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能不能整点出奇的效果?像汪曾祺写栀子花那样――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读完大家都失笑。微博上有评论:很摇滚!很朋克!
—— 舒明的事的《大师们的写作课》
02. 古代诗人里头最“重口味”的非李贺莫属了,汪曾祺对他有著名的评断:“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 舒明的事的《大师们的写作课》
03. 中国文章家们运用色彩的主流还是轻灵派,讲究含蓄蕴藉,要清真本雅,这大概是与儒家的教诲一脉相承,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凡事适度。而上面提到的这几位,都是个性中含有一股奇气,所以笔下的色彩也与主流的范式大不相同。
—— 舒明的事的《大师们的写作课》
04. 一段能提高食欲的文字,来自于安乐居: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功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就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的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些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他爱吃豆制品。
—— 《大师们的写作课》
05. 文学之永恒价值,就在于不厌其烦地传达最细微的人类经验,令阅读者生发出共鸣,且觉知到差异。而求同存异,正是造就和谐世界的关键。
—— 《大师们的写作课》
06. 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也,因为癖好正是一个人生命力之所在。
—— 《大师们的写作课》
07. 说一个人写作的技术很好,可以这样去描述:这得有多么纯熟的技艺,老道的手法,举重若轻的气度,才做得出如此纤毫不差,浓淡相宜。
—— 《大师们的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