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观后感     我们青春的闹剧,我们开始成长。     从故纸堆里翻出写于2010年5月19日的《<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已然时过境迁。看电影不过一两个小时,能花上几个小时去写一个影评,如今看来绝非易事。写影评表明真看了,很有感触,且诉诸文字的意愿强烈,接下来就是抽丝剥茧、理清头绪,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其流淌并固定下来。 有人说,好文学作品的无用之用在于理解。帮助人遍阅人间万象、世间百态,其中的笔触细腻生动、跃然纸上,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看多了,就理解了、宽容了、释然了,一切的一切不过尔尔。字里行间,有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思想的脉络、思维的方式、价值的判断,以及理想的追求,或隐或现,需要读者去悟、去品、去叹。 近来看了多个87版《红楼梦》视频号,通过掰开来、揉碎来,既纵贯全篇,又定格当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对曹公的苦心孤诣无比崇敬。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堪称登峰造极之作,没有辜负《红楼梦》本身的伟大。正在看的《再生缘》也堪称经典,难怪被陈寅恪所推崇。伟大的作品一定是慢镜头式的,越是慢下来,越是接近自然,心也就贴近了。 这篇读后感的最后,也道出了近二十年来喜欢写写的缘由。如果没有文字的记录,活在当下的我们,拿什么作为岁月的祭奠?!   人是很奇怪的,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越是禁止的,越是想去逾越。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某种情况下,也可称之为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和上进心。当然这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下产生的行为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太出格了,否则就容易犯原则性的错误。类似心理状态很多人会有,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不多。这与个人的认识水平、教育程度以及特定条件下的自控能力等等不无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多数人不大会犯错误,这里所说的错误是能够上纲上线的大错误,由此推论绝大多数人是“好人”。他们按部就班地,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和轨迹稳步推进自己的生活,从懵懂的少年,到逐渐长大成人,一直到而立、不惑、知天命……   最近几年喜欢上了电影。准确地说看电影的频率增多了,因为有了电脑,有了网络,下载或点击就ok了。且选择的余地大,想看什么有什么。真正喜欢看电影应该追溯到小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看露天电影,如《少林寺》《神秘的大佛》等等。那时候只要听说邻村有影讯,晚上通常会邀上同伴,偶尔打着微弱光线的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行进在坎坷的乡间道路上,摔个跟斗也是未可知的。但这丝毫挡不住去看电影的热情。只不过看电影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新奇。而现在电影的表现形式更多重了,比如最近在影院看的《钢铁侠2》,体验到的是连座椅都震动的震撼。     一部电影能够在短暂的一二个小时里面,通过演员倾情演绎,场景的切换搭配,以及借助现代多媒体,讲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或者一种倾向,从这点来说着实不易。虽然有不少电影比较蹩脚,归于垃圾,纯属拼凑嫁接,牵强附会,或者词不达意,但依然喜欢。电影中容纳乾坤,有着现实,又很超脱,不同的人的喜怒哀乐,折射出的却是人性的光芒与镜子后的暗淡,情节或波澜不惊,或跌宕起伏。好的电影不但有唯美的画面,有着光与影、音与乐的完美结合,更多的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时下不少电影徒有宏大的画面,庞大的演出阵容,华丽的包装,而情节和蕴含的道理却肤浅得可以,远不足以撑起画面。这就涉及到电影形式与内容的问题,虽然很多时候形式必不可少,且慢慢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但如果过分注重形式,就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尴尬。内容犹如人的骨架、人的精神,或者是人本身,而形式是人以外的衣服或饰品。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宁可不要那徒有虚名的形式,***裸地表达倒显得更真实些。我认为更好的电影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并将内容的悬念,想象的空间留给观众,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    写到这好像是忽略标题了,《十七岁的单车》属十大禁片之一,禁止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大家自然而然联想到的反动、黄色或血腥暴力,而好像是制片在程序上出了问题。就像许多司法实践,程序违法一切得推翻重来。这部影片就是如此,先斩后奏,没通过审批就开拍上市,其结果是遭封杀和禁止,但这并不妨碍它是部好影片。   网络上比较轻易地找到了这部影片的下载链接,用暴风影音看后,觉得很好。这部影片除了导演王小帅有些名气外,演员都是陌生面孔。但丝毫不影响电影的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十七岁的单车》以两个十七岁年轻人与一部单车的故事为明线,以城市化进程中,生活在城市中又游离于城市边缘那一群体的生活状态为暗线,演绎的虽是小人物的故事,阐述的却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影片的梗概就不说了,显得啰嗦累赘。谈点感受,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有希望、有无助;有痛苦的挣扎、有欣喜的若狂;有懵懂的爱情、有痛失爱情后压抑的爆发;有平实、有虚荣;有自行车王国自行车被盗的家常便饭,也有法律的困惑与无奈。除了这些,还能列举很多。影片的最后意味深长:那个叫什么有贵的,他举着那辆用艰辛换来的自行车,因为那车是他生活的全部,而此时的车被人阴差阳错地砸变了形,所以他只能举着,遍体鳞伤的他踉跄穿行在京城的大街上,突兀的画面与遍街的红色夏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或许就是他们周遭的生活,格格不入,又生生不息。   从《十月》一篇诗歌《悲观主义者的爱情》中看到了几句诗:         或许 所有的下午都会渐行渐远 记忆         最初是印象         现在是句子         将来可能只是词语         这个下午的词语  依据什么         成为  永远   对于一件事或一个人,现在看来是鲜活的、立体的,可以说出一个生动的句子,或写出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来。而明天可能就是一个词语了,或许还加着修饰。而若干个明天的明天,就很可能只是一个词语或字了。所以我需要记录,瞬间的感动与感受有时如哽在喉,如气堵胸,记录后方能缓解。因为担心隔的时间长了,那些如泉的想法容易干涸、干瘪和发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