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在于仅为一音乐家。他有人生的苦闷,与确凿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实在是这英雄心的表现。在莫扎特,音乐是音的建筑,其存在的意义仅在于音乐美。至于贝多芬,则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故更有光辉。即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则是灵魂的艺术。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02. 十四岁的歌德(Goethe)听七岁的莫扎特的演奏,正是这时候的事。后渡伦敦,受乔治三世的热烈的欢迎,归途中又游巴黎、维也纳,作旅行演奏,到处受人赞颂。他的幼时的生涯真是幸福的。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03. 在音乐史上,贝多芬是继海顿、莫扎特之后,作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桥梁的,他在音乐史上不但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辛酸的全生涯亦常使人感动。他在一切音乐家中最为孤独,他用傲岸的气质与绝大的自负心来同世界见面。他反对仅仅讨人欢喜的艺术,与女性气的趣味,而耽其冥想于音乐的最深的世界中。请看他的强力的容貌,即可认识其为英雄。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04. 他一生抱着深的信仰与厚的道德,同时情感与爱情也很是热烈。贝多芬、瓦格纳的音乐能表现憎恶和侮蔑,莫扎特的音乐只有表现“爱”。然其爱也不似贝多芬或舒曼的爱之热烈,而都是逸乐的。他的音乐不是诉于头脑的,全是诉于心的。又莫扎特比贝多芬与瓦格纳更富天才,也有明证:贝多芬作曲时汗流满面,瓦格纳到三十岁时始作出像样子的作品,莫扎特则音乐全不费力地从头脑中溢出。如其妻所说:“他作曲同写信一样”。又他没有工夫作小提琴曲的伴奏,常在心中作成,当场记忆而弹奏,其天分又可惊!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05. “音乐家、美术家通常于文字并不在行,所以作曲家通常并不谱词”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06. 然在维也纳终不能舒展其天才,于是父亲就命他到意大利,一七六九年归乡即旅行意大利各地。罗马教皇克雷蒙(clement)十四世赠他骑士称号,他非常欢喜自称“骑士莫扎特”。他的有名的意大利歌剧《米特里达特》(Mitridate)在意大利的米兰反复演了二十回。巡游各地至一七七一年三月,始返故乡。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07. 莫扎特家世居巴伐利亚州。父亲是小提琴家。莫扎特生于一七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午后八时。父亲一早发现莫扎特的乐才,四岁时就教他和他的姐姐二人学音乐,曾经有一幅有名的雕刻图, 画着孩提的莫扎特坐在羽管键琴(ha rpsichord)前面,他的姐姐手里拿着乐谱,父亲拉着小提琴在指导他们。他五岁的时候,已非常用功。有一天父亲看见他坐在琴前写五线纸。仔细一看,原来已作成一曲很好的协奏曲(concerto)。六岁时同了其姐与父亲旅行到慕尼黑、维也纳等地,颇蒙皇后的宠爱。有一次在奥皇殿前演奏。奏毕,娇小的莫扎特爬上皇后的膝上,抱住了吻她的颈,且指着美丽的皇女说:“我要娶像她那样可爱的新娘。”满廷为之大笑。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08. 他的歌剧不似格鲁克的重剧的要素,而使诗从属于音乐。他的歌剧,是德意志歌剧的大成。其代表作有三,即《费加罗的婚礼》,《唐璜》与《魔笛》。《魔笛》尤为第一大作。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09. 在一切音乐家中,可以匹敌莫扎特的天才的恐十白没有了。讲起音乐上的**大的天才,谁也会想到莫扎特幼时有“神童”之称,长大后有“不朽的莫扎特”之称。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
10. 莫扎特的性格适于意大利。返国后曾两次赴米兰,在其地演奏。二十一岁时,他为了想减轻父亲的负担,于一七七七年陪了他的六十岁的母亲,出外求职。他们出门后,他父亲寄他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你们去后,我真悲伤得很,就跑到楼上,投身在椅子里……我走到窗边,为你们两人的幸福向神祈祷。但向门外探望,已不见你们的形影了。我又茫然倒在门边椅子里……”一七七八年他陪母亲到巴黎。这正是格鲁克(Gluck)与佩尔戈莱西(Pergolesi)关于歌剧意见争执的当儿,他受了刺激,决心学格鲁克。不久老母客死,他非常悲恸。明年,他就去巴黎。
—— 丰子恺《丰子恺谈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