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回顾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当时正处于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实际上正是最虚弱的时期,而日本却处在疯狂成长接近巅峰的上升期。有历史学家评价这段历史时说:“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实际太早,那是中国刚刚正处于上升期,再有五年的建设国力足以战而胜之。而甲午战争正相反,开战的时机对于清朝是明显迟了,如果提前五年甚至两年,那时的日本完全不是清朝的对手。
—— 陈钦《北洋大时代》
02. 在文化领域,徐世昌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而闻名,既是清朝进士,还获得过巴黎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在当时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只有美国总统威尔逊可与之比肩。
—— 陈钦《北洋大时代》
03. 现在当官的都说自己是人民公仆,欺世谎言以此为最***,凡是仆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不是赚主人的钱,就是勾搭主人的姨太太,心狠手辣的做梦都想把主人连骨头带皮吞进肚里。――智圆居士 孙传芳
—— 陈钦《北洋大时代》
04. 在当时,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的眼中,袁世凯都是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为重要的人物。假如历史真照此发展下去,中国未必不会走上一条君主立宪之路。
—— 陈钦《北洋大时代》
05. 时至今日,也无任何证据表明曹、章这些人有任何卖国的举措,相反这些人在后来日军侵华后表现出了可贵的民族气节。
—— 陈钦《北洋大时代》
06. 1911年,世界强国中只有法、美两个民主共和国家,英、日、德那时实行的都是君主立宪制。对于积弱的中国来说,法国那种激进的革命方式非但无法实现民主共和,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灾难。美国的民主道路比较顺利,但美国的情况极为特殊,它的文明史短暂,没有经历长时期的专制传统,建国时期的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然接受并习惯了从英国舶来的议会政治。而中国经历过长达2000多年的帝王专制统治,以至于当时在中小城市和农村里,普通老百姓只知道皇帝,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总统。
—— 陈钦《北洋大时代》
0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两位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一个是李鸿章,一个是袁世凯,其中袁世凯引起的争议更大。有人痛骂他是“窃国大盗”,有人称赞他是“共和先锋”;有人指斥他“丧权辱国”,有人认定他“曲线救国”。
—— 陈钦《北洋大时代》
08. "公正的说,晚清时的中国***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他们为强国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对于一个买来的海军来说,七年时间根本谈不上形成战斗力,更何况那会死的中国也没有相应的工业基础来配合海军。炮弹靠买、军舰靠买,甚至连军舰的维修都要靠外国人来完成。晚清***意识不到这种情况暗含的巨大危机吗?事实并非如此,否则也不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公派留学生了。“
—— 陈钦《北洋大时代》
09. 袁世凯虽然治军极严,但对士卒属下的生活十分关心。对于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下令全部要充分供给,不得有丝毫克扣;士兵中有病者他亲自前往抚慰探视,命令给予特殊照顾;夜间巡查军营,看见有在外露宿者,都招呼他们入室休息。袁世凯的这些举措,得到了军中上下的一致称赞。吴长庆对袁世凯的才干也十分认可,视他为左膀右臂,不断提拔重用。
—— 陈钦《北洋大时代》
10. 清廷设置的军队不属于国家而属于清廷,有利于清廷对军队的控制,有利于培养军队将领的忠诚。然而,问题在于,军队如果不属于国家,不在政治上中立,军队在训练军事的同时,总是进行政治上的灌输,这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 陈钦《北洋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