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沉默的羔羊》观后感影评

电影《沉默的羔羊》我们只看懂了谁是羔羊,却不知她为什么沉默?


由一张“沉年”VCD所引发的关于“沉默”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看惊悚悬疑电影《沉默的羔羊》是在哪一年,是用什么媒介看的?我交代个暴露年龄的物件吧——VCD!

现在应该有不少年轻的朋友都不知道VCD为何物了,它是95年左右到2000年前后市面上主流的光盘播放器,代替了录像机和录像带的存在。就相当于现在淘汰了DVD的蓝光播放器,在当时是属于很高级的播放器。

但那时一张VCD光盘的容量仅有700M左右,分辨率是352x240像素,一般两张光盘才能装下一部电影,清晰度还比不上今天在线观看的电影清晰。而我就是在这样的清晰度之下,第一次观看电影《沉默的羔羊》的。即便如此,我仍然沉浸于影片惊悚和悬疑的氛围中无法自拔,大呼过瘾!

剧情的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令人惊心动魄,饰演汉尼拔博士和FBI女探员斯达琳的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朱迪·福斯特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念念不忘。

因此该片也不负众望夺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而两位主演也摘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奖项。影片还顺手把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收入囊中。包揽了当年奥斯卡奖含金量最高的五个大奖,也就是传说中的“Big Five”!所谓“Big Five”是指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男,女主角五个重量级奖项。

奥斯卡奖的上一个“Big Five”要追溯到1935年的爱情喜剧片《一夜风流》,而等到第二次出现这样横扫五个大奖的情景已经是41年后的电影《飞越疯人院》(1976年),再之后就1991年的本片,而且至今后无来者。可见这部电影能成为名留影史的惊悚悬疑经典之作绝对是实至名归的。在国内它也以8.8的高分,好于98%悬疑片的成绩受到无数影迷的追捧,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以至于之后每次影像播放系统更新迭代时,我都会买一张更加清晰的版本收藏。而且每年都要看上一两次,非但是不会觉得乏味,反而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不同的感受。

起初看该片时我也一直当它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来看,认为原著故事好,改编的好,演的好,拍的好自然就获奥斯卡了。可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多,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未免有些肤浅。

比如,我们都知道本片之所以叫《沉默的羔羊》是源于女探员斯达琳见汉尼拔博士时,作为让博士帮助自己破案,信息交换的条件,她被迫回忆了自己童年最痛苦的回忆:

大抵是幼年失去双亲的斯达琳被寄养在亲戚家时,一天晚上听到羔羊的尖叫,惊醒后的她发现是牧场主正在屠宰羔羊。她想放走羔羊,但羔羊却不跑。于是她抱起一只羔羊逃离,但最终被找回并被牧场主送进孤儿院,自己连一只羔羊都没能挽救。

结合整个剧情我们大都能体会到,在长大后成为FBI女探员的斯达琳心中,“羔羊”它代表着弱者和受害者。而她在梦中听到羔羊的尖叫声则象征着他们在孤苦无援中的呼救,正因如此她才会不断的在噩梦中惊醒。

于是为了解救他们斯达琳敢与令人闻风丧胆的汉尼拔博士合作,敢闯进任何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惊悚现场。最终她战胜了“野牛比尔”,终于可以不再被噩梦所惊扰,因为羔羊已经“沉默”。而这只是这部电影中“沉默”的第一层含义,通过无数次的观看,分析和思考,我理解的“沉默”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运用镜头语言所暗示出“沉默”的第二层含义
首先让我对“沉默”一词的性质略作分析,“沉默”不等同于“安静”。

相比安静一词“沉默”则显示出一种并非积极和开放的含义,而是更倾向于形容一种消极和封闭的状态。简单来说“沉默”暗含着一种因被压制而失去话语权的状态,尤其是对弱者而言。因而我认为影片的名字用“沉默”的羔羊而不是“安静”的羔羊正取此意,当“沉默”与代表弱者的“羔羊”组合,则更明显的是暗含一种被压制甚至杀戮的非积极意义。

影片中,在斯达琳的心中“羔羊”从“尖叫”到“沉默”是“受害者”从“呼救”到“被解救”的过程,所呈现的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但这种转变的结果却是可以一分为二来看的。一种是“呼救”因“被解救”而消除,故而“沉默”,而另一种则是“呼救”因“被封口”而“沉默”。前者积极能给观众带来酣畅淋漓的正义,而后者消极却能给观众带来更深层的思考。

换句话说影片中“沉默的羔羊”除了象征着女性受害者之外,第二层含义则象征着受权力压制而失去了话语权的人,也就是斯达琳。这一点从最被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海报中就有所显现,斯达琳的嘴部被一只骷髅蛾所遮挡。

而骷髅蛾被孕育出之前的状态是蛹,在影片中蛾蛹被嵌入受害人的咽喉,除了有让受害人失去话语权的含义外我认为还有另一种隐喻:蛹是蛾蜕变中“沉默”的状态,蛹中所孕育的是蛾崭新的生命状态!这个隐喻也是我理解该片“沉默”第二层含义的的关键所在。

斯达琳为了崭新的生命状态而不得不先选择“沉默”,这也是骷髅蛾为何能与女主角一起在海报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

我认为斯达琳的“沉默”源于自身的成长与所处的工作环境,具体说是来自于男性同事,上级和更上层权力的压制。

影片一开始就用几组镜头语言暗示了这一点,训练中的斯达琳被部门主管克劳福德召见,一路上所遇到的同事大部分都是着装统一,而且是成群结队的男性,他们衣服的颜色也与斯达琳的有所不同。明面上是区分成熟探员或者高年级学员与低年级学员斯达琳的身份,其实也寓意这个男多女少,组织严密,等级分明的群体是多么的强大,而作为其中一名少数女性个体的斯达琳是多么的弱小。在下面的画面中四名男性同事正在擦拭武器,而武器无疑代表着危险。接下来的镜头中这个危险的寓意则更加明显。

在前往克劳福德办公室的电梯中,斯达琳周围全是高大健硕的男性同事,与被围在中间矮小纤弱的她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男性同事均是红色衣服,只有斯达琳是浅灰色衣服。这当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产物。

众所周知红色一般代表着危险,在这里明显寓意着狼群,浅灰色则寓意着羔羊,创作者巧妙的运用色彩和构图让一群狼和一只羔羊处于一个电梯这样的密闭空间中,从整个视觉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斯达琳被迫面对着男性眼光居高临下的“审视”,只能装作仰头看着楼层显示“沉默”不语。此刻她不正是一只因误入狼群而“沉默的羔羊”吗?

在后面也有类似的镜头语言,暗示着处于男性居多的司法体系中斯达琳的弱势。

而“羔羊”斯达琳接下来面对的则是狼群的首领,部门主管克劳福德,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同样还是镜头语言的暗示。克劳福德与斯达琳谈话时的状态更加是高高在上的,看似是在回忆自己讲课时斯达琳的成绩优异,实则是一种权威和力量的宣示——“我给了你甲等”的潜台词就是我能决定你的命运!

而此时斯达琳的回答也很值得解读,她纠正克劳福德说是“甲下”!其潜台词也不言而喻,甲下的成绩我并不满足,我要做到最好!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步入正题。当克劳福德问道你想毕业后替我工作时,斯达琳回答非常想!让我们仔细看看做出这个回答时斯达琳的表情——娇羞和开心,而开心中又带着些许谄媚和撒娇。不得不承认斯达琳的饰演者,当时年仅26岁的奥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美丽带着青涩的容颜无法不让人为之所动。

从而也让我们无法忽视克劳福德对于斯达琳而言,除了男性上司的身份外还具有父辈形象的意义。

正如初次见面时汉尼拔博士对斯达琳做出的分析,斯达琳是一名幼年丧母跟随父亲长大的女孩,后又遭遇丧父,成为了在孤儿院成长的孤儿。在孤独和贫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对警察父亲的高大形象和力量具有由衷的崇拜和向往。换而言之,对于底层弱者的斯达琳来说,向上攀升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因此她对升职或者说权力阶层的向往是毋庸置疑的。

而更加毋庸置疑的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力量强大的联邦调查局正是斯达琳心中所崇拜和向往的物化代表,而克劳福德则是这种力量的化身。因此在与汉尼拔博士的第二次见面中,汉尼拔博士就提出斯达琳与克劳福德两人之间,是否因为斯达琳对父亲的崇拜和权力的向往而存在着某种等价交换行为或者情感关系。

这绝不是我的妄加揣测和信口开河,汉尼拔博士之所以第二次见面时做出这样的分析,是因为在他们第一次会面的最后,博士叫回离开的斯达琳并许诺她一个大好的机会——升职,而此时斯达琳并没有做出反驳和拒绝而是选择了“沉默”。由此汉尼拔博士也印证了自己对斯达琳心里的洞察。那么在斯达琳的潜意识中除了解救受害者的正义感之外,是否真的存在着对于权力的渴望?

答案是当然的!因为下一个镜头就是斯达琳走出精神病院回忆了自己与父亲的欢乐时光。

而回忆过后斯达琳趴在车边哭泣,因为这样的时光再也不会有了,因而在她内心深处父亲的形象也逐渐转换为对年长,具有力量(权力)男性的崇拜。在影片中这个崇拜对象很明显,一边是克劳福德,而另一边则是汉尼拔博士!

其实老谋深算的克劳福德也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他才派斯达琳这名实习探员去见汉尼拔博士。因为他知道所谓的那些心理专家在汉尼拔博士面前都是小菜一碟,根本没用。而年轻漂亮,有着悲惨童年的斯达琳则也许会引起汉尼拔博士的兴趣。

如果说克劳福德是狼群首领,那么汉尼拔博士就是更加凶猛的野兽,而如同羔羊的斯达琳无疑对他们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斯达琳实际上是克劳福德引诱汉尼拔博士的诱饵。让我们看看同样是拥有权力的老男人,精神病院院长奇尔顿博士看着斯达琳时垂涎欲滴的样子。

而另一方,斯达琳也逐渐猜到克劳福德把自己当作诱饵的用意,只不过她更明白这也是她立功升职的大好机会,所以她选择了“沉默”!

此时,来自于底层小人物斯达琳的命运明显的处于被权力支配的“沉默”中,而她需要通过这样的“沉默”来走完一条使其成为精英的道路。从而得到来自父辈以及社会上层的庇护,直至成为上层社会的一份子。最终的结果也正如她所愿,在战胜罪犯“野牛比尔”解救受害人后惊魂未定的她深深地依偎在克劳福德的怀中,此时父亲的关爱和上级的庇护在克劳福德身上已经巧妙的融为一体!

最后斯达琳得到了晋升,从实习探员成为正式探员。这也是汉尼拔博士最开始对她的许诺!从表面上来看是斯达琳的成长与自立。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是斯达琳潜意识中对权力规则的认同与融入。

简而言之,斯达琳的“沉默”是从一种贫困底层无奈的“沉默”到另一种为成为精英可主动选择“沉默”之间的转换过程。因此电影用克劳福德与她握手这一镜头语言表达了斯达琳从心理上已经代替了父亲,被上层所接纳。

至此,斯达琳选择的“沉默”也并没有结束,因为还有比克劳福德更上层权力的压制——受害人的母亲,一名女议员。

女议员在机场与汉尼拔博士见面,为了让博士说出重要线索能轻而易举的调配一切资源,甚至能让汉尼拔博士“闭嘴”(带面罩)和称赞自己的套装漂亮。当然这里议员的“漂亮套装”是博士相对于之前说斯达琳“底层廉价”的着装而言的。用服装不露痕迹的隐喻着权力阶层和底层的明显差异。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以下大胆的猜想:

斯达琳凭借此案成功晋升FBI正式探员,而不久的未来她将会更努力地从克劳福德的庇护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领导。甚至能拥有此刻手握权力的女议员一般的社会地位与生活。但她依然需要用某种“沉默”为代价,以服从命令的方式来达到这个地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