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是受缚还是获得解脱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也是那个唯一能做出决定的人。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02. 当他们要击破一块砖头时,他们心中所想的不是自己的手所能触及的砖头表面,而是砖头已经被击破的那个点。将觉知集中在砖头后方的一个点上,而他们的手要达到这一点的唯一途径就是,穿越他和这一点之间的空间(砖头本身),从完成事件的终点来开始思考,而非想着通过那里会遇上的困难。
—— 《无量之网》
03. 似乎我们改变世界的欲望越强烈,我们的力量也就越捉摸不定。这是因为,我们的愿望常常是基于自我的。若非如此,改变对我们也不会显得那么重要了。然而,当我们的意识状态成熟到可以明白自己具有改变现实的能力时,‘改变’对我们来说,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04. 道是圆满的,“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我们必须在这个场域中,创造出新的躁动,让它能映射出我们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时空,在我们的身体和世界的组成物质当中创造出一个新的”褶皱“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05. 通过两千多年前的旧事,我们被拿来和一个经过修改、浓缩和文饰过的人生经历作比较,那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成就的人生。有时候这种比较会带来强烈的警告意味,如果我们不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过活,我们就会受到诅咒。即使是偶尔的缓和,很多话题还是在提醒人们的不足之处。有多少次你被暗示说,不论你再怎么努力,都比不上一位过去的大师?尽管我们不太把这种话当回事,然而在内心深处它们还是提醒了我们,我们不配享受生命中的喜乐。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06. 将自己在生活中选择的事情确实当做自己的整个世界来看待,连接一切的意识全息图,在我们期许与祈祷的瞬间,已经存在于我们所渴望的结果中,因为全息性,我们生命中的微小变化都能映射到整个世界中去,获得去除干扰并实现愿望的能力:想象、梦想、信念等,无声的语言,这里即哪里,他时即此时,未来即当下,无时间性,事情不一定与表象一致,表象是共业的结果,只需要→全然接受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07. 那位喇嘛说,慈悲既是创造的动力,也是创造体验本身。这个教导的精髓透露:为了实现慈悲,我们必须达到一种淡然的状态,对产生的结果没有是是非非的强烈期待。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不评判也不自我的状态下感受事物。而这种情绪本质,才是无量之网展开有效且有意义的对话的关键。
—— 《无量之网》
08. 很久以前,世界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很不相同…那时候,到处都很平衡,人类很快乐。接着,发生了某些事情,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是人们开始忘记自己是谁。由于遗忘,他们开始感觉到分离――自身与大地、与其他人、与造物主的分离。他们迷失了,在分离和漫无目的的徘徊中度过了一生。在分离中,他们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必须靠争斗来维持生计,并开始与那些让他们活在和谐和信任中的力量对抗。很快,他们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保存自己上了,而非在内心里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
—— 《无量之网》
09. 在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个更大更终极实相的粗糙映像。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种与无量之网之间进行沟通的语言,就是人类的情绪。在每天的每个当下,我们都拥有着肯定或否认我们自身存在的力量。更进一步说,这些情绪不仅在体内为我们赋予了力量,同时也把这种力量扩散到我们体外的量子世界中去了。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10. 把生命专注于如何避免疾病,而非健康的生活。如何避免战争,而非和平共处。如何创造新武器,而非生活在一个武装冲突已成为历史的世界中时,我们走上的显然是一条求生之路。在这种模式中没有人真正的快乐,没有人真正的胜出。一旦发现自己这样的生活,寻求另一条出路自是理所当然…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11. 假使能接受自己一切作为的原本样貌,不论结果如何都视之为完美,你的生命是否会有所不同?如果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那么与其它事物比较成绩之前,它怎么可能会没那么好?专业计划、人际关系或学校作业若未能达到预期成果,何不从经验中学习,下次换个方法做?在无量之网中,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包括表现、外表和成就,转化成周遭的真实状态,反映出我们自己。了解这一点后,生命中最深层的疗愈,也就成为对自己最大的慈悲之举。那就是对自己仁慈。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12. 或许我们当下所见的世界,正是我们吸取教训后改变了过去,变换了轨道(平行宇宙)后的结果。谁知道?至少,量子擦除效应(事后的行为可以改变过去的事件)意味着,我们今日所见的世界,就是我们一切学习经验的总结果。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13. 正如古老的灵性传承所言,最深的信念所形成的无形的墙,圈出了我们固步自封的监狱。同时,信念也可以成为自由的最佳保障。虽然世界各地的智慧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带来了同样的结论:是受缚还是获得解脱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也是那个唯一能作出决定的人。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
14. 在各式各样的关系中,我们倾向抓住现况、骑驴找马。之所以产生此种附着现象,可能是不自觉表现出的行为,或者是因为不敢自找麻烦,不愿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这很可能代表了某种我们未察觉的模式。不论是工作、爱情或生活习惯,我们或许发现自己处在不愉快、但又紧握不放的模式中,从未与相关者坦诚沟通。所以尽管全世界认为一切正常,我们心中却非常渴望改变,而且因为无法与亲近的人分享这份需求而感到沮丧。这种模式导致人日渐消极、负面,将心中真正的感觉隐藏在压力与敌意中,有时干脆在关系中缺席。
—— 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