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热点> 正文

谈话类节目如何打开话匣子

□师文静

谈话类节目《圆桌派》已经做到了第六季,依然维持着超强口碑。从这一季开始,这档节目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不再是固定嘉宾谈不同流行话题的纯价值观输出,而是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就各种开放多元的深度话题讨论,比如人艺演员谈表演、物理学家谈黑洞、心理学家谈社会心理现象、天文学家科普天文知识、考古学家畅聊考古前沿科技等,兼具知识科普和价值观的输出。这档节目将当下流行的脱口秀节目与经典深度访谈相结合寻求新的生机,可以看出老牌谈话、访谈类节目的破与立。

《圆桌派》第六季第一期就立住了好口碑。这期节目邀请的嘉宾是北京人艺演员濮存昕、李光复,两人畅谈在人艺演话剧的趣事儿。濮存昕分享了他演《白鹿原》如何塑造白嘉轩的故事:一开始为了找人物的特点,他跑到陕西农村体验生活,但总感觉不对劲儿,依旧找不到乡绅族长这类人物的灵魂,后来灵机一动,发现陈忠实就是他的模特,随后在塑造白嘉轩时就往陈忠实的个性特色上靠拢。李光复是人艺的“老戏骨”,诠释角色活灵活现,一个人可以同时模仿于是之、郑榕、蓝天野打乒乓球,惟妙惟肖,仿佛《茶馆》中人物复活了一般。节目中,濮存昕和李光复畅聊演人物的心得和体会,原来很多观众并不在意的角色打哈欠等小动作,里面都非常有戏。两人对戏剧与文学的关系、戏剧意义的阐释,可谓深入浅出,有理论、有实践,还结合《茶馆》聊出了趣味性。

节目第二组嘉宾是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和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这一期天文主题的对谈也非常有趣,两人对于给行星取名、外星生命、行星撞地球等问题的趣味科普,很像科普课堂。徐累、邱志杰两位艺术家谈的是当下的审美问题,谈到了城市审美和乡村审美等,探讨了很多现实的问题。

这一季节目又邀请邓亚萍参加,畅谈自己从运动员到剑桥大学土地经济学博士的故事,邓亚萍像上一季节目一样,又让观众看到她从乒乓球职业生涯沉淀出来的人生哲学和智慧,邓亚萍对失败、胜利、勇敢、自信的独特解读,给观众带来很多启发。节目还邀请了心理专家武志红畅谈了现在很流行的心理咨询现象;邀请脱口秀演员呼兰、周奇墨畅谈喜剧创作的痛苦和快乐;邀请考古研究员唐际根聊考古发掘的趣事儿和前沿技术,科普了很多考古知识和历史知识,大家知道现在的考古发掘还能通过独特的技术测出六千年前的陶釜煮过蜂蜜;邀请中科院研究员曹则贤、张双南畅聊量子力学、黑洞、数理化教育等问题,很令人深思……寻找各行各业的专家做访谈,最大可能地打开了话题度和涉猎面,让观众在对该节目嘉宾、模式感到略有审美疲劳之时,节目的这种变化,打开了广度和深度。

几张椅子、几个人是传统访谈、谈话类节目的经典模式,这类节目可以说是电视节目的“老祖宗”,据统计,访谈、谈话类节目备受欢迎的时候,市面上有大约150档此类节目,比如《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超级访问》《锵锵三人行》,但随着荧屏上综艺类型的更新换代,《朋友请听好》《仅三天可见》《非正式会谈》等一些年轻化、娱乐化的访谈节目兴起,传统访谈类节目逐渐式微乃至消失,只有仅存的诸如窦文涛、陈鲁豫、陈晓楠、李静等几位主持大咖,还在不断地创新节目。顺应时代潮流的《圆桌派》以脱口秀形式出现,前几季节目以趣味话题、社会热点吸引老中青观众,在窦文涛的主导下,保持住了老牌谈话节目重深度、内涵的特征,在话题选择上也很流行化以吸引年轻观众。这档节目经过不断尝试,最终成为第六季这种回归到类似专业访谈的模式。《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走了一条很类似“访谈+”的创新路,就是让主持人走出演播厅,将视角延展到被采访者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之中,让节目呈现最大程度的丰富性和可看性。

因为综艺类型极度丰富,访谈类节目现在只是很小的一个分支,当下大部分还在持续中的访谈类节目甚至很难出圈,但网络综艺节目的灵活性,其实也为这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让这类节目可以不断试错、调整,重新出发寻找生机。优秀的深度谈话类节目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它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多价值观的冲击与思考辩证能力,风浪不断淘洗之后,终有深度内容的沉淀和回归,在《圆桌派》这类节目的坚持下,高品质的大众化谈话类节目还有可能集体回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