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线电的普遍装备还造就了德军将领特别喜爱的指挥方式---在一线指挥。与先头部队一道前进的指挥官能对意外事务做出迅速反应,同时与分散的部下保持联系。这与一战相比是很大转变,一战将军们总在远离前线的城堡中指手画脚。1940年,很多盟军将领仍采用这种方式。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02. 德国陆军展示了它能在作战飞机的支援下成功运用坦克达成纵深突破。车装无线电台的运用极具重要价值。英法野战军的通讯装备不足,绝大多数德国坦克至少装备一台无线电接收机。所有指挥车辆都有无线电发报机,所以德军的机动远比英法敏捷老练。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03. 空间相对有限的西欧,闪电战被证实是成功的。但在无边无际的前苏联平原上,德军被极大分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要求成吨的给养和弹药,还需要成吨的燃料和润滑油以保证坦克和卡车的开动。德军后勤无法保障数百英里外的补给,在苏联,德军前线与基地距离1000英里以上。苏联的严寒加剧了这些难题。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04. 德国人将其作战方法予以改造,以适应改变了整个距离观念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法国人没有。速度是德国人对战争的支配性概念,面对德国人新式战术所提供的无可置疑的证据,法国完全为能理解这一时代加快了的节奏。归功于对协同作战理论的熟练运用。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05. 19世纪中期,战场上获得感觉利落胜利不断下滑,火力和军队规模的增大超出了运输和通讯网所能承受的上限。面对机枪和步枪,骑兵无法追击和消灭战败方。这意味着战场上失败的一方通常可以井然撤退。日渐增长的战争的非决定性在一战时达到顶峰,战斗演变成数百码阵地上的无谓争夺。随着机械化部队的兴起,人们又一次可以像拿破仑那样实行机动战的艺术了。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06. 奥地利并非不注重技术,他们用青铜制前装线膛炮对炮兵装备进行了更新换代。旧式的滑膛火炮在1500码外就没什么威力了,新式线膛炮在4000-5000码上仍然有效。火炮弹药从实心铸铁炮弹变成高爆弹。普鲁士同样采购线膛炮,但因为在步兵装备上花费过大,普鲁士未能完成炮兵装备更新。奥地利有736门线膛炮,普鲁士有492门。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07. 德军的指挥优势一直延伸到下级军官,指挥权层层下放。法军则依赖与更集权式的指挥体系。事实证明,德军的传统优势(指挥权下放)与新兴的装甲战技术配合得天衣无缝。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08. 拿破仑时代指明了通向真正军事革命的道路----大规模的生产与大规模动员结合在一起。拿破仑战争后的相对和平期没有为军事革新提供强大动力。拿破仑将旧的战争方式推向残忍的极致,但他没有发明新的战争方式。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09. 就我们的目的而言,主要观点很简单:一度曾重视知识探索、崇尚科技进步并因此军力强盛的国家,最终陷入反革新的壁垒,变得僵化,在很多领域都是这样。但是在军事领域中,非西方社会为其停滞不前付出了最为惨痛的代价,这是因为欧洲人获得了向世界的任一遥远角投送大量力量的手段。……东亚、南亚和近东的文明社会……他们可以与欧洲人在黑火药时代的战场上对抗……但很少成功……他们的失败造就了西方的兴起。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10. 在今天看来,这司空见惯:在战争中依靠航空母舰和飞机、鱼雷和高爆炸弹作战,雷达设备和密码破译发挥重要的支援作用。但这种司空见惯是从21世纪初期的普遍观点来看的,从1941年的视角看来,这是全新的作战方式。 在20年前,没有人会担心飞机会从距离本土上千英里之外的浮动战场上起飞,攻击设防严密的海军基地。事实上,很多海军将领仍旧认为战列舰是海军力量的中流砥柱,而将航母冷落在一旁,认为它最多只是辅助性的力量而已。在12月7日,这种思维定势遭到了与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一样沉痛的打击。在6个月后的中途岛战役中,两只舰队在远远超过火炮射程距离内互相攻击,到那时为止,这种思维最终被打上了历史封印。
—— 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