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悭吝人》影评观后感——戏中戏之外:每个人的悭吝时刻
最近,《悭吝人》的剧目又一次在北京人艺上演,本轮演出的剧目由家有儿女的导演林丛与北京人艺的演员、导演杨佳音联合导演。2024年,距离悭吝人首演过去三百余年后的这一时刻,北京人艺显然对于悭吝人有着更现代更本土化的演绎,不论是舞美,台词,还是对剧情的改编,都能体现出北京人艺年轻化的趋势。
No.1
戏中戏的混合表达
不同于原剧本对于阿巴贡“悭吝”的直接呈现,本轮演出将流浪戏班的爱恨情仇与悭吝人的故事混合在一起进行表达,为故事增加了另外一层意趣。
正如导演所提到的,他们将这部作品定义为一处“非正常喜剧”——主创们既对原作进行了重新的戏剧构作,增加了一层戏剧时空,也在呈现方式上进行大胆探索。
剧中以一家乡村剧团在演一出戏为由头,通过演出乱象丛生的“事故”和让人啼笑皆非的“失误”来产生喜剧效果,再加上人物本身特点所具有的喜感,让整个作品更具有趣味性。
剧中采用了大篷车、流浪剧团等形式,既与作品表现内容有机结合,也还原了作者莫里哀时代的演出形态。莫里哀曾经带领流浪剧团演出达十余年,观众在看戏的同时,可以感受一把欧洲老剧团的古老味道。
戏班的故事在悭吝人的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徐徐展开:老戏班主强塞了他的儿子来演他的儿子,放弃了专业演员而让金主上位,又给金主安排了一个剧里金主类型的角色,告诉他朝着光朝着观众演就可以。与此同时剧组里的年轻人们又陷入了恋爱的烦恼里,一对情侣在开演前的争吵成了开演后角色台词的灵感。
大幕拉开,戏班就位,大篷车停在了舞台中间,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就此上演。
在这场融合的呈现中,有很多在悭吝这一特点之外针对戏中戏的逻辑而产生的笑料,比如被安排演老夫人的年轻女孩通过学乌鸦叫来完成对角色台词的演绎,兼职马夫和厨师的演员在舞台上将戏服换来换去,不懂演戏的金主在观众席跟着追光的移动大演特演。
这些混合于戏外空间的笑料为悭吝人的故事增加了趣味性,也讽刺了戏剧舞台上不专业的人凭借投资担任戏剧中成员,使戏剧娱乐化的现象。
还有一个很私人的体验是,当笔者走进剧院检票的同时,剧中饰演金主的演员刚好全妆穿着戏服走出剧院门口,身上还带着烟斗的气味。
笔者当时没有想到过这是演员,还和同行的人评论道,“这个人好艺术”。直到剧情推进,金主从一层侧边的观众通道冲进舞台,才发现那竟然是演员。
如果把这段小小的偶遇也划为剧情的一部分,那么金主那种和观众地位一致,对于戏剧的蒙昧感在此刻达到了高峰,或许在我说起他的造型艺术感很强的时候,他的角色在内心里沾沾自喜,对之后的胡乱演绎充满了信心。
这是戏中戏的戏外里相当成功的互动,也许只是一场奇遇,但是在我看来这是我戏剧体验的一部分,这份体验正好契合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这让我内心为这部剧小小的加分了一下。
更别提十分可爱的中场休息十五分钟与剧院停电这一情节的结合,在一片慌乱中,中场休息自然地开始,又在演员走上台敲钟的那一刻平滑地结束,每一刻都无法出戏,可以说是互动感最强烈的人艺戏剧。
No.2
剧本的本土化现代化处理
悭吝人原有的核心剧情基于两大前提:人物关系因阿巴贡老爷悭吝的特点而错位,角色生活因为阿巴贡老爷悭吝的特点而失序。
阿巴贡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设想了三段婚姻,其一是自己想要求娶邻家年轻貌美的穷姑娘,而她却是儿子的爱人,其二是将爱上管家的女儿许配给有钱的老头,因为其“不要嫁妆”,阿巴贡高呼着不要嫁妆,煽动观众一起高呼不要嫁妆,热烈的错位和荒诞感淹没了整个剧院,而求爱不得的儿子,则被要求迎娶寡妇,意图其嫁妆。
管家作为一个双面角色,既要表达对阿巴贡女儿的真心,又要表达对阿巴贡老爷的忠诚,他的生活是首先失序的,面对阿巴贡老爷,他要违心地说出把女儿嫁给老头的好处,而当老爷走开,他又要去哄劝他的伴侣,承诺会想出办法。
阿巴贡的儿子瓦莱尔的生活也是失序的,他与自己的妹妹都站上了私奔这一战线,急于摆脱父亲控制的瓦莱尔通过中间人介绍,用父亲的遗产做担保借高利贷,可是最终却发现债主就是他的父亲。
其中,阿巴贡是一切失序的核心,他自身生活拮据却把钱放出去借高利贷,指使马夫用瘦成“二维码”的马和很少很少的钱筹备一场宴会,剧中最直观的双面人厨师/马夫,就在他的摆弄之下完成了最显化的失序。
打破第四堵墙是各版本《悭吝人》的老传统,据说原作者莫里哀在扮演阿巴贡时就为了找钱箱子跑到了观众席里,并且把手提包挂在了包厢的栏杆上。
在本轮演出中,除了贯口等等本土化的戏剧表达,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桥段是阿巴贡发现自己的儿子就是借债人时,与儿子之间来回的追逐戏里,两人的影子在舞台侧面被投影得忽大忽小,绕着大篷车转了一圈又一圈。忽然,阿巴贡老爷停了下来,面对观众说“这调度真累人啊”。
这一现代化的表达呼应了流浪戏班的附加设计,也表达了戏班主和阿巴贡老爷一样悭吝的性格,一边是对只有一部而且演了很多次的剧的调度大肆吐槽,另一边又不肯放开主角这个位置,拖欠演员工资。
在流浪戏班演的戏之外,流浪戏班本身的戏也有着悭吝属性,年轻女孩演老婆婆,专业演员穿着烂裙子反串媒人,这种错位和失序延续着,直到每一个观众的现实生活。
No.3
每个人的悭吝时刻:喜剧之外
悭吝的本意是吝啬,在法国,阿巴贡甚至是吝啬鬼的代名词。
但是仔细思考,为了自己的私利将自己与他人的生活进行错位的安排,其实并不是四百年前的阿巴贡老爷的专利。
当代的年轻人总是“扣扣嗖嗖地花了很多钱”,比如为了凑满减多买很多东西,为了大额优惠坐车去很远的地方买东西,结果交通费就已经大于了差价。
在大数据强烈控制着人们消费欲望的今天,每个人都好像拥有了一个阿巴贡的钱箱子,为了守护它我们变得精打细算,为了让它钱生钱,我们盲目地投资各种项目,最终却总是不尽人意。
或许攒钱省钱这些命题并不是依靠团购优惠券和基金来实现的,不妨不要去藏匿那个钱箱子,而是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需求与贪欲之间的界限,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或许人生的结局不是永远美好,但我们至少可以像话剧的结局一样,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让内心获得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