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影视剧能不能火,到底有没有创作规律?《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作为今年的现象级剧作,对这一现象成因及其创作得失进行探讨研究,也许会获得一些规律性的启发。
这两部都由上海柠檬影业公司出品的电视剧,通过独特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可信的故事讲述,进一步光大了海派影视的“时尚感”“都市气息”和“问题意识”。特别是围绕“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展开的话题讨论,表现了21世纪中国都市女性的生活现状和人格风貌,很有社会学意义。
《三十而已》海报
第一,题材或话题具有现实感、当下性和关联度,能在某些人群中引起较高共鸣和关注度。文艺作品是想象力经济,但现象级作品不仅仅满足一次性消费,作品或能表现当下生活,或能触及当下心理,话题要有延展性,能够在一些群落里引起探讨。表现当下生活,当然是现实题材。触及当下心理,也包括古装剧、年代剧。
这两部剧都是女性视角、女性题材,也是女性经济拉动下的产物。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一直是文艺作品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女性和男性的关系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优秀文艺作品通常既流露自然性,又表现社会性。《二十不惑》里有4位女生,以姜小果和上司周寻的感情为例,从发生到分离,包含着欣赏、关心、帮助和感动、动情,这是最接近爱情的自然性部分;到最后姜小果选择离开周寻完全出于女性自立的理性,而不是顺应感情需求,这段感情演进过程细节真实到位。比如幼年丧母的周寻到东北过年以及姜小果与父亲的和解等等,一系列情节的推进,既饱满又合理,情感拿捏又十分节制,演员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绽放。在20年的成长过程中,必然涉及对于生活理想的追求。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正当权利,这同样适用于女性。针对女性如何追求美好生活包括事业和感情这一问题,《二十不惑》至少给出了这个时代的3种积极类型:发挥自身优势的梁爽,勤奋刻苦的姜小果,理性聪明的瑞贝卡。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新人,这是《二十不惑》值得重视的贡献。
《二十不惑》对于情感的表现重在自然性,《三十而已》则更多地表现情感的社会性部分。《三十而已》里的女性具有一些社会阅历后,她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态度开始分层。比如太太圈的种种表现,展示了婚姻和情感取舍中的非情感因素即社会性。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发展,物质对于人的异化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对个人财产权、收入支配以及身体自由的追求本身并没有问题,“被重新占有”才是问题。太太们“被重新占有”了的身体,从一开始就唯“资本”马首是瞻,依据的并不是主体的自主情感目标,而是享乐主义原则。这也是《三十而已》关于奢侈品消费推广以及王漫妮“精致穷”人设的由来。
第二,怎么选择案例?怎么展开话题?讲述方式或许比选什么话题更重要。案例以及形象要有说服力和典型性,能打动人,有共情力。对“人”的发现和塑造,是文艺作品永恒不变的魅力。这两部作品的共性特点在于,都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色彩丰富的女性。具体而言,包括4个20岁的大四女生和3个30岁的职场女性。由女性群体进而辐射男人、老人、孩子,延展到家庭、婚姻、教育、养老,再延展到创业就业、职场进退。在所有人性的展示表现中,都离不开取舍,取舍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细化了的职业观、财富观、消费观、婚姻观、爱情观、教育观。
以《二十不惑》为例,该剧主要聚焦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和职场小白的遭遇,穿插以情感纠葛。在网络时代就业多元化的背景下,女性发挥创业优势,包括对情感的取舍,都具有“二次元”时代特点。虽然女性题材通常都离不开情感戏和职场戏——这两部戏也如此,但这两部戏的独到之处,恰恰是打破“生活不够情感来凑”的狗血戏模式,对于情感戏和职场戏的比率进行了合乎生活本来逻辑的处理,现实生活的逻辑是爱情不能当饭吃,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城市,20岁到30岁这个年龄段女性大都是独生子女,女性的自尊、自爱,也包括自我、自私、不婚、不孕,早已不是新闻,在恋爱或婚姻中的依附关系不再普遍存在。如果无视现实生活的真实逻辑,无视这个时代女性地位的变化,就会停留在塑造哭天喊地、涂脂抹粉的小女人层面,写不出这个时代的女性真相。这两部剧也探讨情感问题,但职场或创业戏、原生家庭、富二代、养老等素材的占比远大于情感戏。把这些日常和经常问题放在时代的大盘上,可着生活自身的尺寸,而不是夸张失真的节奏,贴着人物的情绪、情感,诚实地、日常地、贴切地、形象地,用行动演绎出来。写实而不失实,传情而不煽情,最后达到传播效果。
《二十不惑》海报
这两部剧的重点都是在探讨正常女性独立的资本,特别是能力成长问题。所谓正常女性,即出生、受教育程度、性格、经历都处于这个社会的正常值范畴。这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人物设置,越是普通的越有代表性。同时,时代生活的各种现象填充进来,包括网络暴力、被出轨、被遗弃等等。怎么处理这些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是放大戾气、以牙还牙,还是反思、修复,最终取得和解?虽然表演者是剧中人物,其实尺度掌握在主创手里。这两部剧,特别是《二十不惑》,既有真实感,又高出生活,让我们对年轻一代充满信心。
多做一些观察和研究后仍然会发现,其中为数不少在光鲜亮丽的视觉下依旧充斥着对物欲的夸张宣扬,“伪高级”成分也存在。比较起来,《二十不惑》对于20岁这个年龄段女性生活的表现相当到位,比同类题材要真实和深刻。《三十而已》相比话题性更强,但是模式化的东西也多了许多,特别是对太太圈、富人生活的表现还停留在概念化和漫化、丑化层面。资本和财富本身没有罪恶。如果只表现资本和财富的罪恶,不主张靠劳动和正常手段创造美好生活,恰恰不能调动大多数人的奋斗意识。这不能不说是一处败笔。
总之,一部好的电视剧,一定能撬动观众的脑洞,怡情、怡性,也能益智。文艺作品虽然是以美学的面目呈现,但不能小视文艺作品的哲学性。
(作者:刘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2:49:1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