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再生产。政治、经济、国防、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的安全都有赖于人口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 易富贤《大国空巢》
02. 由于人口繁衍的艰难,古代很多非常辉煌的文明都因为人口不能延续导致文明的中断。中国以前至少有数万个姓氏,但绝大多数的姓氏和无数民族都已经陆续灭绝,现在幸存的家族在历史上也都几度到了“子姓几尽,不绝若线”的险境。
—— 易富贤《大国空巢》
03. 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只是“减法”地消耗;但更重要的却是使目前的“非资源”(如太阳光)变为新的资源(太阳能),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乘法”地增加的。比如瓦特的蒸汽机使得“非资源”煤炭成为主要能源,启动了工业革命;奥托的内燃机使得“非资源”石油成为工业的血液;哈伯的理论使得“非资源”空气变为氮肥(用空气制造面包)。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光明。能源的突破,“人工小气候”的应用,大大扩展了人类生存空间(古代人迹稀少的地方现在也建成了大城市)。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将“非资源”变为“资源”的过程。只要科学技术在进步,自然资源永远也不会枯竭,人口减少意味着开源的智力减少。中国人口减少对全世界来说也是悲剧。
—— 易富贤《大国空巢》
04. 美国之所以是发达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原因之一是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具有最大的人口规模效益。现在中国和印度(可能还应包括巴西)在崛起,也是因为有人口规模和密度优势。
—— 易富贤《大国空巢》
05. 中国现在有一大怪事:经济学界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就怪人口太多。但他们不想想:现在出生的孩子并不影响现在的就业,反而能缓解现在的就业。环保部门遏制不了环境恶化,就怪人口太多。但他们不想想:要是中国像原始社会那样,还要环保部门干什么,你们下岗吧!
—— 易富贤《大国空巢》
06. 人口和森林、草原一样是可更新资源,必须合理利用,保持更新能力。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相当于掠夺性利用人口资源。但是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之后就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33,2010年人口普查再次证实了1996-2010年生育率平均只有1.4左右,其中2010年只有1.181。长期的低生育率严重威胁中国持续发展,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国防、民族心理产生史无前例的影响。
—— 易富贤《大国空巢》
07. 在中国,总是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生育率高于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在世界范围,也是富裕的发达国家生育率逐步下降,而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这导致人口迅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印度和穆斯林地区等,都呈现出上升的势头;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力不足,不得不引进大量外部移民,这些来自生活水平较低地区的移民,慢慢地取代、占据了本土人原有的优势地位。
—— 易富贤《大国空巢》
08. 人口和文明发展也存在类似的规律。当人口很少的时候,很难产生文明。有些边远地区的民族往往因为人口太少而文化落后,甚至人口灭绝。只有当有足够人口数量的时候,有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才能产生文明。在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人均耕地减少、土地兼并、吏治腐败等,出现接触抑制和密度抑制,假如不改善吏治、提高农业技术的话,会出现社会动荡、饥荒、瘟疫、甚至战争,人口很难再增加。战后人口又快速增长。新的技术(如农业技术、建筑技术)使得承载人口的空间增加,人口相对变稀了。
—— 易富贤《大国空巢》
09. 外来因素引起的死亡率已经降低,现在寿命的延长更大程度取决于人的本身,如果癌症和心脑血管等决定寿命的关键疾病能被攻克,那么人类的平均寿命还能有所延长。但考虑到细胞分裂规律,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我们正在慢慢逼近人类的长寿极限。联合国预测2100年全世界出生时人均预期寿命将延长到81岁。如果医疗服务过度偏重于延年益寿,那么必将与用于迅速恢复劳动能力的医疗服务发生矛盾,也将降低养幼的能力(导致生育率下降),加重老年化危机。
—— 易富贤《大国空巢》
10. 经验统计学之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认为人口增长促使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膨胀,额外需求刺激了额外的厂商投资。这一切再加上对规模经济效应的利用能力,就加快了生产力增长速度。结果当人口增长时,人们的生活水准也随之提升。库兹涅茨强调人口增长可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 易富贤《大国空巢》
11. 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人口的数量,通过这一升一降的方式,来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文明的兴衰更替。在古代通过“左手”调控人口: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猛兽、疾病等激烈手段。在现代通过 “右手” 调控人口:避孕、高养育成本、低生育意愿、高不孕率等。
—— 易富贤《大国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