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奥本海默》观后感
最近一口气看了两部新出品的电影,好久不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我们,重温了一起在电影院并肩享受视听盛宴的时光,体验了心灵被震荡的感觉。虎哥这次动作迅速,第一时间连续出了两篇影评,落后的我只能来个mix版,以追求进度。所以,我称之为“芭比海默”观后感。赶工期,所以不免写得稍微粗糙一点,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一定不会烂尾。
虽然这两部都是不错口碑的电影,但差别是明显的。
我们看《芭比》是我随口一说,虎哥就定了晚上勉强赶得上的一场,可以说是一部“说看就看”的电影。而为了看《奥本海默》虎哥找了好多文字视频资料来预习(特别是我这样的历史小白需要预习),我们还提前一天调整身体状态,休息充分,最重要的是,特别选了一个IMAX厅,穿过了半个重庆城区去观看。态度上的巨大差别,明显说明了两部电影的观影难度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奥本海默》三个小时的长度,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历史背景,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才能看得懂。
从画面展现上看,《芭比》粉红色为主,再搭配了很多纯度很高的五彩斑斓的颜色,童话般的感觉。后者则穿插了大量的黑白画面,把蒙太奇手法用得如火纯青的大导演诺兰,让整部电影有着如同原子弹爆炸一般的震撼力。两相比较,差别不言而喻。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芭比》就不值得看。至少整部影片我们也没有觉得无聊的时候。开始以为这样的影片只能以帅哥美女,卖萌耍酷来吸引观众。当然,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元素,但真的不止这样的元素。童话世界的芭比来到真人世界后,发现了残酷的现实,妇女地位的讨论与思考,也让我们一度陷入沉思、分析和热烈的讨论中。看完回去的路上,我们一路讨论着两性地位的老话题,还有容貌焦虑的现代热门话题。所以,这样的电影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和深度的。再说,电影里主角芭比傲人的身材,搭档肯恩的八块腹肌,我们各自也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是挺愉悦的。听说票房已突破14亿,成绩高居本年度榜首。
《奥本海默》是一部人物传记式的电影,就算是用了整整3个小时,对于讲述一个伟人的一生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也正因此,提高了观影门槛,让票房远远低于《芭比》。巨大的信息量,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让大多数观众看得很累。诺兰又是一个从不愿意好好讲故事的导演,尽管这部电影相比早期的作品,例如《时间碎片》、《盗梦空间》等已经容易看得多,但如果事先对这段历史不熟悉,又没有同款虎哥帮忙搜集各种预习资料的话,第一遍一定会看得不太明白。我们甚至还翻出来诺兰的《敦刻尔克》,提前感受和熟悉了诺兰的电影美学。不得不佩服虎哥,让我这个最不擅长历史的人居然认真看完了一部3个小时的传记式电影,关键还看懂了。
《芭比》的歌曲舞蹈我都很喜欢,虽然色彩偏幼稚(希望没人扁我),有时候真人芭比的行为语言也让我挺尴尬的,但整体效果欢乐、幽默还能够投射出一些社会的现象,在这一类的作品中真的属于佼佼者。这样的影片受众面广,票房也就不用担心了。
我很是喜欢《奥本海默》这部电影呈现出的气氛,男主的气质和奥本海默本人也很相似。不知道他是为了演而刻意模仿的,还是本人就是那样的感觉。记得导演诺兰被问到,如果以后要拍一部他自己的纪录片,希望谁来演他自己。他毫不犹豫地说希望是基里安·墨菲,也就是奥本海默的扮演者。整部电影的张力,就像那不多的原子弹爆炸的场景一样让人震撼,我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形容这种感觉,如果勉强描述一下,我觉得那些瞬间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无法思考,只能是等画面和声音过去了,才能慢慢回味刚才的感受。我感觉到影片的画面和声音的结合非常有技巧,似乎是模拟了人类在恍惚中的一种状态,所以才出现了我前面描写的情景。
说完画面的感受,再简单说说《奥本海默》的剧情。整部电影都是在矛盾和冲突中展开。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影片结尾作为研究出原子弹的奥本海默,得到了大家的欢呼和赞美,很多人激动地流下眼泪,可他的眼里看到的是被炸的人们在痛苦地流泪,烧焦的身体横七竖八。画面切换毫无痕迹,让我觉得这就是奥本海默看到的样子,我也仿佛身临其境,也就更容易与影片里的人物共情。真实感让这样一部传记式电影更有味道,也更符合这部电影的特性。
不同类型的电影适合不同的观影者,无所谓一定要比出个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让自己得到好的体验的电影,才是最好的。
最后呼应一下虎哥的影评,我也要告诫想看《奥本海默》的影迷们,一定不要买大罐的饮料进去,那样的话就会像我一样,为了不错过一个镜头,硬生生憋了最后的一个多小时,太艰难了。呜呜呜~虎哥太狡猾,坚持三个小时没喝一口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