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把“话题终结者”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闷葫芦”型,第二种叫抬杠型,第三种叫挑刺儿型。“闷葫芦”型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性格使然,属于社交恐惧症患者。这类人中男性占了大多数,他们从来都寡言少语独来独往,认为没有和别人沟通的必要,或者觉得始终找不到话题索性闭嘴。其实,这类人也感到烦恼,他们也想跟对方多聊点什么,可就是张不开嘴,找不到聊天的方法。抬杠型的人大多自我意识较强,爱用自我感受评判一切,自己认为好的就是好的、赖的就是赖的,生命中没有“客观”两个字,还经常爱用匪夷所思的逻辑反击别人。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
02. 某种意义上,在沟通时,父母和我们都是脆弱的,因为世界上只有亲人才会伤自己最深。所以,越是如此就要用更多的事实和需求代替情绪化的回应。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
03. 见面特别是初次见面时,很快就把目光移开的人要么自视清高,要么缺乏教养;不敢与对方对视的多为生性胆小、性格自卑,或缺乏社会经验的人;喜欢上下扫视或频繁环顾四周的人,要么凡事都爱挑剔,要么缺乏耐心容易焦躁;喜欢俯视或者爱从眼镜上方看人的,大多自认为是强者,希望向对方传递权威和压力,并且不容置疑;而总是在说完一句话之后就盯着对方看等待回应的人,一般都说明很在意对方。眼神给人的印象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总体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别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之沟通。沟通改善要从改善眼神开始。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
04. 如果你们想成为某个岗位的最佳人选,要首先从重塑自己的声音开始。因为这件事的逻辑是,只有当声音达到某种特质之后,你们才具备赢得某个位置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反过来。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
05. 聪明人善于在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间自如切换。可是在有些时候,那些我们认为的最佳环境却会突然失灵。比如,在恋爱中的人经常光顾咖啡馆其实并不利于感情升温和爱情长久,那里反倒适合分手的时候去。那是因为,人际关系与环境的互动存在着三个层次:借境、变境和造境。依据话题难度寻找并匹配对应的互动层次,才能实现更好的沟通效果。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
06. 好意是亲和力的外化动作。比如,随手替人开门,礼貌地请别人先进出电梯,帮助对方拿重物,随手帮人记下电话号码,甚至只是专注地听着别人说话并不时点头赞同,都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
07. 改善沟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我不知道。不过,就像健身无法保证人们一定长寿,可是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马拉松一样,我希望以记者特有的体验和角度,揭开人际沟通的“面纱”,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沟通交流的受益者。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
08. 我国高校似乎还没有广泛开设“提升沟通力”课程的计划,但同时我们看到,随着社会极速转型产生的人际压力,正以超乎想象的负荷沉重地挤压着各类人群。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说,警察、律师、医生、记者是压力最大的四种职业。可是当我们环顾四周时却很容易得出另一个结论:如今已经没有人不生存在价值碰撞、利益纠缠、情感绑架的缝隙中。换句话说,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的重重压力,正源源不断地制造着人生中的一些不快乐。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
09. 我们都被别人拒绝过,也拒绝过别人,虽然这很常见,但是我们仍应该意识到,用更高级的说话艺术代替生硬拒绝是在行善。因为所谓情商高,就是不说“不”
—— 兆民《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日常生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