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影评观后感
周六,我看完了一部由美国作家福克纳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我弥留之际》,有些感想要说说。
福克纳的小说喜欢用意识流形式写出来,像我这类头脑简单的人很难读下去。记得大学时候从图书馆里借得他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准备在暑假读完。哪知道读了几页,不知所云,读不下去了,至今只记得这个书名。《我弥留之际》这本书我没读过,我猜即使得到了书,可能也难以读完。由这小说改编出来的电影,将原著中那些枯燥晦涩的独白多半略去,给观众清晰地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就比阅读原著轻松多了。
这个电影的基本情节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南方某个穷乡僻壤,生活着一个七口之家:满嘴烂牙、自私懦弱的老农民安斯,内心孤独的老太婆安迪,她认为“活在世上的理由仅仅是为长久的安眠作准备”。他们夫妻有五个儿女:忠厚麻木的老大卡什,聪明过人的老二达尔,老三是安迪与牧师的私生子朱维尔,老四是女儿杜威•迪尔(当时未婚先孕),还有一个小儿子老五瓦达曼。老太婆安迪病入膏肓,因为对家庭的不满,她在临死前留下遗嘱,要求家人将她送回四十英里之外的娘家所在的城市杰弗生埋葬。下图依次为家长安斯、农妇安迪、老大卡什、老二达尔、老三朱维尔、老四迪尔。
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时恰逢大雨倾盆。次子达尔与三儿朱维尔驾驶着全家唯一的运输工具——一辆破旧的马车离家挣钱在外,遇到狂风暴雨,不能及时回来。3天之后,马车才回到家里。全家人将死者放进棺木,马车载着一家人和棺材踏上了漫长的送葬之路。因为天下暴雨,一条必经的小河上所有的桥梁都被大水冲毁。一家人没有一个提议就地埋葬死者,而是选择冒着危险涉水而过。结果,长子卡什为保护母亲的棺材而被压断了一条大腿,家里唯有的两头骡子溺死在水中。为使继续用马车送葬,安斯抵押了全家的耕作机、播种机,搭上卡什攒下用于买电唱机的8美元,并不经朱维尔的同意用他心爱的马换了一对拉车骡子。
在炎热的夏天,老大的断腿伤势严重。安斯舍不得钱送医治疗,叫老二去商店花十美分买了一小袋水泥给老大固定伤腿。水泥有腐蚀性,老大疼痛难忍,但嘴里一直说没事没事。棺材里的尸体的臭味熏天,一路上招来一群群的秃鹜,所经之处,行人侧目而视,百姓咒骂,警察也来出面干预。
在一天夜宿的时候,老二达尔乘夜放火烧掉棺材,希望以此结束这次荒诞的送葬行动。但他的目的没有达到,燃烧的棺材又被老三抢救出来了。棺材没烧掉,倒烧掉了别人的仓房,一家人只得答应赔偿。历尽千辛万苦,经过“水”与“火”的灾难,本德伦一家终于埋葬了艾迪。事成之后,妹妹杜威·德尔告发了哥哥达尔的放火行为,两个带枪的人在朱维尔和德尔的协助下,将达尔抓了起来,将他关进了精神病院。他们的父亲安斯用余钱在城里很快配上了假牙,并且迅速找到了新欢—一个“鸭子模样”面貌凶横的女人。
在这次荒唐的送葬之行,几乎所有的家人都遭受痛苦和磨难:老大的腿因为治疗不及时被迫截肢;老二被关进精神病院;老三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匹,这马是他几个月在夜里为邻居干活挣钱买来的;老四杜威·德尔在城里不但没能成功堕胎,反倒遭到药店伙计的骗财骗色;一家之主安斯抵押了农具,还要赔偿别人家的仓房;死者安迪在棺材里被无知的小儿子钉破了额头,一路上遭遇水淹火烧,尸体腐烂发臭,遭人谴责厌恶,也没有得到什么好运。
我认为,作者福克纳的这篇荒诞剧,堪称一部美国的《警世通言》,它用寓言式的故事来阐明一个基本道理:希望年轻一代美国人要自立自强,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敢于对老一代人说“不”。倘若在精神上习惯依附老一代人生存,不敢走出原生家庭的圈子外出闯荡,不敢反对长辈的荒唐要求,那只能接受无尽的痛苦和毫无意义的折腾,只能换来自己痛苦的一生。
看完这部电影,我联想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安斯一家的送葬之旅,与中国愚公移山之事颇有相似之处。愚公在年且九十行将就木之际,突然提出要求,要全家人齐心协力搬走他们屋前的太行、王屋两座方圆几百里、高达万仞的大山。愚公的子孙,也同安斯的子女一样,面对老人的荒唐的要求,除了老太婆斗胆质疑一句,其余的均“杂然相许”,没有人胆敢提出发对意见。在愚公的指挥下,他们一家人放弃了耕作,拿起锄头挖山,挑起箕畚,将石头“运于渤海之尾”,一年只能运输一回。其中道路漫长,河道众多,愚公子孙们所吃的苦头,一定不比安斯的子女们少。
《我弥留之际》和《愚公移山》,都反映了封闭狭隘的农耕社会普遍存在的家长不容置疑的威 权,以及年轻一代顺从、胆怯的弱点。两个故事不同点在于,《我弥留之际》如实地描写了这种上一代荒诞的威权和下一代盲目服从带来的灾难,让人读后引以为戒,可以促使老辈人放手放权,提醒晚辈人自立自强。《愚公移山》结尾让天帝受到愚公的感动,派出大力神“夸娥氏二子”出手帮忙,在一夜之间无偿地为愚公一家完成了移山的夙愿。这种荒诞的结尾用虚幻的胜利掩盖了愚公一家因错误决策而导致的苦难,用幻想而来的神话成就了愚公的英明和英名。愚公成功的故事,让读者中的老辈人不会反思自己的独断专行会给家庭带来苦难,年轻人不会反思自己缺乏叛逆精神会给自己和下一代带来不幸。大家心存侥幸,想象天上有一个助人为乐的天帝时刻在关心世人,关键时刻会出手相助,于是人们敢于率性而为,铤而走险。
《我弥留之际》告诉世人:只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愚公移山》告诉后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了老人言,犯错也不怕,反正老天有眼,他会来买单。《我弥留之际》用难堪的结局,让老少两辈人各自警醒,厘清边界,保持独立的精神、清醒的头脑;《愚公移山》用胜利的结尾,让老少两辈人难得糊涂,混淆边界,鼓励蛮干鲁莽之风,犯错了也会有天外神仙和自己的子子孙孙千秋万代为自己擦屁股。
两个故事两个结局,两种观念两种命运,《我弥留之际》和《愚公移山》,真值得大家细细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