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影评观后感
序
一周以内两次在电影院里为吉卜力送了票房之后,我攒了一大堆想要说的话。原因还是第一遍观看的时候我带着太多的期待,反而让我在观影时分神了。然后,观影结束后去看豆瓣的影评时,却看到了五花八门的电影解析。例如,鹦鹉一会儿是美帝,一会儿是法西斯,一会儿是日本的满洲开拓团;石头也是,要么是“东亚性”,要么是“现代性”。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然后观众们就依靠自己的理解与别人上纲上线。关上了豆瓣的我,觉得自己很可悲:宫崎骏在问我们,“你们该活出怎么样的人生”,然后我试图去网上搜索资料,让别人告诉我该如何理解这部电影。于是我决定再看一遍电影,然后以意识流的方法去写自己的影评。我不想将我对电影中隐喻的理解强加于人,但我非常希望如果能帮助这篇评论的读者该以什么样的方法产生自己的理解。虽然标题上写了“剧透警告”,但我也希望尽量地少剧透一点内容,让没看过但是感兴趣的朋友点进来后可以抱着好奇心去观影。
(哦对,我就非要把电影名字翻译成“你们想...”而不是“你想...”在我有限的语文和日语知识里,我认为虽然“君たち”这个复数人称代词在英语里可以用第二人称代词“you”指代,但是在中文里必须要有“们”这个复数。)
内容摘要
我以非常自我中心的思考出发,认为关于《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一切合理的讨论,必须建立在对日本的战时叙事(本文将用“十五年战争”指代日本在1931-1945经历的战争状态,也同时是笔者心中的“二战亚洲战场”所持续的时间)有足够的了解的前提下。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将讨论电影涉及到的历史背景,以及日本人,特别是电影导演宫崎骏,以及已故的吉卜力元老高畑勋的战争经历。在讨论完历史事实和上述几位经历的战争叙事后,本文的第二部分将给出我对电影中出现的象征和隐喻的理解方式。
1.电影中的二战日本
从少年的口中,观众们得知,这是“战争的第三年”,但这大概是1945年的3月,这个时候距离九·一八事变已经十四年,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第八年。然后,荧幕上的东京变成了一片火海,屏幕上的人物因热浪而变得扭曲。少年母亲所在的医院已烧成黑色,然后这位戴着海军帽的少年就在人群中穿梭,呼唤着母亲。但是,医院最后还是烧毁了,母亲的形象在火中消失。之后,画面一转,少年和父亲来到了母亲老家所在的村庄,见到了父亲的新妻子夏子,也是少年生母的妹妹。少年在疏散区的新生活开始了。
1945年,在日本的多个大城市及首都东京遭到美军以燃烧弹为主要工具的大规模空袭后,原本在市区的学生们由于安全原因,大多被疏散到了乡村中,而随着学生们一起疏散的还有许多军用或军民两用的工厂。这是宫崎骏和已过世的高畑勋的童年记忆。宫崎骏3岁时因父亲的飞机配件厂转移,在1944年从东京搬到栃木县。而年纪更长的高畑勋也是冈山大轰炸的亲历者,从儿童时代就已经对那时成为“总体战”的十五年战争保留了深刻的印象。在两位此前为世人带来了《萤火虫之墓》和《起风了》两个作品中,他们以日本的视角去描写了日本对于战争的回忆。不可避免的是,作为总体战体制下的市民,日本民众没有渠道去了解外部世界的状况。市民们在日本本土颂唱着(由日本军***散布的)反美反帝国主义的宣传口号,并且对日本军队在殖民地以及其侵占领土上的罪行和压迫毫不知情。因此,反映日本视角的作品在回忆战争创伤的同时,也因为无法触及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犯下的罪行,建立了他们与非日本观众之间的意识形态鸿沟。
除了空袭为吉卜力老导演们带来的孩童时期心理创伤之外,电影另外一个着重刻画的社会现象就是这些被疏散的未成年人们在乡村遭受的排挤与霸凌。《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场景变换到少年所在的新学校,而我们得知少年的名字牧真人。不过,此时学校里教的内容也已经不再是知识,而是增肥增产,耕地种田,以学生“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日本的持续战争目的献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城里来的/由父亲的汽车送到学校的/热爱读书的真人就因不适应新的学校遭受到了霸凌。因为不想再去学校,真人用石头重伤了自己的头部,以此逃避上学。这也是《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对《萤火虫之墓》的呼应,是以天皇和军方***为主导的日本超国家主义/日本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个人创伤叙事。
总体战下的日本乡村掌握着维持战争最重要的粮食生产与劳动力,但是同样是体制下最底层的阶级。他们要忍受着物资匮乏将粮食上缴国家成为战时储备,他们自己在本土作战的威胁下被要求保卫国土甚至以自己的死亡来维持战争的持续(详见冲绳战役中自杀以及被迫自杀的平民)。对这些乡村的民众来说,被国家庇护,由城市疏散到乡村的精英们成了累赘,也成了憎恨的对象。于是,相互憎恨乃至于付诸实施的霸凌都成为了社会普遍现象。《萤火虫之墓》的原作者,野坂昭如的妹妹在从神户疏散到福井县后因在寄宿的家庭中营养不良而饿死;战后日本政治思想家,战时已经成为东京大学副教授的丸山真男也在1944年被以列兵身份发配到朝鲜半岛,与朝鲜和日本的农民一起守卫“本土”并遭到连队朝鲜人长官的不公正对待(那个时候朝鲜半岛已经经历了日本的皇民化运动名义上成为了日本帝国的一部分)。电影中,霸凌和不公正对待的这些社会现实,成了真人在电影后面提到的“自己恶意的标记”的历史背景。
2.象征与隐喻的意义(真的有意义么?)
在交代完现实的世界后,宫崎骏带着观众进入了一个卡夫卡式的魔幻现实主义世界中。这里的居民影子们和哇啦哇啦不可杀生,却依靠着由异世界误入的生物们的死亡生活着。影子和哇啦哇啦食用雾子猎杀的大鱼、鹈鹕们依靠将会转生为人的哇啦哇啦充饥、放火的少女火美杀死鹈鹕(与一部分哇啦哇啦)来保证哇啦哇啦的转生.......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那些鹦鹉们,它们也是被带来的生物,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以杀生和吃掉猎物为日常,并且用武力维护着自己的帝国。而后来我们得知,这个世界的主人,真人的舅爷爷,曾经与一块黑色的天外陨石做出了约定,希望建立一个以没有被恶意侵蚀的石头积木为基底的美好世界。
那么,这些角色都象征着什么?这里可能有一些比较一致的观点。有人说降落于明治维新前黑色陨石就是佩里的黑船,没有恶意的几何型积木零件是来自西方的思想,将会转生成人的哇啦哇啦是(日本的)下一代,等等......但也有一些角色的象征意义不明或者有争议:鹦鹉帝国到底是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还是美帝国主义?总是说谎,对真人以恶意相向的苍鹭是美国人?是日本人?还是与现实世界无关?放火的少女火美为什么拯救哇啦哇啦的同时还对哇啦哇啦被烧死的事实表示无动于衷?为何隐藏陨石与舅爷爷的墓碑要写“学我者死”、为何真人闯入怀孕的夏子的房间是触碰禁忌?这些隐晦的象征成为了当今影评人和观众喜闻乐见的话题,也同样助长了关于本片的争执。
为此,我想提出一个不同的解法。我认为,《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象征和隐喻的解释并不唯一,也不重要。这是宫崎骏创造的一个虚拟世界,必然这个世界里会有现实的映射,但是映射绝不等于其原像。重点在于,宫崎骏在故事中创造然后又毁灭了这个虚拟世界不为了影射现实世界,而是为了回答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为此,电影中那些关键的象征物,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宫崎骏思考的线索:我愿意相信黑色陨石狂暴的坠落大概是指代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所接触到的来自“西方”的威胁。陨石带来的几何形石块可以说是那些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思想,而从剧情中我们也看到了几何石块本不包括恶意(当然也不包括善意)。基于无恶意的石块,舅爷爷创造了一个没有恶意的新世界,我们不妨就把它想象成一个社会的理想形式,一个乌托邦。在乌托邦里,生命被赋予了神意,而触及生命诞生的真相也自然成为了神的禁忌,成为了宗教一样的存在(大概宗教都无法避开这样的禁忌吧)。但是,这个由毁灭、暴力、和禁忌建立起的乌托邦无可避免地将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因其悖论而内爆,避免完全毁灭的方法却是依靠着血缘传承再次建立一个新的乌托邦(这里让我想到了宫崎英高的《黑暗之魂》系列,黑魂传火的故事本身也可以说是一个帝国的传承)。于是,本不应该出现的死亡、弱肉强食、帝国主义、和崇尚武力的法西斯思想都肆虐在了乌托邦里,而关于这些恶意,或许正是战争那十五年中世界上的所有受害者所体会到的恶吧。最后,当真人拒绝接受传承并且指着自己头部的伤疤说“这是我恶意的标记”时,我愿意相信那是他拥抱了自己的人性,我也愿意想象这是宫崎骏为“你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做出的回答。少年最后放弃了理想乡,为什么?因为少年意识到了他伤害自己,欺骗他人,憎恨养母的恶意,还是因为他意识到了无恶意的理想乡不可能存在?我愿意解释为,他可能都意识到了。目睹了现实和理想世界里战争、死亡、和憎恨的少年选择以自己的善意的希望返回现实。不要一直逃避,去做你自己人生的主导,打开那扇属于你的时代的大门。
结语
是的,我这篇文章的逻辑仿佛是在讲废话。历史知识?聪明的读者们都不必再去看什么书籍,只需要根据自己阅读的积累和维基百科的词条就大可了解1868年到1945年的日本帝国。象征和隐喻有什么意义?我说它们的意义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基于十五年战争的时代背景讲的故事如何回答了“活出怎样的人生”的问题,那看过电影的朋友们就已经知道这个答案了。所以我为什么还要说这些内容呢?
说实话,是一种愤慨在我心头作祟。一部分愤慨是我看不得关于电影内容和剧情的争论:我一直很不理解“看出来了A象征着B”和“指出别人说的A象征B是错的应该是A象征了C”有什么建设性,而且这还包括了很多强行解释/错误历史背景/极富有攻击性的豆瓣评论。但是,世人对电影这种大众艺术的评论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幸好我不是什么吉卜力死忠宅,不然还要忍受那些日语媒体关于“宫崎骏接班人”的争论(这一部分我也放在碎碎念里讲)。还有一部分愤慨是关于我自己的: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看懂,第二次看完意识到,原来象征和隐喻都不是我应该是理解故事的绊脚石,宫崎骏通过构造一个完美的魔幻世界然后让它腐烂到毁灭,直截了当地写出了他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又把问题抛给了观众,让我们正视自己,让我们不要逃避回答。
“所以,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呢?”
一些超越这部电影本身碎碎念
上一段刚说了,去做你自己人生的主导,这不正和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所传达“去坐上eva吧”相似么?想起之前看逸闻的时候得知庵野觉得宫崎骏的早期电影“无趣”而宫崎骏也曾经指责过庵野在做原稿的时候画的太慢或者画的不满意(他花了好大的心思去给《萤火虫之墓》开篇的摩耶号重巡作画但原稿被否了),不得不感叹于二位监督在上一部《起风了》里以导演和配音演员的关系合作之后,终于在这部《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达到了高度的精神统一。
另一个碎碎念关乎宫崎骏与他的儿子宫崎吾郎。在这部电影的后面看到制作人的名单里宫崎吾郎的名字,我不禁想起两个人在《地海战记》和《虞美人盛开的坂坡》的那些争执。作为宫崎骏的儿子要想继承宫崎骏的衣钵真的好难,特别是老爷子将自己曾经最喜欢的奇幻小说作品(《地海战记》)的改编交给了宫崎吾郎然后该作品在各种意义上成为了吉卜力的最差动画。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不愿意过度解读《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舅爷爷将搭建13块积木(吉卜力的动画作品也是13个)交给真人,真人没有接受的那一幕。既然宫崎骏问了我们观众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逻辑上他肯定也问了50多岁的宫崎吾郎。至于他儿子是否回答了,怎么回答的,几年之后我们就知道了。
第三个碎碎念与这部电影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电影中魔幻的“下界”是一片海域中一座一座小岛的设定,让我想起了森见登美彦的小说《热带》。在那本书里,森见也是依靠着诡谲的嵌套性叙事(俗称套娃)一步一步将读者从现实世界里引入一片叫做“不可视群岛”的海域。而读者被森见引导着去创作自己关于这片“不可视群岛”的幻想,森见也在书的最后留给了读者一个开放性结尾。我想向所有对《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抱有兴趣和好感的朋友们安利《热带》那本书。它们带给我的体验太相似了。
能写完这一篇评论的我真的是松了一口气,脑子里的东西太多了,希望整理成文之后逻辑还算清晰。引文注释也不写了,敬请谅解。有什么不对不足或者不喜欢的地方欢迎提出,但我会避免对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