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热点> 正文

《深海》:缝合失败的国产动画电影海洋叙事创作

原标题:《深海》:缝合失败的海洋叙事



在农耕文明催生的文艺叙事中,海疆一直较少成为表现的主角或主场。随着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逐渐明朗,海洋叙事的文艺创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动画电影《深海》不仅以海为名,更以绚丽的特效技术建构了富有东方特色的海洋奇观。这部积七年之功的动画电影,本应在“西游”之后开启中国动画的海洋叙事,然而,“主脑”缺失造成的叙事空洞,却最终使得作品折戟沉沙,成为“四不像”的“缝合怪”。


缝合的野心:故事世界的拼盘化


《深海》以梦呓为外壳,着力于打造斑斓的东方海洋世界,通过对《庄子》等经典文本的采借和深具传统美学神韵的色彩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然而,穿过作品拥挤而夺目的形式矩阵,我们不难从其艺术世界剥离出熟悉的前文本要素。


深海大饭店的内外部构造,透露着《千与千寻》中的汤屋和《卡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城堡的痕迹;视金钱如生命的南河、招致灾祸的参宿、神秘的海精灵,也与两部作品中的汤婆婆、千寻、白龙、卡尔、无脸男有极大的重合;因《隐秘的角落》火爆全网的童谣《小白船》,镶嵌在作品最高潮部分;结尾南河与参宿的海中诀别,几乎复刻了《泰坦尼克号》的经典镜头。


这种中西合璧、古今参差的世界搭建,源自主创团队的动画成长经历,也显示了一种“包打天下”的艺术/商业野心。而影片最大的缝合,是将虚构的动画世界与现实的离异家庭子女问题、抑郁症等“丧文化”情绪进行对接,试图以超越性的情感共鸣唤起观众的价值共振,实现动画干预现实的诉求。


然而,来源复杂、牵涉广泛的要素堆积,并没有为影片带来蒸汽朋克式的别样审美,反而因为过于强烈和刻意的表现欲,将上述要素降格为机械拼盘,未能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如对深海大饭店的表现,过于饱和的色彩和造型随着镜头的推拉不断涌入观众的视线,固然展现了深海大饭店忙乱拥挤的状况,但与《千与千寻》对汤屋的同类展现相比,《深海》未能将这种忙乱拥挤与剧情的延展有机融合,使得场景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近乎剥离,沦为美工组的炫技场。而对“丧文化”、离异家庭子女问题的表现,原本可以作为作品的核心价值基点,但整个叙事沉溺于情绪发泄,缺少反思与探讨,现实性的主题未能在剧情深化方面有所助力,仅仅是影片宣传的口头亮点。


“主脑”的缺失:艺术内涵的空心化


《深海》汇聚古今中外要素,却无法产生应有的艺术魅力,归根结底是影片“主脑”的缺失。“立主脑”是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对戏曲创作提出的要求,即明确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不可横生枝蔓。移植到电影中,就是应事先明确要讲什么故事、要塑造什么人物、要表达什么理念。恰恰是在这三个问题上的含混,使得《深海》的艺术内涵被抽空,只剩下画面/技术的躯壳。


从故事层面来看,影片原本可以紧紧围绕“找妈妈”来反思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问题。而由于影片中汇聚了太多想要致敬或炫示的要素,使得这一核心故事被反复动摇,最终仅仅成为参宿的梦境、眼泪或口号,甚至直至影片结束,这一核心故事都未能完整收束。


从人物塑造层面来看,作为女主,参宿完全沦为扁平化的符号人物。艺术创作往往通过各种突发事件来逐渐填充人物性格,并在最后的矛盾冲突中完成主人公的形象塑造。而在《深海》中,参宿的成长无迹可寻。面对汤婆婆的刁难,千寻用自己的勇气、抗争和勤劳赢得了肯定。可面对南河拒绝释放海精灵,参宿做的仅仅是口头的“求求你”,并通过口头的恳求就获得了一连串的机会。长期保持一星评级的深海大饭店,因为有了参宿洗洗刷刷,就迅速攀升到四星。当海洋叙事线到达高潮之时,参宿的抑郁招来了强大的丧气鬼,全船的人都无力对抗。正是这个时候,“后知后觉”的参宿知道是自己招来了丧气鬼,满心自责,靠着一句“我不怕你”的喃喃自语,激发了全船人的斗志,彻底击垮了丧气鬼。这样肤浅的叙事,非但不可能塑造参宿的坚强、勇毅、果敢,反而使得耗费巨资实现的粒子水墨特效成为烂俗矫情的配饰,女主也逐渐偏离了成长路线,成为“只会哭泣”的待拯救者。


从理念表达层面来看,按照原定的叙事逻辑或官方宣传的价值立场,应该是通过参宿的故事表达爱与救赎的信念。可是从作品的最终呈现来看,故事讲的是离异家庭子女“寻找妈妈”的故事,但提供爱与救赎的却是与这个核心故事不相关的小丑南河。家庭外人员的爱,是否能拯救破碎家庭内部的冰冷,这想必不是一个可以迅速给出肯定答案的问题。更何况影片在最后阶段才开始表现南河对参宿的救赎,而此前的价值表述都集中在参宿的“丧”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灾难这一理念的传达。两个维度的错位,使得影片的价值表达逐渐偏转到不要“丧”、抑郁会给周围人带来灾难这一并不够正确的立场,彻底抽空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深海》对国产动画电影海洋叙事的探索无疑有重要的贡献和示范意义,其形式层面的精妙也显示了当下动画美工技术和审美品位的高超水平。然而,影片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冲击都停留在精美的海报上,一旦深入其故事世界,观众感知到的就只有千疮百孔、难以自圆其说的“破烂流丢一口钟”。“卷画面”固然是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形式层面的现实需求,然而影视艺术恒久的魅力依然在于故事和价值观带给观众的心灵感动。与其执着于生产五光十色的“海报电影”,不如回归叙事艺术的本心,用好的故事打动人、感染人。(作者: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杜晓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