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的珍贵影像文本
——专家研讨电视剧《火红年华》
“工业题材是硬的、阳刚的,而艺术要刚柔相济、阴阳相济,要润起来、软起来,要进入人的心里。攀枝花的建筑是‘硬的’‘直的’‘方的’,没有很多相对柔性的素材可以表现,工业题材的影像表达就难在这里。‘四川造’的电视剧《火红年华》作为反映工业题材的一部优秀作品却有自己的探索。”10月12日,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电视剧《火红年华》专题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在会上说道。李明泉认为,探讨《火红年华》如何用艺术的辩证法与工业题材结合起来,能够发掘出具有规律性的审美经验,对未来书写现代化进程和工业化题材都具有启示意义。
《火红年华》中表现的从渡口镇转变为大工业城市的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龙头和缩影。三线建设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我国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加强国防建设、推动三线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大发展,发挥了全局性、战略性和历史性的作用,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三线建设中形成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也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蔡光洁认为,《火红年华》收视率持续走高,不仅受到了三线建设者和家属的欢迎,更激励和感动了许多年轻人,该剧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尤为值得探讨。
“之所以说《火红年华》火红,就在于它既表现了‘钢’,更表现了‘气’,这种气是英雄气、报国气、青春气,是大气、骨气、志气、浩气、清气和底气,这是我在观剧时最强烈的一个感受。”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认为,该剧时代镜像精准、精神谱系深刻、艺术创造有效。该剧通过扎实生动的艺术创造,很好地阐释了“三线精神”。如表现主人公夏方舟到“二号信箱”时走的土路、遮不住雨又容易失火的席棚、用金沙江的冷水洗澡、被狼攻击、大型钢厂的电力和重型设备不足从而只能靠经验来操作和运转等场面和细节,让创业的艰苦感扑面而来、震撼人心。该剧将工业叙事与情感叙事、青春叙事和家国叙事有机融合在一起,使“火红感”非常强烈到位,同时又洋溢着年华的况味。此外,在接通历史景观与当下生活、打通工业逻辑和艺术逻辑、增强戏剧张力等方面,该剧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看图纸过目不忘的夏方舟,对科学的尊重、对真理的坚持弥足珍贵。‘四大金刚’之首的陈国民豪气冲天、脾气暴躁、性格耿直、观念固化。戚光复和陆汀兰夫妇无私的情义和真挚的友情令人感动。还有生性善良又不乏狡黠好斗的武本奇,对夏方舟爱到至死不渝的李心梅和乔佳丽,显得‘孤峰突起’的剧中唯一反派季成钢等等。该剧塑造的生动人物群像,使那段历史有了温度,有了声响,有了色彩。”《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认为, 《火红年华》以巨大的时空跨度和生动的影像呈现,帮助一大批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的观众完成了记忆的建构。这种记忆不是个人记忆,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记忆。“有了这种记忆,我们就更能理解新中国波澜壮阔的70多年艰辛历程,有了这种记忆,我们就能获得穿透历史迷雾的眼光。”
“在《火红年华》里川南钢铁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作者通过非常细腻的审美化表现,把行业叙事进行了艺术转化,比如关于图纸的问题,比如某些科技攻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塑造出了工业题材的工程师气质、工程师的团队性和动手能力、对建厂的操控力和敏锐的把握力。这些艺术化表现赋予了这部工业题材剧一种史诗性,更赋予了它精准的专业性,使得这部行业剧具有细节的动人魅力和史诗气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认为,作为工业题材电视剧的《火红年华》,经过艺术提炼、转化和提升,突破了一些“伪行业题材”的创作窠臼,实现了审美的转化和更好的提炼。
随着历史年代电视剧创作的规范化和成熟度提升,观众对其审美和叙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赵岚认为,《火红年华》的主创人员努力在宏大的叙事格局中容纳了尽可能多的历史素材,特别是关键性的历史细节,寻找事件发生的内在规律,在规定情境中让历史自行讲述、自我发展、自我表达,历史文本和由此产生的想象共同体得以建构。
如今攀枝花已发展为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城市,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黄颖指出,《火红年华》立足现实,具备勾连当下的同频价值。该剧既与三线建设中所展现出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时代最强音合拍,又与“西部大开发”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包括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等发展新诉求同频共振。
(研讨会现场 图片来源:“文艺期刊网”微信公号)
《火红年华》的画面有着攀枝花温暖气候特有的明朗感,光线通透而柔和,有一种回眸中的历史影像之美。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王瑛从视觉创作的角度分析认为,该剧以当代审美格调重组了历史元素,通过服化道的细腻安排,结合打光、摄影的精心设置,打造出既具有年代气质,又充满视觉美感的荧幕影像,这是该剧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成都文理学院传媒与演艺学院院长陈燕指出《火红年华》是一部富有扩展潜能、富有乡韵的电视剧力作,是针对大众记忆和三线历史的保护和扩展,凸显了强烈的现实品格。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赵万斌从正与反的人物形象提出看法,认为该剧表达了朴实的人文精神,通过剧中人物夏方舟折射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生命之气。成都电影集团、水乡影院经理赵国甫从影视产业角度发表看法,认为三线建设是一个影视产业转化的大IP,需要从电视剧、电影、宣传片、舞台剧、博物馆综合孵化,最终有效实现艺术创造和市场效益。与会专家也指出该剧的一些可以提升改进的方面,如主人公感情戏方面有些过多、过于纠结,削弱了题材的庄严感。如剧中一些劳动建设场景与三线建设的关系需要更加清晰,代表性的工业场景可以适当增加等。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2:55:4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