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失望是众人都有的经验,因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02. 一般认为,哲学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这种批判主要指向自我,是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所构成的智慧追寻。哲学的批判性并非是全盘否定,而是在不断地批判中继承真理与智慧,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的进步与发展。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03. 现代符号学之父被公认为是索绪尔,他的符号学原理在语言学中表现突出,最重要的一点是分清了言语和语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抽象的,是一种社会习惯;言语则是个人习惯的结果,是一种个人行为,并不适用于大众群体。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04. 黄老学派最初出现在战国时期,在齐国稷下学宫中流行黄老学说,既讲究道德,又主张刑名,既讲究无为,又崇尚法治。黄老学派将黄帝的养生学说引入政治当中,又将老子学说发展为以柔克刚的权谋论,要求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一切以法律为准绳。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05. 精神分析学又称作精神动力学,是由弗洛伊德主创的,由其弟子荣格繁衍出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受到了神秘主义的影响,将弗洛伊德的个人意识发展为集体意识。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06. 马克思主义主要受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带有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思想的体系,指导无产阶级的科学发展,为工人阶级的政党提供全方面的理论基础。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07. 人性是理性的外衣,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我的控制和超越,理性不仅可以区分和塑造人性,也可以完善本我和自身。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08. 儒家思想是中国持续最久的意识形态,每个时代都对儒家学术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后世解读儒家经典的著作无数,各朝统治者选拔官员和人才多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09. 哲学研究的范围较为广泛,但是所有哲学问题的首要目标就是认识自我。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能够反射出对自我的认识,当人们对自然呈现尊敬的态度时,其实也映射出对自我的尊敬。从哲学层面来看,认识自己可分为三个层次:自我肯定、自我成长和自我消融。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0. 哲学本身排斥物质和欲望,是纯粹的理性和精神产物,具有一种启发人心的积极力量,可以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求的疗伤工具。因此,哲学是一门可以治疗人心的学科。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1. 哲学是一门开启智慧的学科,是人类心灵中的阳光,学习哲学可以启发智慧,也可以明志。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2. 公元前4世纪中期,也就是亚历山大时期,产生了四大哲学学派,分别是犬儒派、怀疑派、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怀疑派是这四大学派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最先的开创者是皮浪。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3. 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黄”是指黄帝,“老”是指老聃,这一学派将黄帝与老子尊视为创始人,以黄老之言作为理论根基。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4. 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哲学名词。否定表示的是与肯定相反的意思,是表示否定含义的助动词。否定之否定表示的是哲学的一个规律,是阐述发展进程的一个规律现象。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5. 易学发展到魏晋时期更加繁盛,魏晋玄学鼻祖王弼以《老子》释《易经》,令玄学之风盛炽盛数百年。此后,唐初儒学领袖孔颖达首次折中汉易与玄易,构筑了汉学、玄学走向宋明理学的桥梁。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立足于易学的哲学创新,标志着宋明道学的终结。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6. 获得理性知识是为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真正的哲学必须摆脱掉现实中的“自我”,抛开一切物质的、欲念的束缚,将心灵的满足与肉体和物质需要脱钩,这样才可以达到哲学理性的高度,从而获得批判和反思的力量,体现出哲学的真正价值。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7. 智慧本身带有舒缓、平静和安全的特征,哲学是产生智慧的学科,是理性的集结,它排斥感情用事和冲动野蛮。因此,人们在学习和了解哲学的同时,不仅能够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还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紧绷的大脑神经得到放松,治愈心理疾病。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8.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是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9. 生存智慧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体现,具有正常大脑的人都拥有本能的生存智慧。而理论智慧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纽带,从生存到理论的过渡,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渐追求精神层次,将实践总结为理论,再将理论的精神产品转换为物质产品的过程。实践智慧则是理论智慧的延伸,也是哲学智慧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哲学对生活和实践的指导,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0. 怀疑主义不仅仅是对于事情保持怀疑的态度,同时也保持着一种绝对的态度,怀疑派的学者们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这件事情没有人了解,也永远不可能有人了解”。正是由于他们有这样的观点,怀疑主义中便掺杂了教条主义的成分,这一学派的人不愿意承认知识的可能性。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1. 黄老学派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汉初的封建统治者鉴于秦王朝施暴政,以致被迅速推翻的教训,大都喜好“黄老之术”,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无为”政治,以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因此形成黄老学派盛极一时的局面。但这一时期的黄老之学具有新的特点,它强调政治上的清静无为,营造宽松刑罚的社会环境,给百姓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2. 1905年,弗洛伊德出版《性学三论》一书,把生物发生原则用于研究心理***的发展。1914年,弗洛伊德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先天的内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他将这一能量称为生本能,其投注于外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即为自我爱恋。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3.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受到齐王的尊敬和礼遇,因此人数发展迅速,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并成为齐国重要的政治现象,也加强了齐国的声望。这些稷下先生参与齐国政治,帮助齐王研究治理国家的方法。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广言“治乱之事”,得到齐王的器重,被列入“大夫”名位之中,这对于百家齐鸣和繁荣学术,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4. 米利都学派将人们的思维从神话进步到理性逻辑,打破了神话的统治地位,是人类思想征服自然的先锋。米利都学派的创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产生,肯定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开启了物质是世界起源的思想浪潮。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5. 王阳明所提倡的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常被私欲所侵蚀,故需去除人欲,恢复良知。心学教导人们破除心中贼,与孔子的克己复礼,和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一样,初衷主要是针对统治阶层,教育统治者体恤民情和施仁政而提出的。同时,心学倡导人们用内心的良知抵御外部的拜金主义。从古至今,人们在金钱面前会显得踟蹰犹豫,但是王阳明的思想在经过推广之后,会引发人们对拜金的思考和重新审度。自王阳明思想提出之后,学者们纷纷将其运用到政治生活中,心学有助于社会兴除利弊,改良了社会风气,破除了社会的封建迷信,促进了社会理论的正确发展。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6. 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心理学家,在行医的过程中对精神分析产生了兴趣。精神分析学揭示了人类无意识的全过程,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深入阐释人的性本能和心理防御。由于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伊德发现和确认了无意识心理现象,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并出版了书籍《梦的解析》,开创了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7. 阳明学派思想重点在于“致良知”,内容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其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阳明学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一个著名流派,其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在日本及东南亚都引领起哲学思潮。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8. 龟山学派将发扬儒家“洛学”视为重责,认为“天下只是一理”。在人性论方面,该派认为善性就可以看到其本质,恶性若是萌发则违背天理,人性上不能有丝毫为恶之处。学派还强调必须下一番“格物致知”的功夫,才能明确为善的道理,凡事都要顺应天理才是正确的做法。龟山学派主张为仁由已,坚持反身自省,是从二程理学过渡到朱熹理学之间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9. 儒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伦理学与社会管理学,它对宗教的伦理学进行诠释,儒学并不是一种宗教形式。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儒学发展成新儒学,即董仲舒儒学,极力将儒学信仰化和宗教化,并逐渐发展出儒教。此后,明清两代朝廷将宋代形成的程朱理学定为官学,将儒家主流思想延续下来,并对政治和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绝对的影响。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30. 在柏拉图看来,理论是一种真理,这种真理只能通过直觉得到认知,人们能够理解理论的内在,但无法将理论进行精确的实践。正是这种数学理念的存在,柏拉图主义在近代又被称作“实在主义”,他们认为理论具有毫无疑问的抽象性和精确性,为人们理解真正的世界提供更高的平台。
——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