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获成功的怪兽
一看自己快3个月没更新了,吓了一跳。请容许我狡辩一下:一是在忙于一个别的方向的创作,精力有限;二是今年影视作品值得写的太少,我也不想动不动就写成吐槽,显得自己太愤世嫉俗。
所以听说日本电影《哥斯拉-1.0》上线了,我十分兴奋。从商业意义上讲,它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从票房看,以它2023年12月1日在北美上映为例,首周票房突破1141万美元,周榜第三,打破日本真人电影纪录,在所有非英语片真人电影中仅次于2002年中国的《英雄》(1780万美元)。【1】
从利润看,本片成本预算据传仅为0.15亿美元【2】(不过导演称远少于此【3】),全球票房截至本文写作时为1.16亿美元【4】,无论怎么分账,都是血赚。
从口碑看,本片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影评人评分)和爆米花指数(观众评分)截至本文写作时均为98%,成为有史以来评分最高的“哥斯拉”电影之一。
从荣誉看,本片获得2024年第96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这是亚洲电影历史上首次获奖。【5】多说一句,本片视效确实还不错,在日本可能也算顶尖,但“一眼假”的时刻也不少。
例如,水与哥斯拉皮肤接触时的流动效果严重失真;而且哥斯拉的建模也真丑……不知道是技术问题还是审美问题?
这么优秀的电影,想必能为我带来创作的欲望,所以我马上好好观摩了一番。看完之后,我立刻知道我要写什么了。
《哥斯拉-1.0》,是一部充满了经典日本新右翼意识形态的电影。这片给人的感觉是,你不细想,会觉得还成;一细想,就恶心得不行。这也符合日本新右翼的常用套路:屎里淘金,没活硬整。
本文会先讲讲电影,再讲讲新右翼,最后把它俩联系起来,以便观众能了解关于这部电影内外的全貌。
一、《哥斯拉-1.0》剧情简介
本片与美国传奇影业“怪兽宇宙”(如今年上映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无关,属于日本东宝公司为庆祝哥斯拉诞生70周年,基于“哥斯拉”IP开发的纪念作品。
下面客观简述一下本片情节,不代表本人观点:二战接近尾声,本为“神风”特攻队员的男主角(神木隆之介 饰)因为不想死,驾驶飞机返航到太平洋一座小岛上的日军基地,在这里遭遇了哥斯拉,在战友们开火时他又慌忙避战,成为唯一幸存者。
战后,男主角回到东京,因战时“贪生怕死”而内心备受煎熬,还出现了PTSD症状,总觉得战争没有结束。他遇到女主角,后者收养了一个因东京大轰炸失去父母的小女孩。男女主角互有好感,三人结成一个另类的家庭。东京加速重建,三人的生活欣欣向荣。
然而哥斯拉再度向日本本土袭来,并攻击东京,女主角不幸丧命。驻日美军担心刺激苏联,退避三舍;日本***已经不再保有军队,束手无策。于是民间自发组织“特设灾害对策本部”,以前海军为核心,准备战斗。
动员会上,有科学家深情地说:“这个国家过于轻视生命……战斗机没有弹射座椅……我很自豪民间的努力……接下来的战斗,不是至死方休,是为了未来而战。”
最后,本部在海上迎战哥斯拉,男主角亦加入。他决心为女主角和之前死去的战友报仇,驾驶飞机撞向哥斯拉,将其击败,自己通过弹射座椅逃生。
“壮士”凯旋,日本民众欢欣鼓舞。女主角其实也没死,皆大欢喜。她含情脉脉对男主角说:“你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吗?”
二、日本右翼之嬗变
如果你看完这个剧情简介之后感到哪里怪怪的,那么值得庆祝,你确实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如果你说,哎,又反美军,又反日本***,还反战,还反无谓牺牲,这不是很好很左翼吗?那么,你还是要学习一个。
但电影的事我们先按下不表,先来说说日本右翼的事。了解了他们的歪理邪说,你就可以看出他们在电影里花了哪些小心思,埋了哪些小“彩蛋”。
“右翼”,大家都很了解,源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立宪会议上,第三阶级(市民和农民)的成员坐在主席的左侧,倾向变革;第二阶级(贵族)的成员则坐在右侧,倾向保守。后来右翼被赋予了更宽泛的内涵,包括但不限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有神论等。
日本右翼总体上符合一般右翼特征,而且可以根据发展阶段,粗略地划分为传统右翼、革新右翼和新右翼。下面是一个很粗略的介绍。
传统右翼:大约存在于1881-1919年,核心思想是天皇中心主义,鼓吹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在对外扩张方面,它喜欢从皇权角度进行正义化,如江户幕府后期佐藤信渊大放厥词称“皇国与天地共存,实为万国之基” “全世界悉应为郡县,万国之君长皆应为臣仆”【6】,主打一个抽象。
革新右翼:大约存在于1919-1945年,核心思想中天皇中心主义地位稍有减弱,着重推崇法西斯主义。在对外扩张方面,它较之前辈更喜欢从“对抗西方、解放亚洲”的角度进行正义化,所谓“大东亚共荣”即是体现。
得益于核弹的发明,上述两种右翼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可见科技确实改变生活。但战后美国出于反共需要,将对日政策由惩罚改为扶植,使日本右翼得以幸存并演化。
新右翼/战后右翼:始于1945年,核心思想本质上仍旧是天皇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只不过不会像前辈那样狂热【7】,行事也更加隐秘,一般要喊喊“自由民主”口号,或者像这部电影一样谈谈“和***战”。另外,它还有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给前辈擦屁股:怎样看待日本侵略战争历史?
二是给后辈铺条路:怎样让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然后再成为万国之皇国)?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智力正常者很容易给出答案:只有正视侵略历史,才能成为政治大国。
但新右翼显然不这么看,它们自有一套歪理邪说,这套歪理邪说也反映在《哥斯拉-1.0》中,我们好好学习一下。
三、《哥斯拉-1.0》中的日本新右翼
对于上文的两个问题,日本新右翼的使命是,在美化侵略历史的同时,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它们在现实中采取了种种手段,这些手段也反映在电影中。
本节中,我们将这些手段与电影中的情节进行一一对应。我们还会特别解释一下,为什么新右翼也会看似像左翼一样,反美、反日本***、反战、反无谓牺牲。
(一)给前辈擦屁股:美化侵略战争历史
擦屁股的方式很多,这里着重说电影集中运用的三个工具。
“平民受害论”:片面强调日本平民也是二战受害者,将整个日本以二战受害者的形象呈现,丝毫不提日本前面几十年是怎么作的,也并不反思日本平民为什么会“受害”。
电影的名字叫《哥斯拉-1.0》,意思是二战使日本归0,哥斯拉把日本打到-1,已经有了点卖惨意味。电影花了很大篇幅刻画战后日本的悲惨,还设计了因东京大轰炸失去父母的小女孩这个角色,以唤起观众的同情心。这就是电影所谓的“反战”,或者还有一个更恰当的词:“反战败”。
“军人英雄论”:片面强调日本军人对国家的付出,将其打造成国家英雄,丝毫不提他们在海外犯下的战争罪行。
电影中与哥斯拉作战的主力是日本前海军,而男主角更是作为前“神风”特攻队员,给予了哥斯拉致命一击。于是这些侵略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捍卫者。电影在洗白“神风”上最是不遗余力,由于“神风”的本质是不义的一方无谓地送死,目的、手段皆洗无可洗,电影不得不通过设置一个虚幻的天灾怪兽,让“神风”去撞,从而强行将其变成正义的一方。这已经不是屎里淘金了,这特么是点屎成金。
更搞笑的是,电影还装模作样地让科学家反思“神风”,说什么“哎呀战斗机都没有弹射座椅,太不尊重生命了”,最后让男主角通过弹射座椅逃生,以表明自己完成了反思,坚决反对无谓牺牲。问题是,世界各国自我牺牲的军人千千万,偏偏“神风”臭名昭著,这难道仅仅是因为它没有弹射座椅吗?
“英灵祭祀”:在“军人英雄论”的基础上,开展“英灵祭祀”活动,将其构建为国家认同,打造“国家物语”【8】,现实中有广为人知的例子,这里不多说了。
电影中是如何进行“英灵祭祀”的?通过塑造与哥斯拉作战的“高雄”号巡洋舰、“雪风”号驱逐舰,男主角所驾驶的“震电”式战斗机,以及男主角本身的传奇性。
“高雄”号巡洋舰,历史上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刚下水不久的新战舰,在战争中没什么战绩,后被击伤,日本投降时仍未修复,1946年由英军拖至马六甲海峡自沉。
“雪风”号驱逐舰,历史上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的大部分战斗,传奇一般没受什么严重损伤,被视为“祥瑞之舰”,日本投降后被改名“丹阳”号,交付国民党海军,炮击过解放军,1966年于中国台湾退役。
“震电”式战斗机,历史上是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研发的拦截机,造型科幻,1945年8月3日首飞,15日日本投降,它被拆解打包运往美国。
这些武器在现实中都属于兼具传奇性和憋屈性的“英灵”,名头很响,但没太多成绩就客死异乡。电影中它们“魂归故里”,拯救人民于水火,填补了历史上未能参加“终极一战”的遗憾。
男主角也是类似的,属于能力很强但是憋屈的稀有老兵,最后一刻终于觉醒拯救日本,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也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显然,对电影中的日本来说,构建起其国家认同的,就是这样一场“反抗”哥斯拉“侵略”的大战,男主角与这些战舰、战机的故事一起,成为新日本的“国家物语”。
(二)给后辈铺条路: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电影通过“平民受害论”、“军人英雄论”、“英灵祭祀”,解决了给前辈擦屁股的问题,日本对外侵略历史被彻底替换为本土反抗哥斯拉“侵略”的历史。
那么日本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政治大国?
反共反苏反华这些就不说了,属于老生常谈,电影中也并无体现,咱就说电影中有的。
反美:日本新右翼在二战后至70年代左右确实是亲美的,但在经济腾飞并与美国出现摩擦后,开始重新审视日美关系,认为美国强加和平宪法,应予以修改;美式民主否定日本皇权,应予以废除;美国驻军侵犯日本主权,应予以驱逐。至于亲美?“亲美政策不是本质,是战术策略”。【9】
电影中,驻日美军担心刺激苏联,面对哥斯拉退避三舍,无法保证日本安全。这反映了日本新右翼在内心深处并不信任日美同盟,这份不信任感与屈辱感,是反美理念的源泉。
反日本***:日本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是目前日本执政党和国会第一大党。其实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右”的政党了,但在很多新右翼看来,右翼不极端,就是极端不右翼——那特么不就是极左么?自民党的“不右”主要表现在它亲美,且迟迟无法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安倍自2007年起尝试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结果因民众、在野党甚至党内的广泛反对,直到2020年被啪啪带走时仍未能如愿【10】【11】【12】),这在新右翼看来无疑是背叛。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45-1947年,历史上这一时期负责组阁的是自由党,它正是后来自民党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影抨击自由党***无法保护日本,当然是借古讽今,暗示当下的自民党***无法保护日本。
要求增强军事力量:可以发现,日本新右翼与美国和日本***的重大分歧之一便是,要不要以及怎样修改和平宪法。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
1.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2.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在新右翼看来,第九条的存在,就是对日本的束缚,是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之路的阻碍。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算什么大国?但是,他们当然不能说,日本建立军队是为了做大国;他们会说,是为了“自卫”。
所以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没有自己的防卫系统来保护人民。”
台词平平无奇,听来无比正义,承载多少小心思?就像渣男绿茶深情说爱你,实际是馋你什么,还用问么?
四、过度解读了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不是抓住了电影里一些微小的点进行过度解读?
不得不承认,诛心之论的论据永远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而且日本新右翼在文化上的行动一直比较隐秘,动不动就真善美、小确幸,有时难免会让人觉得伸手不打笑脸人。
但如果一个东西走路像鸭子,叫得像鸭子,那它就是鸭子。而《哥斯拉-1.0》浑身上下充满了“鸭子”的要素,那它到底是不是鸭子呢?
本片导演、编剧山崎贵,也算是一个名导了。他导了一些与二战无关的作品,如《哆啦A梦:伴我同行》《寄生兽》真人版,我还是都挺喜欢的(当然主要是原著牛)。他还导了不少与二战相关的作品,至于这些嘛……
2005、2007年,《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2部。讲述战后一群普通日本人的生活,风格文艺温婉,这个倒还正常,咱也不强迫日本非得一谈二战就反思。
接下来几部电影就有意思了,大家体会体会日本新右翼练就的出神入化的洗白技能。
2013年,《永远的0》,重磅作品,右翼作家原著改编。讲述“不想死”的神风特攻队员,为了不让自己的年轻学员白白送死,代替他驾驶“零”式战斗机出击阵亡,留遗书让学员去关照自己的老婆孩子。在反人类军队中大煽同袍之情,是典型的屎里淘金;而自带绿帽的NTR剧情更是逆天,也就日本人写得出来。
2016年,《被称作海贼的男人》。讲述日本石油企业家国冈铁造的“创业”史,除了国内创业经历,还包括1917年在中国扩张业务,1942年配合日本陆军推进“南方油田计划”;重头戏是战后他为了与其他石油巨头竞争,派船闯过英国对伊朗的海上封锁,从伊朗买石油回日本。男主角既拯救了伊朗,又拯救了日本,只有“帝国主义”英国输了,这又是新右翼典型的“反帝共荣论”,日本总是帮第三世界国家对抗西方帝国主义,多么无私呀!
2019年,《阿基米德大战》。讲述人类历史上最大战列舰——“大和”号被设计出来的“秘密”。原来,该舰设计师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将导致国家灭亡,于是决定倾力设计一艘伟大的战舰,等这艘承载全国希望的战舰沉入海底时,日本军国主义也将随之葬身。当然,历史上“大和”号确实被美海军击沉,它被击沉单纯就是因为设计落后、参数不行,然而电影却将其描述为一种“计划之内的自我救赎”,把设计师搞得跟“面壁者”似的,如此丧事喜办睁眼说瞎话,简直***之尤。
说三部电影够了,再说我就要恶心吐了。这三部电影说完,想必大家对日本新右翼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当然了,必须强调,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导演山崎贵是一个右翼,因为他没有公开发表过直接的右翼言论。他也可能只是没脑子。
又或者,大环境如此。很多出色的电影工作者深度参与了上述电影的制作,男演员方面就有染谷将太、菅田将晖、神木隆之介等广受赞誉的实力派明星。然而他们的作品,已经烙下了右翼的烙印。
结语:进步没有捷径
尽管日本新右翼拍了那么多令人作呕的电影,但我其实很可怜它们。战后日本政权得国不正,整个国家又是一个政治军事残缺的非正常国家,民众缺乏将其团结在一起的伟大的共同记忆。
中国有抗日战争、美国有独立战争,日本呢,你日本有什么?神风、战败、美军、失去的十年。如果我是日本新右翼,我也很急。一句话,“我太想进步了。”
必须找到一些伟大的东西,把它变成全体日本人的共同记忆,哪怕它是假的!
虽然“神风”很烂,但队员相亲相爱啊!
虽然“大和”战败,但这是计划好的啊!
虽然失去十年,但我们有连美军都佩服、英军都害怕的著名企业家啊!
《哥斯拉-1.0》,就是这种思维的最新产物。
可悲,是真的可悲。
日本新右翼从来想不明白或不愿意想明白的是,进步没有捷径。只有直面历史,才能展望未来。
不然,你们所谓的“英雄”,永远是一群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