,我内心没点波动;马进掉入悬崖,一群人一个一个镜头的笑,我真的觉得尬。
17、最近出来一种解读方式说,说其实这一切都是黄渤自己的臆想。
说实话,这样的脑洞比较大,解读起来比较新颖,而且可以给剧中的所有不合逻辑找到解释。即便是这样,我也觉得导演玩砸了,观众看了130分钟,最后放几个小线索告诉你说哈哈这些都假象,一群人在岛上的所作所为都是脑中臆想出来的,我有点无法理解这样图个啥。
18、或许黄渤导演是想表达很深层次的意境,我们观影人确实没有体会到他的想法。又或许黄渤根本也不在乎我们是否看懂了电影,他只要表达出他想表达的就好,也算对自己的一个交待,毕竟他不差这票房钱。黄渤自己开心就好、你们开心就好、我开心就好。
19、补充一句,对于剧中的硬广加剧了我的不适。
20、最后再更新补充一下,看了很多讨论和解读,感觉都跑偏了。
我们讨论的电影好与坏,首先应该讨论的是第一层观影感受,观影感受指的是这个电影是不是让观众觉得好看,是不是剧情紧凑、冲突明显、有代入感、或跟着电影人物一样紧张、感动、开怀大笑,最开始关心的应该是这个电影的故事是不是讲好了,有没有吊足你的胃口。第二层才应该想是不是笑过之后、感动之后、紧张之后会让观众去思考一些问题,或者文化或者宗教等,去理解片子的主题和宣扬的精神。满足前面两点,可能才去想第三层这部电影是不是开创了什么拍摄先河、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或者开创了一种电影类型,这一层更多是电影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普通观众一般不关心这一层了。
举个例子,三傻大闹宝莱坞,为什么牛逼,就是观影过程中很好笑,满足观众第一层需求,笑过之后还能让你去思考教育的意义,这就牛逼了,第二层意义也有了,就拔高了这部电影的水平。比如西红柿首富,同样也好笑,为啥就显得没逼格,就是他只是很俗的让你笑,没有留存什么意义,那他就是爆米花电影,注定就是赚点票房流水。再比如战狼2,为啥票房高,就是他激发我们了爱国热情,你有代入感,愿意为这份情怀买单,至于说第二层意义就比较缺乏了,所以也不能算特别伟大的电影。
其实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样,一级一级满足,电影故事都没讲好,你告诉我说这个电影有很多寓意、有很多道理、表现了人类发展史、魔幻现实、货币金融等等。是你没文化看不懂,就好比,你天天挨饿,都吃不饱了,你还会在意你人生价值的实现吗?
最后我只想说,别跟我扯这些没有用的,就问下能退我票钱吗,我好去找高中社会学老师给我补下人类发展史的课。
前面其实都是吐槽,算不上分析。没办法网上找资源又重新看了一遍,发现哪有那么多细思极恐。
首先这部片及岛上的事情绝不是马进臆想的。
背景用的一个天文事件,来导出世界末日这个假设,他们确实是去团建,确实是又全部回去了,在出发前和离岛后都是写实发生的。唯独在岛上所发生的一切是采用的荒诞喜剧的手法,荒诞喜剧才可以不死人,又能刻意的表现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其实这就是一部写实加荒诞喜剧的组合,用荒诞手法也更能刻画在岛上大家的人性真实反应。
反驳几点为什么不是什么微博所说的细思极恐。
1、在上岛前与解救离岛后,画面风格都是很真实的,而且不止是有马进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还有姗姗、张总、小兴的。比如小兴说他想要6,姗姗说她在乎真的。这些采用多主体的角色刻画,基本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臆想,臆想一般是以臆想的那个人来开展的,其他人没有什么特征和心理活动,比如禁闭岛基本都是围绕小李子的来刻画的。
2、结束后,他们都成了新闻人物,新闻标题为“陨石海啸”中失踪30人,流落荒岛 奇迹生还。这么写实的描述和画面,说明是有这件事,不是马进的臆想。
还要接受采访呢,他们确实成新闻了
3、说他们明明是乘坐小黄鸭,为什么导游说是大船。我仔细看了回放,大妈对小兴说的是,他们一起住过的大船,不是乘坐的。可以看截图。而且小王带游客上岛,小黄鸭还是存在岛上的。至于为什么选择小黄鸭出海,应该是体现喜剧效果,而且小黄鸭沉入海底开始,就采用荒诞手法了。
看仔细点,是我们一起住的大船
4、本剧其实就是一出采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来进行讽刺人性和黑白颠倒的。所以岛上才有那么多反着的事物,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最后游客问王迅他们是怎么在岛上存活下来的,他说是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们在岛上根本不团结,就是反讽人性。这时出来了个绿蜥蜴,就是表达,王迅说了假话,蜥蜴(观众)都看在眼里,蜥蜴全程观看了这岛上一出好戏。
根本不是团结,蜥蜴看完一出好戏
5、其实电影最后也没交代和展示姗姗是否和马进在一起了,至少对马进不反感了,以前是看不起他。马进也释然了,他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停留在假象里,勇敢的撕破了假象。马进其实还是继续买着他的彩票,生活依旧,但是心境不同。
6、最后彩蛋是小兴和马进在地铁里的对话,其实这就是单纯的彩蛋而已,小兴还在医院呢。
##################################################################
@@@@还有人好心给我粘了微博的解读。本回答来自微博博主:黄石PK。我一一说下我的想法:
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劫后余生的精神病人分裂出来的“一出好戏”,我把它归类:恐怖片。黄渤处女作不会就只想拍荒岛求生人类简史人性探索这么简单是吧,不然为什么要放个这么诡异的彩蛋,且还有那么多荒诞恐怖的细节[跪了]我看完半夜把一些不完全的细节总结下:
1、彩蛋最后荒岛成了旅游景点,导游说这是张总当时包的大船。但是片中他们出游的船是小黄车,一辆小黄车就能出海?走那么远?是不是海难之后疯了的黄渤这个精神病想出来的?
答:是大妈对小兴说的吧,说的是在岛上住的大船。小王带游客上岛时,岛上还是摆着那辆小黄鸭呢。(见文末图)
2、彩蛋里最后那个精神病院,那些病人穿的衣服,和岛上时的人们穿的条纹衣服一模一样,精神病人转圈跳舞,岛上的人也爱转圈跳舞。
答:这就是荒诞与现实的结合,隐喻在岛上大家都是有病的,得了自私自利,颠倒黑白的病,场景的呼应而已。主要是给观众看得,告诉观众岛上的人就和现实中的精神病人一样。
3、因此岛上所有穿着条纹衣服的人,都是黄渤一个人分裂出来的,而那些人早就死了。所以黄渤吃方便面,所有人都在吃,黄渤跳舞,所有人跳,黄渤和张艺兴两个人即兴表演双簧,但是张艺兴的口型全部能对上,因为张艺兴就是黄渤自己分裂出来的,张艺兴就是黄渤。而且那段双簧,黄渤一直在说一切都是假的。
答:这个纯属过度解读,岛上用的荒诞手法,表现就是一种很嗨、歌舞升平、大家都接受了世界毁灭的心理状态。反正用的荒诞手法,你说小兴是马进的心魔也可以解读。
4、为什么人都死了?一个惊天巨浪打过来,连几顿重的大船都劈成2半,为什么小黄车丝毫没什么受损?因为这是精神病黄渤幻想的,所以大家都可以不用死了,他的女神姗姗也不用死了。
答:小黄鸭出海就是荒诞手法的开始,带有喜剧色彩,这里开始就已经进入荒诞模式了,所以可以不受损。或者这就是一个BUG,为了剧情需要,它就不能断成两截,还能正好冲上岛。
5、彩票也许是真的,荒岛也是真的,但只有黄渤一个人留下来了,在彩票过期的90天后,他疯了,于是天上开始下鱼。
答:荒诞手法,下鱼、船里有红酒都能理解,不用在意细节。但是肯定不是只有黄渤一个人留下来,说了他们确实出去了,新闻媒体就报道了,大妈说她下午还有两个采访呢。
6、小黄车被打到荒岛后的第二天,黄渤和其他人出来,掀开一个盖了白布的死人,那个人又活了过来,说自己只是脚受伤了为啥给他盖白布。暗示死人在黄渤构建的精神世界“复活”了。
答:小王说的是,这还活着呢,怎么给盖上了,并不是死了。可能是个搞笑的点,或者表达大家在这种情况下,都是自顾自个,不会协助了。(见文末的图)
7、黄渤和张艺兴皮筏艇出海求救,遇见了死去的北极熊。他彩票中奖9月,12月过期,应该是冬天,但是岛上一直四季如春一直都鱼吃。如果他是在一个热带岛上为什么会遇见北极熊?如果不是热带岛?为什么没有冬天?一切不符合逻辑,只能说明这都是精神病黄渤自己想的。
答:没太明白,可能是剧情需要,可能是荒诞手法,可能是用来反讽。
8、最后他带领大家去山那边看大船,结果刹不住车跳崖了,为什么后面没有人跟来?为什么会在跳崖的时候做高难度的跳水运动员动作,他倒着看世界才出现了大船。是不是所有人都死了,他疯了自杀的时候才看到这些幻想?船也许真的来了,船也许永远都不会来了。
答:这个时候导演要表达的重点是马进的心理活动,并不是要表达大船是怎么营救众人的。他跳下去时,很开心。是个矛盾心理,又想冰淇淋不化,又不想姗姗的爱是假的。这是对矛盾,需要取舍,最终他义无反顾选择化掉冰淇淋,所以他很开心,释然了。
9、所以舒淇最后说:船,等不了。人,都走了。
答:表达的是姗姗原谅了马进的欺骗,或者表明在真实世界,姗姗也愿意等马进。唯独她留了下来,是爱情支线。
10、那艘岛上发现的大船,是翻过来的,船里的世界都是颠倒的,只有什么样的世界才是颠倒的?精神病人的世界。
答:就是体现这个世界太多的黑白颠倒、指鹿为马,大家在两种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性,是来嘲讽这个世界的。大家都是有病的,是个病态的社会。
11、黄渤没了6000万,所以分裂出张艺兴去抢6个亿,因为他本格是不愿意酱做的,但是他又想要钱,所以才有张艺兴说:我来帮你过这个坎。(黄渤在采访中,说张艺兴是自己心中的魔鬼,印证了这点。)
答:说帮他过这个坎,是指小兴这个时候不想做小绵羊,不想做老好人了,也要做一个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的人。
12、黄渤每天都在岛上找出路,什么也找不到,他分裂出张总给他找到了半截颠倒的大船,因为他本格是自卑的,觉得自己是一坨屎没有能力,所以他让有能力的张总来找到这个船。
答:无稽之谈。
13、最后他跳崖了,船来了,突然影片中插入所有人大笑回闪的脸,好像回忆的片段,黄渤为什么要插这么一段诡异画面,像不像所有人生前的影像告别?典型的死亡暗示画面
答:应该表达的是心理状态,反正不是什么死亡暗示画面。
14、大船发烟花是求救信号(泰坦尼克号之后规定)黄渤最后看到的“大船”,是不是就是他们出来旅游坐的,最后彩蛋中说的张总包的大船。(@你甜你甜你最甜X 评论 )
答:过度解读。就是一种真实世界还存在的象征而已,烟花代表美好,也代表是虚无的,转瞬即逝。
15、为什么黄渤幻想中的大船是12天来一次?可以参考下精神病院12天[思考]在法国,2013年9月新精神治疗法桉通过,规定所有非自愿入院的病患,将在十二天后出席听证会自诉,由法官判定是否需要继续住院。黄渤每隔12天一次的“大船”,是他的救赎,如果真的有,大家都可以不用死然后他也不会疯。
答:过度解读,可能12有寓意
16、他也有可能是中奖后,突然就疯了。为啥子他们坐这么小一个船出海。如果是近海岸线有这么大的浪,把游轮都掀翻了,那绝对是特大海啸。我猜测,其实他们只是坐船在近海想转一转,所以没选择游轮,但是中途黄渤发现中奖了,从那一瞬间黄渤就疯了。然后紧接着就幻想出海啸被冲上了岛屿。现实中是被送进精神病院,呼应彩蛋一群人围着跳舞。
答:剧情需要
17、舒淇在和黄渤暧昧,又是水帘洞又是小天使,都是幻想。“舒淇”给他求婚,他一下接受不了无法再自欺欺人,所以才会癫狂哭喊假的。
答:就是要用岛上美人的美,来衬托马进的心理挣扎状态啊,岛上姗姗太美了,还对他刮目相看,所以他才不愿意让冰淇淋化掉。6000万和珊珊,马进会选择珊珊。
18、@你甜你甜你最甜X 补充:黄渤和舒淇很梦幻的那一段bgm居然是诡异的找朋友,唱法还很奇怪,找朋友找朋友,因为朋友都不见了所以才要找啊。
答:过度解读,可能有寓意。
19、片中曲《当每颗星星》写的每一个星星,都在落泪,(人已逝)每一个幻想,都已破灭(黄渤的幻想)片尾曲《island love》平行海面(暗示是平行世界,虚构的)睡梦、虚幻、站在深海里看你、泡沫、无情中有情(都是黄渤幻想出的有情虚幻来抵抗无情全死的现实)BTW窦靖童唱得很空灵,很像安魂曲。
答:渲染主题。
20、为什么一直会有蜥蜴?蜥蜴是食腐动物,因为有很多尸体,所以片头一开始海难以后就出现,打群架的时候出现,跳舞转圈,都是人死了的意思,有尸体,它才会来。
答:这个黄渤自己答了。蜥蜴代表的我们围观的群众,从头到尾观看了岛上这一次人性的好戏。
1.
一直听说演员转型导演一般都只是挂名,并不是亲自操刀,那个挂名副导演的人才是在片场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人。
从《泰囧》到《唐人街探案》,或者《煎饼侠》之类,其实都给我这种感觉,因为这些电影都是太圆润的东西,每个起承转合都有精巧设计的地方,这是需要长期训练的产物。
我真的不信那些优秀的演员都能短期拥有这样的能力。
但这出戏,从第30分钟开始我就跟身边人说,这绝对是黄渤亲自导演的片子,因为它并不是那种很圆润的东西,是很个人化的,有许多让人相信是他才会有的纠结在里面。
甚至还透着一股一个人刚投入一个领域时“事先想的很好,但最终发现自己还是没想好”的糙劲儿。
2.
起初的半个小时,会觉得这是个喜剧片,一直在刻意抖着并不够熟的包袱,全场坐着的大概都是笑点很高的人,大家都不怎么笑。
后来剧情慢慢转了向,有点往“浓缩人类简史”的路子上靠:
从王宝强靠夺取食品等原始生产资料占山为王,到于和伟发现更多的生产资料,创建了货币,开启新的生产关系,再到黄渤靠着生产资料突然极大丰富,把自己扮作类似宗教领袖一样的人物,带领全岛人一举进入了GC主义社会的乌托邦......
到这里我开始觉得这部电影是有更大图谋的,并不只是想完成一部工整的喜剧而已。
然而黄渤终究是想得太多(果然是处女座吗),想加进去的东西也太多:
王宝强看到一艘船发现现实世界还存在于是被黑化的张艺兴和黄渤一起当做疯子;突然降临的鱼雨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及最终的善恶之选(又突然回归很正常的路子),或是最后的镜头落在爱情上(这又似乎太浅显)。
这些所有都不应该是建立在一个维度上的东西。两个多小时要想表达完全,根本是不可能的。
不如做减法,把一个母题讲透彻,会更好。
或者彻底把略显轻浮的喜剧元素统统去掉,所有表演更癫狂一点,更不符合实际一点,彻底做成寓言,岂不更妙。
但又觉得黄渤本质上还是温和仁慈的人,他不一定能做到所谓的“一黑到底”,也不一定能彻底玩的起来。
3.
然而我还是很喜欢这出戏,它真实到可爱。特别是观影结束后看了黄渤和其他演员简短的映后谈,就更喜欢。比所有那些过分圆润的作品还要喜欢。
观众在两个小时里发现的那些问题,导演其实都是明白的,他说自己确实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并没有做足够的取舍,也明白必须“人必须要有三米高,才能表达得出两米甚至一米的东西”。
其实他的纠结与真挚,在片子里都是看得出的。
作为一部“作者电影”,不完美,但已够与观众之间产生对话,也足够有血有肉了。
也大概明白了黄渤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国民性”,他的个性的确足够代言许多人心目中中国人的优势气质:诚恳、实在、温和、有担当、聪慧狡黠、圆滑又不过分圆滑、自省但又不过分自省。
甚至他的绅士风度也是中国式的,他侃侃而谈时会突然对提问的观众说“坐下吧,站着怪累的”,点名后排的女观众时说“就你,因为觉得很漂亮”,然后自己调侃说“当然其他的观众都很漂亮,我真的怕了!”这些细节让人觉得他真的是可爱,聪明又亚撒西的人。
4.
王宝强不出彩,他演得太疯,他的演法大概只凭感觉,这是一定要有控制力的导演调教的。但黄渤显然不是一个很能控制别人的人。
舒淇确实是好的演员,她的好在于她足够天真,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剧情都不怀疑,因此也不惜力,全心投入地演下去。
之前记得一个综艺上章子怡提到“演员的信任感”,章大概是容易对戏的价值观和剧情走向容易怀疑的人,她不容易建立信任,但一旦建立了就会出彩。姗姗突然求婚那段,我猜换了章子怡,她会演不下去。舒淇则完全不,她的好在于她容易信任,信任了便不容易违和。而且她的脸太经得起琢磨了,横看成岭侧成峰,拿一个鼻子来说,正面是憨厚天真,侧面又高不可攀......就连妆花了之后的黑眼圈都美。
5.
以及,让我不停腹诽的是:
姗姗是怎么做到在荒岛上流放三个月后,依然没有晒黑的?设定是她究竟带了几罐什么牌子的防晒霜?
就连头发依然蓬松?(岛上有淡水,这点也说得过去)
以及,所有染发的角色的黑发在流放荒岛几个月后都没有长出来?就连空气刘海都依然保持精致的弧度?
大家又是如何做到每天只吃鱼和少量野果(也就是只有动物蛋白质和一点点纤维,没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还能做到精神饱满红润有光的?
为什么只有导演自己演的角色颓败得真像是流放荒岛几个月后?
所以导演果然是个不能够太仁慈的职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