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影评观后感:先射完箭,再画靶子
这个七月份“撤”的片子有点儿多,相应的也给了其他同期片子更多空间,而近期最有“爆款”相的也许就是提档上映的《银河补习班》。
目前该片正在进行大规模点映——通常敢这么做的,基本都对自己的品质比较有信心,再加上先前流出来的不俗口碑,已足以让我先去一探究竟了。
老实讲,《银河补习班》的观影体验谈不上特别愉快,倒不是说“烂片”,而是指邓超和俞白眉这对搭档整体上欠缺火候(创作态度还可以)……
我们常说“摆事实讲道理”,《银河补习班》在“讲道理”方面没太多可以指摘的,但在“摆事实”方面却不够令人满意,而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这是基础,也是更重要的品质。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大量剧透。】
我对影片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要素过多”,且“东拼西凑”……当然,这不一定是贬义词。
《银河补习班》以两条最大跨度30年的时间线同时进行叙事,并附上了许多“时代记忆”来增加年代感和情怀值,比如马皓文和马飞的故事就是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传递火炬开始的。
“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 河像热血流”凡是上点年纪的人,脑海里都会有韦唯这首《亚洲雄风》的旋律,92年施拉普纳带领中国男足获得亚洲杯季军,97年香港回归,98年特大洪灾,03年张国荣离世,还有《弯弯的月亮》、《当年情》、586电脑……
平心而论,影片在使用“时代元素”上算是中规中矩,考虑到国内外的“怀旧风”一直没弱过,这也算一个小优势。
不过,《银河补习班》在其他地方的添加就有些凌乱了,“父子线”、“教育线”双线叙事本已把片子塞得满满当当,再把民族荣誉、家国情怀等内容写几笔放进去,很容易显得大而不当。
退一步讲,即便是应该花力气讲好的地方,也不太如人意,就说马飞和顾星河两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遭遇吧。
我很支持影片能以国家的航天事业进行商业电影创作,但客观上,电影没能把这次危机讲得足够精彩,尤其是最后马飞出舱争分夺秒修复通讯的一段——无论马飞遇到的危险还是解决的问题的手段,都不太能支撑起这段全片的高潮戏(论戏剧性、冲击力还不如马飞在洪水中自救)。
上述情况只是“不太理想”,相比之下,《银河补习班》最大的问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强凹戏剧冲突。
东沛大桥倒塌后,马皓文背锅坐了七年牢,影片的多数矛盾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或延伸,这本无可厚非……但马家父子的遭遇就是生活的全部吗?
马皓文出狱回家后,老同事们见到“马工”的第一反应都是质问“贪了多少”、大骂“害我们没钱拿”,去找工作被刘八两当众羞辱,这些令人面红耳赤、气急败坏的时刻确实存在——可我们知道,生活中更多的是背后的窃窃私语和指指点点,只是为了能有立竿见影的刺激性效果,影片全部选用了“热讽”,忽略了“冷嘲”。
类似的桥段还包括:马飞上学路上被爸爸“甩掉”后,莫名其妙被小流氓追打;在根本没交代清楚马飞的赡养情况下,让马皓文去打苦工卖血挣钱;父亲有“劣迹”的马飞能成为飞行员乃至候补宇航员,在正式定人选前反倒又提起“家庭成分”来了等等……
最典型的,要数马皓文让陷在洪水中的马飞自救的一场戏,为了突出马飞“独立思考行动能力”的目的性太强了,以至于前后许多地方都透着反常意味:
因为坐错一辆车、突遇一场暴雨差点天人永隔的事儿真的有,观众也可以自行脑补合理性……来一次两次还好,然而影片中有太多这样那样的巧合与场景,真的容易让人跳戏。
影片的表现更像是朝大概方向射完箭后,再在中箭的地方画上靶子——拿着答案去设计问题,而非用动机去驱动结果……成片效果谈不上很糟糕,只是真的不够“高级”。
接着来说说影片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吧,这也是《银河补习班》最能引起广泛热议/争议的核心主题。
马皓文所提的“孩子需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勇敢面对这个世界,做自己喜欢事情”等等倡导都很正确,毕竟人生不像考卷客观题那样会给出ABCD四个选项并存在标准答案,而是还有EFGHIJKLMN的选择,甚至能有XYZ的解决方法……
但马皓文的实际教育方式,却“美好”到不像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不做作业玩电脑,考试前花半个月时间去游山玩水看航展),至少,不是许多人能承受得起的。
马皓文的核心教育理念,与其说是“有教无类”,还不如说是“因材施教”——马飞是特别的,更是幸运的,在父亲的引导下,他没被“传统”淘汰去卖煎饼,而是成了万里挑一的航天员,可换个孩子呢?
大多数人穷极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更别说懵懂的少年儿童时期了(虽然成长经历会影响成年期),而多数孩子也不一定能通过这样的娱乐玩耍找到学习兴趣,他们只是喜欢玩而已……实际上,教导主任阎主任“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理念才更有普适性。
这里并不是要为枯燥机械的“应试教育”喝彩,更不是否定马皓文挖掘潜能的“素质教育”意义,而是说《银河补习班》作为一部谈论教育的电影,基本上仍在使用十几二十年前中学生“一厢情愿”的老腔老调做论述,实在不太成熟。
让我觉得最可惜的,是高考结束后学生们一起撕书发泄,马皓文和阎主任在漫天飞舞纸屑中的那场对话——这段戏本有可能升华主题,让整部影片脱胎换骨,结果,马皓文在提出“学生们并不是真正热爱学习”后,只是说出了“疯子是被阎主任逼疯的儿子”的故事。
这一事实所提出来的质疑无比尖锐,但却谈不上不深刻,因为在这部缺乏辩证换位思维的影片中,其性质和其他戏份一样只触及了皮毛,区别不过是“火力升级”罢了。
教育没有公式。《银河补习班》至少把这点说了出来,至于影片后期站在一定立场上,变异为某种古怪的“成功学”,我们就辩证看待吧……
别误会,尽管本文以负面口吻为主,但我都是从一部“优秀电影”的基准出发去评价《银河补习班》的,它本可以更好,如果是纯粹的烂片,就没必要费这么多口水了。
事实上,考虑到邓超和俞白眉之前两部电影《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的胡闹,他们在《银河补习班》中体现出来的认真劲儿已经值得大加赞赏了:至少,他们在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中讲了一个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