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荆轲刺秦王》观后感2000字

《荆轲刺秦王》观后感


《荆轲刺秦王》是陈凯歌导演99年上映的一部老电影,里面不仅云集了众多明星,从战争场面来看,也是大制作,能看到冷兵器时代秦国如何用最先进的战车去攻占高几丈的城楼。

之所以想说说这部电影,是因为里面对于每个人物的塑造,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个性那么直白,也让我一个历史小白,能够从更加丰富立体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人性。

为了便于叙述,我把电影的整个时间线从头说起。秦国太子在赵国做人质时,吕不韦将自己已有孕的赵国侍妾献给他,随后生下嬴政。嬴政年幼在赵国与赵女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在嬴政回国时,将赵女也带到了秦国。嬴政为了完成祖先立下的大一统的愿望,随着国家实力日渐强盛,逐步用武力征讨他国。赵女认为嬴政不再需要自己,像其他王一样喜用武力,东征西伐,掀起战事,于是想离秦回赵,结果嬴政将他的宏业伟愿在赵女面前徐徐展开、慷慨陈词,并告诉赵女他希望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更大的国家时,赵女心动了。她不仅留了下来,还主动在脸上黥了罪犯才会被烙上的字,伪装成一个被嬴政处罚了的人,跟燕丹太子回国,让燕丹太子信任她来共同寻找刺客刺杀嬴政。这是赵女为嬴政出的合谋,企图兵不血刃地拿下燕国,这样就可以让百姓免于战乱和死亡。事实证明,赵女是多么天真。

就在她正在燕国寻找刺客时,嬴政在宫中遇到了政变。嫪毐深得嬴政母亲的宠爱,被封为长信侯,要正式成为嬴政的叔叔了。但他人前对母后和王是一副极尽谄媚的嘴脸。人后却在招兵买马,策划宫变,因为王后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直藏在后宫,有一天无意中被前来探母的嬴政撞见,双方暗地里剑拔弩张,还好嬴政嗅到了危险,紧急离开。吓瘫了的嬴政从此性情大变,心狠手辣,不再相信任何人。以至于后来嫪毐发动政变失败投降,嬴政本可以网开一面,却将他的门客先用剑全部射杀,再用刀戟全部再扎一遍,连御林军将军樊於期也从那刻开始寒了心,才有了后来他离开嬴政逃到燕国将自己的人头送给荆轲作为去到秦国敬献秦王的投名状。

嫪毐死前为了刺激嬴政,说出了嬴政身世的真相,吕不韦为了不让嬴政为难,自己吊死了,嬴政为了继续秦国祖先的统一伟愿,只能含泪将吕不韦定为叛逆,诛灭九族,从此他变成了一个只为完成统一大业的工具人,人性可能的善良一面,他都不留余地,将幸存的赵国少年统统活埋,他不能让自己的性命遭遇一丁点可能的危险。最后一个知道他秘密的樊於期逃离他后,知道他底细的人全都消失了,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以至于最后刺客当前,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对他出手相助,连临死的荆轲都对发出了冷笑。

赵女在燕丹找到了荆轲,曾经冷血的刺客在如今麻木冰冷的外表下实则藏着一颗善良正义的心。赵女在观察考验他的过程中似乎爱上了他,甚至不愿意再劝说无心重操旧业的荆轲去刺秦,可是表面冷血的荆轲早已为赵女所动。在见到赵女从赵国战场回来之后的心如死灰时,他决定要去秦国了。此时的赵女已然变了一个人,从假刺杀到了真刺杀,故事进入了计中计。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现在说一说影片中的人物带给我的影响。

王后,一个被男人当成礼物的女人,一个孩子给谁当儿子都不能由她决定的政治身份,王去世后空守后宫的女性,她的苦闷寂寞在嫪毐出现后得到了寄托。嫪毐懂她,但是嫪毐是男人,在后宫却要阴阳颠倒做宠妃,有了儿子却不能光明正大相认。在这种政治高位上,别说过正常人家的伦理生活,就连保全后代性命都是很难的,所以他只有发动政变。他知道嬴政的身世,知道这乱世的丑陋混乱,为归正自己的男子之道和保存儿孙血脉,他觉得自己做得对。宫变失败,他为了保全门客的性命而投降,发现自己上了当而怒骂嬴政,得知两个孩子都被嬴政摔死,也没有伤心,因为到了这个地步,活着比死了还难。既然孩子都没了,他也无牵无挂,死得理直气壮,从这点来说,他是血性男儿,与他之前谄媚的宠妃嘴脸形成鲜明的对比。

赵女,一个勇敢天真的女人,为了嬴政远嫁秦国,又为了他的统一大业,不仅牺牲了自己的容貌,还献身到燕国为燕太子夫人和人质,最后又与荆轲有着一段情缘。一女三夫,这样的胸怀,不是一般的女性能做到的。使她这样做的,是她对同类生命的爱护,是她骨子里的善良。只是善良的人一开始总是天真,容易相信别人,以为别人也跟她一样善良。当她黥完字嬴政就悲叹着说:“你以为这是儿戏吗?”只是当时她还在自己的梦里,希望嬴政成为她梦里那个受天下百姓爱戴也爱护天下百姓的王。殊不知,这只是一种政治理想,而实现这个理想的道路是残酷的,是必须要动用武力的。当她亲眼目睹自己国家的百姓被屠杀或自杀殉国时,她的梦醒了。过去的那个天真善良的她死了,世态的悲凉、人性的残酷,促使她不再对嬴政抱有幻想,她甚至忘记了嬴政跟她描述过的政治理想,只剩下满腔仇恨和失望,使她只想报仇,杀掉嬴政。其实杀掉嬴政,只会让这世界陷入混乱和血腥的循环,但是作为赵人,灭国之仇岂能不报。最后这一举动,她不得不做,却又让她之前的所有牺牲都白白牺牲了。人的成熟是痛苦的、无奈的、悲凉的。

嬴政,从小赵女喜欢他,就是因为他善良、孝顺、性格好。母后临终,他到床前,母后看到他第一眼还提着口气欣慰地说了句“你来啦”,可当他欣喜地报告了灭赵的消息,母后用尽最后的力气啐了他一口,骂了他一句“你这个天杀的”就愤然离世了,他哭了,哭得那么委屈,那么悲凉。做王,就不能做人,连起码的孝道他也尽不上。爱情,就更无望了。他使尽浑身解数,最后也没能留住赵女的心。他的无奈、委屈、难过、焦灼、面临的危险有谁懂得呢,好像因为他是王,他就是掌控者,然而恰恰因为他是王,他就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个人生活,他的整个人儿都是国家机器。自古以来,成王者必然要摈弃人性的很多面,是不自由的。农业社会,有了土地才有财富,才有一切。因此,他可以灭掉整个赵国,不留一个赵人,只需要赵国的土地来繁衍生息秦人的后代。这更大的国家,不过是成王国家的后代,但这是每一个想要完成统一的王唯一的选择。一个王,要踏过残酷的人肉阶梯,登上那个位置,才能再去谈更大的政治理想。这就是成事要承受的代价,哪怕是全世界的不理解。但是他的价值不会被后世遗忘,功在千秋,没有嬴政,哪里有现在的我们,现在的祖国。

荆轲从一个只认钱不认人的冷血刺客变成一个街头卖草鞋的穷困潦倒之人,是因为他最后杀的剑匠一家的女儿。盲女的清澈干净和对日常生活气息的描述,让他看到了他杀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都有亲人,都有每天要经营的热气腾腾的生活。而全家都死了,一个盲女从被备受家人爱护到要去过街头乞讨的毫无尊严的生活,会生不如死。于是她用自杀来反杀荆轲,可惜没伤到荆轲的身体,但这一刺,却刺破了荆轲的心。他第一次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意识人的生命和生命的尊严,意识到自己的罪孽。所以被狱吏抓去行刑他眼都不眨眼一下,他心里觉得自己应该遭受千刀万剐。当赵女和燕太子让他去刺杀嬴政时,他拒绝了,他不想再杀人。最后让他改变主意的是他看到赵女被下到监狱,他要救她。为了救一个生命,而去杀另一个生命,就可以说得通了。更加坚定他意志的是,那死去的无数赵国百姓和可能即将被消灭的燕国百姓。用一个人的命去换这么多人的生命,他义无反顾。他是正义且善良的,他要杀的是一个恶人。刺客变成了英雄,这也是他对自己的救赎。

他和樊於期一样,有血有肉,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杀人机器继续屠杀更多的生命。但是他们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杀了嬴政,解决不了问题。这个事,嬴政不做,也会有其他人做。这是人类世界相互竞争求得生存的人造苦难,是人类的困境。但是他们为了解决眼前的残忍,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这份勇敢和无私,可敬可叹。

影片中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好或坏。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中,只能是由自己的境况去做选择,或为他人或为己,都有缘由。好的作品,就是让人在其中可以映照自己,可以看到自己或善良、或狭隘、或软弱、或正义、或无奈、或勇敢......这就是生命的多面。

影片的片头字幕设计得非常有看点,用战国时代的兵器作为设计灵感,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