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心中最为温暖的,也是我多次说过的,是我一次去陈先生家,刚入门就听到陈林林在说,爸爸,今天的西瓜太小了,茅海建来就不够了。
—— 茅海建《依然如旧的月色》
02. 然而,我对学生谈到最多的是,我与陈先生之间经常性的争执,特别是他在京西宾馆开史学会时,我和他之间的对吵,当时的我相当激进,主张以西化东,他对此不同意,认为西化不了东,与陈先生住同一房间的先生(我已忘记其姓名)出来为我们师生劝架。
—— 茅海建《依然如旧的月色》
03. 真正的学术是平淡平常,平和的,没有太多的华丽色彩,也无需那些枕中秘笈;有着一颗平实平静的学术之真心力行恒久,也就自然地出了平淡平常,平和,而会成为不朽。
—— 茅海建《依然如旧的月色》
04. “我们”已经很长时间不会去观察江河的潮汐、夕阳的西下、之上的萌芽,不会那么注意神秘无常的天意及其带来的惊讶。“我们”已经习惯于每天打卡式的不变程式的劳作,习惯于符合学术规范的思维与书写
—— 茅海建《依然如旧的月色》
05. 夜深人静,月亮一次次飘出云层让我忽然有了一阵阵轻微的感动“那些人与那些事”,不过就是些故人旧事岁月如风,情景不再在这个千变万化的近代中国与当代世界还有什么是恒久不变、又可让读书人心常相守?或许就有这眼面前依然如旧的月色多少年,多少地,多少人,所享有的,应该是同样的
—— 茅海建《依然如旧的月色》
06. 记得那次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看书,谢国兴先生指着匆匆而过的一人,告我是黄彰健院士,我正在看清朝末年的北京地图,抬头看了一眼,没有敢去打扰。
—— 茅海建《依然如旧的月色》
07. 我此时才想起王泛森先生提醒我湖南人,血压高,密周到。他大约事先知道黄对我不满,怕我真会吵起来。我还记得在餐桌上,黄先生指出:如果他年轻时有机会来北京查档,你们这点事情我老黄一个人全做了”(大意)王先生听了此话,有点紧张,认为我会反感。实际上我心里对此是赞同的:如果黄先生当时真能来北京查档,如果当时政治气候允许做学术,按黄先生的才华,这点事情他还真能全做了,不必有后人来接手;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当时政治气候允许大家看档案、做研究,也许黄先生的这点工作,大陆学者都做了,也不必劳黄先生大驾了。我心里这么想,嘴上仅说了前半,后半部分没有说出来,类似黄先生的话,孔祥吉先生后来也对我当面说过。
—— 茅海建《依然如旧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