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满、傲慢和贪婪会排除韧性。谦逊和高尚的目的会强化韧性。
——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哈佛商业评论》
02. 解决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持续性学习必然包括自我反省。必须认识到,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本身可能就是问题之源。
—— 《哈佛商业评论》
03. 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应该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上,因为从无能到平庸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 《哈佛商业评论》
04. 韧性是能够从笨拙的失误或彻头彻尾的错误中复原的能力。但是光有弹性是不够的,你必须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哈佛商业评论》
05. 韧性来自坚毅的性格,来自一组核心的价值观,那些价值观激励人们努力战胜挫折,重回迈向成功的道路。韧性包括自我控制,并且愿意承认自己在挫败中应负的责任。韧性也会基于集体感而增强:因为对他人有义务,以及获得志同道合者的支持,而期许自己跌倒后重新振作起来。韧性表现在行动上:新的贡献,小小的胜利,能够放下过去、引发对未来兴奋之情的目标。
——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哈佛商业评论》
06. 智商(IQ)很难改变,但刻意练习和训练可以增进EQ。
—— 《哈佛商业评论》
07. 阅读是求知欲的最佳体现。
—— 《哈佛商业评论》
08. 如何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答案很简单,只需看看千年之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沟通三要素:Ethos(性格)、Pathos(情感)、Logos(理性)。
—— 《哈佛商业评论》
09. 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 《哈佛商业评论》
10. ・80后:“与亲密爱人的关系”是对幸福的定义,“梦想”是成功的标志。
—— 《哈佛商业评论》
11. 专注于他人是产生同理心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石,也是情商概念的后两个重要要素。 认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即理解他人处境的能力。 情绪同理心(Emotional Empathy),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同理心关怀(Empathic Concern),即明白他人需求的能力。
—— 丹尼尔・戈尔曼《哈佛商业评论》
12. 才华就像美貌,不是固有的,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沈联涛《哈佛商业评论》
13. 公司不是你家,别自作多情了!
—— 《哈佛商业评论》
14. 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只要明白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并向那个最佳位置靠近,关系就能健康地发展。
—— 《哈佛商业评论》
15. 面临危机时,大多数人都会思考有关健康、安全、目标、事业、家庭、遗产等生存问题。然而,这种思考往往是短暂的。平日点点滴滴的生活需求压力会搞垮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长远问题和努力方向。因此,在面对人生大大小小的决定时,我们只能凭情感或直觉做出。
—— 《哈佛商业评论》
16. 但在学习这条路上,大部分人都走得不是很顺畅,我们很容易就被转移了注意力,也很容易选择放弃。我们都以为自己可能就不是学习那块材料,但实际上,可能是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以及怎样才能开始学习。
—— 《哈佛商业评论》
17. 提高效力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和你要依赖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与他们共事的人有责任观察他们(指上级),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去适应老板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 《哈佛商业评论》
18. 以了把好奇心当成工具
—— 布莱恩·格雷泽《哈佛商业评论》
19. 进口国需要的不仅是廉价劳动力,还有最优秀的人才。据估计,到2018年,到美国的技术移民将变为原来的3倍,达到50万人,其中35%-41%以技能为基础。所以,如果不更好地重视本土人才,将会有许多国家为美国培训人才。
—— 沈联涛《哈佛商业评论》
20. 让我们忘了货币战争吧。真正决定货币价值的将是人才的质量。货币是人造的,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黄金和GDP,而纯粹是人力资本。
—— 沈联涛《哈佛商业评论》
21. 没有人能完全避免碰到困境,潜在的陷阱无处不在,所以真正的技能是要能脱离困境,培养出反弹回来的韧性或复原力(resilience)。
——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哈佛商业评论》
22. 成为一个能够促成改变的人将会对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好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司,当然也会帮助你改变自己。
—— 杰克・曾格《哈佛商业评论》
23. 人们也许没有太多时间做反馈,或者给出的反馈有好有坏,但你才是决定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如果你下定决心要从批评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那就无人能阻止你
—— 希拉・赫恩和道格拉斯・斯通《哈佛商业评论》
24. 人才还是自我驱动的。移民有自我选择性。这些人选择移民,是因为他们有最高的主动性和承担风险的意愿,且可能最具创新精神。
—— 沈联涛《哈佛商业评论》
25. 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它关乎价值观:你的身份和内涵。有时候,它关乎价值:你的行为及其如何让他人受益。
—— 《哈佛商业评论》
26. 为了在工作或生活中发展出成熟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我们有必要建立两层滤网。第一层能够抵御来自他人的伤害,第二层则为了避免自己伤及他人。
—— 《哈佛商业评论》
27. 让你的行为反映你的身份,让你的内涵指导你的行为
—— 《哈佛商业评论》
28. ・70后:成功与幸福的定义100%一致!它们分别是:父母,婚姻,孩子,健康,朋友。70后是最重视关系的一代。除了健康,都是以和周围人的关系来定义自己的幸福和成功的。
—— 《哈佛商业评论》
29. 与人交流、建立联系比发生冲突更可取。即使是那些会场上最聪明的人、最优秀的斗士,也可以通过刺激催生素的产生,而戒掉自以为是的毛病。
—— 朱迪思・E・葛拉瑟《哈佛商业评论》
30. ・50/60后:“对社会的贡献”是幸福,也是成功的定义。“他人的认可”是最独特的成功定义。
—— 《哈佛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