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你好疯子》影评观后感

《你好疯子》影评观后感


我们很多人从小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想象出来的朋友,有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最重要的那个人,慢慢地他们就发展成为了我们的附属人格。

影片中出现的包括安希在内的8个人,其实都是安希。那几个人都是安希幻想出来的人物,就像《头脑特工队》里的彬彬,它也是莱莉幻想出来的朋友。

影片一开头,包括安希在内的7个互不认识的人,突然被关在精神病院的房子里。象征着6个幻想朋友被安希关在了自己的头脑中。

这些人千方百计设法出去,意味着他们并不想被关住,而是安希想要留住他们并试图改造他们。这不是安希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了,而是做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且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安希为什么要把他们关起来?因为他们都是安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只是他们变了,他们变得互相不认识、更不认识安希、甚至连自己都不认识了。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友好相处了,而是矛盾冲突不断。安希把他们关进来,就是为了帮助大家找回自己、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和好如初。

这意味着安希不能接受幻想朋友们的变化,也不能接受他们的离开。她幻想着和大家一起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这表明安希在现实生活中也常用这样的方法来应对变化,也许现实的变化给安希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她既无法接受,也没有能力应对。于是幻想着改变现实,让现实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回到自己熟悉、喜欢的状态。

安希眼中的幻想朋友变成什么样了?自私、虚荣、彼此妒忌、互相伤害、只剩下争吵和仇恨,这说明分裂的人格之间有着强烈的冲突。这让安希很难过、很痛心,她不想看到大家这样相处。安希脑中的幻想朋友的原型,也许来自她现实生活中的家人、亲人、朋友。也许是安希对他们抱有美好的期待,希望他们永远温柔地待她,在她孤独、伤心的时候陪她、在她没有勇气的时候支持她,在她受委屈和欺负的时候为她辩护、替她出头,永远在意她、爱护她。

我想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期待,只是心理健康的人们能分清自己的期待和现实,也能根据现实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期待值。也许安希的内心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小孩,这个小孩对现实世界有着不切实际的完美期待,可能现实世界并没有完美地响应她的期待,因此,她只能在脑海中幻想着有这样一群人存在着,用她喜欢的方式对待她。当她沉浸在头脑中幻想完美世界无法自拔时,她成为一名精神病患者。

只是安希没有想到,这些幻想朋友也会变化,变成她不喜欢的样子,无法和她和谐相处,也无法给到她想要的关爱和支持。她不喜欢变化后的大家,她希望大家变回原来的样子。他们的变化是安希的心理医生造成的,于是她质问医生:都是因为你,我从开始治疗,他们就不认识我了,你到底对他们做了什么?

我相信医生并没有对安希的幻想朋友做什么,而是医生的治疗让安希的情况好转了,让她终于有了觉察的能力,可以用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这几个幻想朋友的言行了。在安希病得很重的时候,她应该是作为当局者沉浸其中的,自然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也不会有自己的期待,更不会因为他人达不到自己的期待而感到痛苦。

况且只有医生切断安希和他们之间的记忆,切断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记忆。他们才能互相不认识、更不认识安希。如果他们都还认识安希,能够继续像安希期待的那样对她,那安希就会继续沉浸在这种幻想的美好中无法自拔、不愿意回到现实。

她能够这样质问医生,说明她的主人格恢复了一些,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喜恶了。但依然没有好完全,因为她仍然希望和几个幻想朋友一起回到当初和睦相处的时光,也就是回到幻想的完美生活中。医生只是把她从幻想的一端往现实的这端拉回了一点点。

为什么安希还是想要回到幻想中去?因为现实世界令她太痛苦了。

影片中精神病院长怂恿安希杀了几个幻想朋友,并表示:你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了你。你要想成为一个正常人,你就必须杀了他们。安希却不同意:可他们就是我,我就是他们呀。我就是疯子,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人,只有他们陪着我。我办不到!如果他们死了,就算我变正常了,又有什么意义?如果非得让我选,我选择自己死。

这里清醒着的安希在做选择,她宁愿和幻想朋友活在幻想世界里,也不愿意回到现实,因为现实中她太孤单了。这充分说明安希的心智并不成熟,遇到挫折和打击时趋向于逃避现实。也许在安希看来,失控的、无法改变的现实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逃离这种痛苦的体验,她宁可沉浸于幻想当中,这样自己就不用体验痛苦了。

无法应对外在的挫折与打击,遇到困难就想逃避,这是内心脆弱的表现。所以医生会对安希说:你的内心太脆弱了,所以你才希望他们可以一直陪着你。这充分说明安希的自我没有得到提升和成长,无法应对内在各种观念之间的冲突。当我们没有能力应对眼前的困难的时候,总会无意识的期待回到没有困难的时候,这便是否认和逃避的防御机制。只可惜,这解决不了问题。就像安希无论在幻想中把幻想朋友们重新关在一起多少次,他们都无法再回到从前。

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无论我们如何在幻想中回到过去,去做些什么以期改变现在的结果。可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对于记忆的感知,无法改变已经发生了的事实。

对于安希来说,她放不下这些幻想朋友。她无比痛苦地表示:我就是疯子,因为我心里住着你们呀!我相信看到这一幕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因为我们能感受到安希对他们的感情很深,她是真的很舍不得。可是,这些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安希的脑海中幻想出来的影子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要建议安希杀了他们、抛弃他们的原因。如果安希一直沉浸在幻想世界,她就好不了,那她迟早要被自己的幻想害死。影片中几个幻想朋友在打斗中,老师就曾差一点被记者掐死。在医生面前的安希也曾差一点被幻想中的人格掐死。正好验证了医生对安希说的话:你也看到了,他们一直都在互相伤害,最后,一定会伤害到你。你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了你。

安希想要拯救他们,想帮助他们回到从前和睦相处的时候。也许安希是想等大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再跟大家一起继续沉浸在幻想中。但医生也明确表示,那是不可能的,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无论是从前还是未来,不会停止的,永远都是争斗和伤害。你不再需要他们了,要想离开这,你需要我的帮助。放弃吧,就像他们放弃你一样,就当他们从来都没有存在过。这也许意味很多事情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比如安希的成长,比如安希脑中幻想朋友们的改变,都回不去了…

安希最终还是没能下得去手,而几个幻想朋友为了成全安希的成长,选择了了结自己的性命。就像《头脑特工队》中的掉入了记忆报废区的彬彬,为了让乐乐能够冲上长期记忆区、回到大脑总部去帮莱莉,选择留在记忆报废区、被莱莉遗忘。

理论上来说,只有在医生的帮助下,让患者恢复正常的情感认知和调节功能。然后借由现实生活中身边人提供的真实的爱,才能帮助患者慢慢从幻想回到现实,把感情投注到真实的人身上、真实的关系中,才能慢慢淡忘脑海中的幻想朋友,而不是杀掉他们。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说,分裂的人格是需要被整合,而不是被消灭。分裂的各个人格之前才会想要灭了对方,这就意味着医生也是安希的一重人格,也属于她幻想出来的一个朋友。

我们常常分不清幻想和现实,稍不注意就会被自己的头脑欺骗。就像我们在梦中,会感到害怕、会体验到疼痛,梦中的我们常常会以为一切都是真的,醒来才发现是一场梦。安希的幻想朋友们也一样,他们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直到医生出现,逐个击破他们的信念、并明确地告诉他们:你们看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其实都是假的。直到回忆起安希割脉,大家看到自己的左手手腕处都有一道刀疤,这些幻想朋友才意识到他们都是安希,或者说他们都是安希大脑中的一种信念、一个声音。他们有着自己的坚持、独特的个性,他们之间还有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极有可能伤害安希的身体、威胁安希的生命。

正如医生所说,他们永远都在同一个地方打转,为同样的事情发生争执然后互相伤害。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幻想朋友虽然看起来像是真人,但他们并不具备真人的功能和特质。真人会学习、会成长,幻想朋友不会,他们是幻想的产物,更像是安希大脑这个导演创造的电影中的人物,无论你把电影播放多少遍,影片中的角色和内容都会是相同的,它不会自己发展和变化。

这也说明安希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不同观点进入了她的大脑,有些观点之前甚至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而安希并没形成稳定的三观,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反而被这些相互冲突的观念弄得很混乱。无法协调和平衡他们的安希在强烈的内在冲突中终于崩溃、精神错乱了。这也就是医生说的主人格太脆弱,附属人格就会想要取而代之。附属人格在安希内部争权、战斗,带来的只有安希精神的错乱和肉体的损伤。

你以为只有精神病人才会这样?NONONO,如果你觉察不到内在的冲突,而内在的冲突又比较激烈,保不齐你也会出现各种奇怪的言行;比如有些人会突然性格大变,做出一些奇怪的言行,事后又很懊恼后悔,可见有冲动言行的是一个人格,懊恼后悔的是另一个人格。也许你会问那要怎么办?只能努力成长自己,提升自己对情绪的觉察能力和耐受能力。

我为什么最近要死磕这部电影,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不止是安希,而是我们每一个人脑中都有这样的幻想朋友(附属人格)存在,他们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活动,只是未被我们察觉而已。如果内在附属人格的冲突日益激烈,而我们的主人格又没有得到提升,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安希。

主人格强大的人,潜意识深处人格之间的冲突会浮上来,被意识觉察,然后由主人格进行协调平衡。当事人能觉察到脑代里各种观念之间的博弈,听由他们每天在脑海中吵个不停,但依然会活在当下,用主人格结合现实的情况做出反应,不会受他们的影响。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和关注,谢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