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有意思的是,雍正要推广官话,也已不需参加科举相制裁。雍正六年,他说,官员临民,说话要让老百姓听得懂,才能通达上下之情,把政事办好。可是每逢召见闽粤籍的官员,听他们的乡音不能全懂,他们到地方上处理公事百姓就听不清楚,需要胥吏代传,这就会出现弊窦了,因此要求这两省的士人首先改变乡音。并定则规:生童举监要在八年内学会官话,否则不得参加科举;待到改变了乡音,方能应试。
—— 冯尔康《雍正传》
02. 满人散处各地,尽管驻防的旗人有固定居住地区,即所谓满城,但总是和汉人杂处,往来增多,自不可避免民族间的通婚。雍正采取禁止的政策。
—— 冯尔康《雍正传》
03. 险已极,即朕亦畏之。他怕胤禩搞逼宫,说“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搆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
—— 冯尔康《雍正传》
04. 雍正实行耗羡提解,使原先被侵蚀的国赋,用本来为地方官私有的耗羡加以补偿;确定养廉银制度,防止以后再发生侵吞,保证国课不致短缺;控制火耗率,禁止地方官肆意加派,也保障百姓完纳正税。所以这项制度的精神是为保证***的赋税收入,做到国库充盈。
—— 冯尔康《雍正传》
05. 耗羡银按地丁税的一定比例征收,地丁税基本上是固定的,耗羡银因而也是固定的。官员的养廉银和衙门的办公用银,是根据该地方事务的简繁状况确定的,即依照需要确定的,一般也不再变化。这就是说,地方***除去上交国库的钱粮,自行的收入和使用都是固定化了的,基本上保持收支平衡,这就含有近代***财政预算、决算的味道。
—— 冯尔康《雍正传》
06. “作者在检阅了有关他的大部分资料之后,认为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
—— 冯尔康《雍正传》
07. “雍正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至少在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是一个篡位者,屠戮功臣、施行特务统治的残忍的暴君,”
—— 冯尔康《雍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