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观后感经典台词
从我初三那年春节,三姐坐上开往新疆的列车那一刻,新疆便成了父母和我们兄妹的特殊情结。看到以新疆为题材的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反响很好,我的好奇心更是被强烈地勾起了,也许是好奇为啥这部剧评价这么高,也许试图寻找一些三姐一家在新疆曾经的经历,好对她们的生活有更深地理解。
看到剧中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总是不自觉地代入三姐的形象,张凤侠这个来自江苏的江南女子,年轻时应该也是白晰细腻、滑腻光洁、温柔似水、生活精致的,可是二十多年来,在新疆气候和长年劳作生活洗礼下,皮肤乌黑粗糙、生活粗糙,和哈萨克族人打成一片,接受了他们的当地生活方式并和谐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让我不由得想起三姐在新疆生活五年后第一次回老家,当时生活条件差,她没有多余的钱买化妆品保养皮肤,我差点认不出她来,这哪里还是记忆中的三姐?之前虽然皮肤有点黑,但滑嫩光洁呀!皮肤干燥得仿佛老了十多岁,让人满满的心疼。不过再看看现在的三姐能说会道、大方勇敢,也早已不是记忆中胆子怕事,总是脸红的女孩了,让人不由感叹环境改变了人的外貌和生活经历也会让人的性格蜕变。
看到小卖部总是挂帐,让我感叹,挂帐难道是新疆的共性?这些年听三姐讲过很多次要帐经历,有一年好像人家用了一万斤红枣抵帐,三姐卖了好久才卖完。之前我不太理解这种挂帐要帐行为,也无法理解她讲述的要帐过程中的所做所为,由于对当地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了解,更无法对三姐的经历感同身受。看了这部剧,由于环境的局限,游牧人卖了羊才有收入,才能还帐。也许三姐她们的生活圈子也有他们的某些局限性吧!为了生意顺利做下去,三姐也必须接受这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并形成她独特的要帐方式吧!
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着,新旧更替是必然结果,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哈萨克人也不能逃脱,现代文明的发展,不再允许哈萨克族人养鹰、打猎,转场可以的走公路,猎枪要上交,以前常走的仙女湾也越来越少人走。巴力坦,曾经哈萨克人的英雄人物,热爱着他们旧有的生活方式,试图与社会进步抗争,不肯上交最后一支猎枪,不肯让儿媳改嫁,也不肯让改嫁的儿媳带走孙子孙女,不肯让巴太选择他喜欢的生活方式,看似他固执己见,何尝不是他对自己熟悉生活方式的眷恋呢?其实不光巴力坦,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老人,社会进步是自然规律,而老人怀旧何尝不是一种自然规律?让我们也给他们多些理解,多些宽容,他们最终会接受社会的改变。
哈萨克族人作为古老的游牧部落,封建习俗剧中也是处处体现,巴力坦不同意巴太和文秀,只因文秀不可能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女人的需求也常常被忽略,仅仅一个搓衣板,托肯要了一年,没有一个人帮她买回来?她老公,公公,包括她接受了现代文明教育的小叔巴太,都忽略了她这个小小需求,哈萨克女人的地位之低下显而易见,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想改嫁,而且带着两个孩子改嫁是多么的千难万阻,自己的公公不接受不说,连她自己的父母和亲戚都不同意,怕丢人,好在托肯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勇于争取,最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怕丢人”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内心不够强大,在意别人的评价,成了我们摆脱旧的传统的枷锁,也成了我们自我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只有象托肯那样敢于遵循自己的内心,勇于反抗,才会有自己的幸福。
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哈萨克族人,对大自然、对草原、对他们饲养的羊、马、骆驼等有着特殊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是我们这些汉族人无法理解的,所以在文秀的生命受到踏雪威胁时,巴太理智上能保护心爱的女孩打死心爱的马儿踏雪,情感上却一直无法接受踏雪因自己而死。这是两种民族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三观不同是无法和谐相处的,两人的分开一段时间是必然结果,至于再相见能否和谐相处,取决于分开这些年他们各自成长和变化。
在剧中,有不少闪亮的金句,特摘录如下给各位品读:
01,从生活写起,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02,床塌了,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
03,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挺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04,丢了就丢了嘛,再找回来就是了。
05,他们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你可以不赞同他们,但是你不可以居高临下的改变他们,如果你想留在这里,就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是城里来的。
06,没有巫术,只有怀念。
07,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的过。
08,骗不了穷人,也骗不了脚踏实地的人。
09,家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孩子们出去走走看看,也是件好事。
10,哈萨克文化里,人与人之间产生友情或者爱情,是由于被看见,所以在哈萨克语中“我喜欢你”,意思是:“我清楚的看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