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影评观后感
不知不觉,“周三云观影”已经陪伴大家度过了四周时间。上周,GoZeroWaste云影院的推荐影片是《明天》Demain。这部片子在过往的公号推文上频频出镜,去年我们在多个城市举办了线下观影会,据说很多小伙伴已经N刷啦~
主题虽然严肃,但影片的风格却非常轻松。一改以往大而泛的角度,不再只是讨论问题,而是从农业、能源、经济、政治、教育5个具体方面切入,关注我们身边的细微小事,讨论如何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和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点击图片跳转“豆瓣评分”查看影片信息
《明天》预告片
当天晚上,观影群里共有250位小伙伴。电影开始前,我们抛出了4个问题:
(1)对整部影片的感受:这本影片说的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2)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情景/故事:为什么印象深刻?看完之后的感受是什么?
(3)这部影片带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4)看完影片后你打算在自己生活中尝试的行动是什么?
以下是部分群友分享的观后感。
01
“这是一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电影。”
@越
(这位妈妈的分享让大家欣喜万分,必须放在第一个~)
今晚是群里周三环保纪录片观影日,吃完晚饭,做完卫生,我喊冬冬:“来,跟妈妈一起看一部环保纪录片吧!”他立马凑过来说:“是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电影吗?”
我惊讶地看着他,眼睛里充满喜悦和兴奋:“你怎么这么聪明,还没看就说出了这部影片的宗旨!太厉害了!”他不好意思地笑,我忍不住亲他:“妈妈平时跟你说的,你都听懂了,对吗?” 他点头。我太开心了,开始给他一句一句念中文字幕,一起观影、学习。
我不由想起前几日在微信群里发的一段感悟:“你无法改变任何人,除非他心里本来就存有想要改善的种子,你只不过为他开了一扇窗,给了他一个改变的契机。”现在看来,儿童不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吗?心里天然有着善良的种子,未被磨灭,等待发芽!真心希望,冬长大以后,这个地球没有变得更糟糕,人类不会面临灭顶之灾,而是人们都在往正确的道路上走,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回归,也希望现在的我和未来的他能为此贡献出一份力量!
影片看到三分之一,到了冬睡觉的时间。我提议明天再看,然后帮他洗漱,我问他:“如果妈妈不想做现在的工作了,我们去乡下,租一片地,也像影片里那样种各种蔬菜水果,够自己吃,还可以卖给城市里的人,换取钱财养活自己,你觉得可以吗?”他很高兴,眼睛发亮,直接问我:“什么时候去,现在吗?”
我说:“不能那么着急,妈妈还需学习生态农业的知识。不过,如果真的那样生活,应该会很累的。”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务农是需要每天弯下腰,低下身子和土地打交道,锄地、播种、施肥、浇水、采摘都是体力劳动。”他说:“不会的,我觉得那会很有意思,很开心啊!”我指着他的小胸脯说:“心是不累,身体累啊!”他想了想,说:“那不也是一种运动吗?”
我又吃一惊,他竟活得比我还通透了!劳动也是运动,就这么一句,让我心悦诚服。言下之意是,工作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有什么好觉得累的呢?于是,抱着他又是一顿亲。我突然醒悟到,这个小家伙,就算现在个子不够高,识字不够灵,那又有什么关系啊,他有这么善良、聪慧、通透的心灵,这才是最珍贵的!就算只是为了自己的这么好的孩子,也要将环保进行到底!
@heyuan
美国的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We do not inherit the earth from our ancestors; we borrow it from our children. ”(地球不是我们从前人手中继承来的,而是向未来的孩子们借的。)
02
“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种生态行为。”
@green field
我是生态系的一名本科生,很开心在群里和大家相遇相识。看大家发言,自己也有很多感触,除了大家说的日常行为的改变,我觉得生态是身心合一的,不仅是做环境方面的保护,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开始锻炼身体,我觉得也是一种生态行为,保持个人生活方式的健康状态。
感觉在学习生态的过程中,也是心灵的一种净化,有时候会冒出很多想法。观看这部影片时,看到有一些地方,真的会激动到落泪,一种心里满满的感觉(说不太出来)。另外,还想给大家分享一部动画电影《岁月的童话》(1991,高畑勋),很治愈的田园生活。
我们这学期也开了土壤生态学,班主任就是做蚯蚓方面的研究,昨天在群里看到有人分享了那本《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晚上我就开始在喜马拉雅听了,早上晨跑也是边听边跑。开始对蚯蚓感兴趣,之前也有想过蚯蚓堆肥,我妈也很支持,打算在自家小院子尝试一下。很感谢群里大家的交流与分享!
03
“未来很美好!”
@倩楠
以前一提起气候、环保,我就感到焦虑,悲观一直是我践行环保的态度。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突然感觉未来很美好!给我的最大启发是:知识改变世界。我意识到想要更好地为地球做贡献,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瞬间想好好学习了!看完影片后打算尝试的行动有:素食、努力学习、堆肥、骑自行车上学和阳台种菜。
04
“人的堕落,源自囤积资源。”
@Dramione
“人的堕落,源自囤积资源。”这是我观看影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动物的自发性和人性是很不同的,动物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而我们总是为了心里踏实或者快乐去购买多余的衣服、食物,甚至是私家车。
我们最多还有20年去扭转局面,种种现象都在向我们预示,地球可能真的病了。环境的恶化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无论贫困或是富有,无论亚洲或是美洲,地球上的每一人都不能幸免。
但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机会。看到丹麦、德国、冰岛等国家作出的改变以及惊人的成就,我感到很欣喜,甚至热泪盈眶。也许视频中提到机械化不是农业唯一出路还有待证实,但我们也依旧可以尝试更加绿色的生产方式,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有百分之六十的碳排放可以避免。不点外卖,开启自己的城市耕种计划,尽量选择棉麻的衣物,是我们对自己、对这颗蔚蓝的星球,最好的爱。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多给地球一点温暖吧。
05
“想做一位永续农人。”
@湖卡
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小型永续农场的生产率竟然超过大型规模种养殖率。小农生产为我们提供了70%的食物,而大型规模的生产的食物,仅仅都是用来去喂食畜禽类生物,而且还大部分都是转基因食物。看完之后真的想自己也做一位永续农人。决定从现在开始,增加蔬果的食用量,减少肉类和淀粉类的食用量;节约用电;循环使用物品。
06
“真的需要不断增长才能满足日常需求吗?”
@巧克力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影片中关于local currency(本地货币)的讨论,以及那句“单一货币系统是脆弱的”。最初看到有社区将当地货币和国家统一货币同时流通我是很惊讶的,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被教育统一货币是减少交易摩擦、维持经济体运行效率的前提,而且两种货币同时流通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危险。
但是当看到片中人物说“local currency存在银行里是没有用的,出了我们这个社区也是没有用的”,我才有些明白local currency的用意——应对全球化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的冲击。这让我想起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无非就是过度借贷,以及利益集团借此机会过度地创造信用。居民身上的杠杆,有一些也是出于自己的欲望加上去的,比如想要消费负担不起的产品(奢侈品、电子产品)。影片提出local currency这个概念是想让货币回到交易媒介这一本质作用,让货币在社区、城市范围内流通,形成全球化大环境下自给自足的小经济循环,来抵御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
我似乎能理解为什么最近反全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让我想起另一个话题:经济衰退的困境和追求“无限增长”的迷思——主流的经济模型都在思考经济增长,然而经济是否可以无限增长?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之一就是消费,但是高消费和节省之间本身就是矛盾的。又或者更进一步,我们是否真的需要经济不断增长才能满足日常需求?如果“人性的堕落来自囤积资源”,那么经济增长的诉求是否实际上是源自人类贪欲的积累?如果我们可以从自循环的经济体中获得满足,经济增长是否也不再是必须?
07
“我们不该等着被别人拯救。”
@香菜
我觉得这部影片全部有道理,因为是基于事实拍摄的,只不过确实展现的是积极的一面,因为消极的一面其他纪录片已经有很多了。印象最深的是旧金山垃圾回收公司的故事,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创造收益和促进就业。给我的启发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变革是从公民创新开始,我们不应该等着被别人拯救。在生活中继续go zero waste,减少垃圾的产生,支持当地的小农,只吃看得见食物本身模样的食物。低碳出行,多亲近大自然。
08
“我也期待,但不等待。”
@Melody
看到有群友说期待大环境、个人力量微小的,我也期待,但不等待。影响别人尚且困难,改变就更难了,只能自己先行动了。我也可惜自己力量微小,不过看到群友们的分享、还有支付宝关于环保的话题下面留言也有很多人做得比我更多时间更久,我就会觉得:“喔,我不是一个人哦~”
读大学的时候,我就注意节水、及时关灯;早餐饼用攒下的方便面袋子买;午餐别人会打包带回去,而我为了少用塑料袋,很多时候是自带饭盒打饭的;在校园里,看到路上有垃圾,我经常会捡起扔到垃圾桶里;毕业工作后每月交通费10到20元,大多数情况会选择步行、骑车和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