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评> 正文

间谍过家家 Part 2《「家」的「经营」》

0

《间谍过家家》并不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动画作品,但却是最轻盈也最有“享用感”的一部。

如果要讨论一部作品主要是靠什么“立住”的——或者说,其最耀眼夺目的所在,我想,在我看来,对《十二国记》《奇巧计程车》而言,是其主题与内涵;对《莉可丽丝》而言,是其人物特质;对《永生之酒》而言,是其故事手法;对《工作细胞》而言,是其在不同的语意空间间的映照;对《少女终末旅行》而言,是其歌诗般的“末日”“旅行”感;而对《间谍过家家》而言,则是其对于“家”这种特殊存在的呈现——及探索。

以“家”为主题的作品,我其实也还看过一些,比如《小谢尔顿》与《伦敦一家人》。

在《小谢尔顿》中,平凡中带着特殊的六口之家是故事的温暖背景与素材来源;《伦敦一家人》则主要侧重于家长Ethel与Ernest间的看似平淡却笃定得令人安心的相濡以沫与细水长流。

在对“家”的呈现与探索上,《间谍过家家》无疑是比它们走得更远的一步。它将一个东拼西凑而成的三口之家郑重其事地放在了舞台正中央,随着故事的追光灯的打下,组成家庭三个重要角色及其两两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近乎同等的注意力,俱是清晰可见。

此外,不同于其它带有探索性的作品对“家”的探讨中自带的严肃感与对“问题”的侧重,《间谍过家家》对“家”的呈现是轻松而理想的:父亲是间谍,母亲是杀手,女儿是有读心术的超能力者,整个家的成立建立在一次终将告一段落的间谍活动之上;戏剧效果拉满的同时,故事叙述的节奏又意外地舒缓,一集接一集的,皆是流水般温柔而热闹的日常,使观众完全忘记要为这个家的虚无而担心,反而一不小心就沉醉于这个家所呈现的完美与温馨之中——而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所在——它不可思议地用一个空中楼阁之上的虚假的“家”,演绎出了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家”;同时,也让人于沉醉之余忍不住思考——倘若剥离了所有戏剧化的成分,这样完美的家是否还能稳固地存在?如果可以,那么,能成就这样理想的“家”的,又会是什么因素呢?

写影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起心动念于一次难以捉摸的内心触动;第一天晚上顺着当时的思路写到受阻搁笔,第二天便不自觉地开始在脑海里进行似有若无而随时随地的分析。而最终的灵光则仿如一场分布式思考的水到渠成:不记得是怎样的场景下,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不真实的家庭所展现的超越真实家庭的完美与“真实”,或许恰恰是成就于其“不真实”。

——正是这一场“假戏”,让这一三口之家的各个角色也好,场外的观众也好,都得以“退后一步”,来审视一个家的“要素”、“含义”,与——“经营”。

1

虽然整个剧集从黄昏、约尔与Aniya正式组建成为三口之家的伊始,就在不遗余力地展现这个家庭给人的温暖观感,然而,或许一个真正紧密联系的家终归是需要靠着时间与事件的推进来慢慢生长,它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让我被深深地打动,还是在十五集。

那是在恐怖袭击事件告一段落后,一家三口终于在一个路口相聚。等到狗狗的去留也尘埃落定,黄昏自然地对约尔和Aniya说:“回家吧。”

约尔高兴地说:“好~感觉今天好漫长,我都累了。”

Aniya一本正经地表示:“回到家之前都是远足,不能大意。”

黄昏笑道:“你是在学校学的吗?这可不是远足哦。”

约尔牵起Aniya的手:“没事的,Aniya,案件已经解决了。”

听着黄昏和约尔温和而笃定的声音,画面里的一家三口走上了轻快的归家之路。

Aniya的紧张兮兮让人忍不住吐槽:被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人带回家的感觉真的是不要太安心好嘛。

一边吐槽,一边看着三个人回家的画面,忍不住会心一笑——这种在结束了紧张的一天后一家三口一起安心地回家的场景真的是很难不让人沉醉——戏内是轻松愉快,戏外则是憧憬、眷恋,与满心柔软。

大概就是在这段剧情左右,我忽然发现约尔的音色很特别。

是怎样的特别呢?在脑海中无意识地寻摸,蓦地捕捉到一线灵感——就像是圣诞节的热红酒。

思路一旦落在一个答案上,便忍不住延伸追问其因由。

于是,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脑回路清奇而粗线条的约尔,看似与心思缜密、十项全能的黄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却也给人带来了近乎同等的安心感。

约尔无疑是与传统的母亲形象背道而驰的,也正是因此,她所展现的安心感,才格外地值得玩味。

巧合的是,这一点也是我在动笔的第二天的“分布式思考”中才抽丝剥茧地逐渐意识到的——虽然约尔的人设是本作武力天花板,但正如故事情节本身也并没有在这一点上过多地做文章,约尔给人的安心感,其实也更多地来源于别的地方——与约尔的气质一致,她所展现的安心感,其实更多地是来自于一种“心无杂念”的感觉,一种“对这个家庭感到深深地依恋与满足”、“一家人的目标一致”的真挚、关切与毫无保留。

2

如果说《莉可丽丝》里的千束是我今年看的新番中最有魅力的女性角色,那么黄昏便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男性角色。

从故事一开篇,他便是技能树点满的顶尖间谍。不过,对于我而言,他的魅力其实并不完全来自于其事事周全的强大,又或者密码直读的优雅,而是更多地来自于他遇事时分析问题冷静而直击要害的思路,以及其中所透出来的心底的温和与柔软。

有趣的是,由于整个故事都是围绕“枭”任务而展开的,黄昏分析或看待问题的内心独白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故事中骨架般的存在,其中更是不乏高萌或令人击节的金句:

领养Aniya的伊始,迅速地定位自己与Aniya的之间关系的本质:“为了完成任务,我必须和她保持良好的关系。我必须要了解这种生物。与外交同理,了解对方是通向和平的第一步。”

带Aniya上街,发现为了安全起见这么小的孩子必须牵着走,下意识的想法是:“一只手被占用了,遇到敌人的时候无法迅速地作出反应。”

和Aniya上街逛了一圈回来的路上心力交瘁:“不行,理解不了。她的行为太不合常理了。”——然后立刻去买了一堆参考书。

一边严肃地翻阅参考书AKA“为人父母指南”,一边感慨:“原来不能审问啊。”(...这恍然大悟的感觉是怎么回事?)“世间的父母们,原来一直在做这种高难度的任务吗?”

在任务受阻之时,沉静下来思考“枭”任务的本质:“如果只需要暗杀德斯蒙一个人,那我有的是方法。但这样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知道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就必须获得其信赖,深入腹地,仔细观察。只有经住这平淡又艰苦的工作,才无愧间谍之名。(为此,需要从了解Aniya开始。)”

在这场从新手父亲一路稳扎稳打地成为资深父亲的旅程中,黄昏最动人的一场思考,便是我之前在《ALIVE》中写过的,他在面对Aniya的厌学情绪时,在任务可能因此而宣告失败的沉重压力之下,所发生的一场极富智慧、同时亦令人得以窥见其骨子里的强大与温柔的自我反思——“首先应该是我成为理想的父亲,我必须演好父亲的角色。这才是这个任务的根本。”

3

跟随着黄昏的内心独白走进这个故事,我每每一边为他各种应对问题的思路而击节,一边忍不住笑着吐槽是不是这部剧的精髓之一便是跟着顶尖间谍黄昏学习如何做任务/项目(比如,在解决“结婚”这一任务时的策略是事先收集并记住了全城的潜在结婚对象的信息…)。

直到看到第十九集的结尾——约尔排除(自己的脑回路所创造的)万难为Aniya送去运动服,却惊讶地得知原来今天并没有体育课,只好带着自责从学校黯然离开。此时,假托去上班实则在学校查看任务进度的黄昏制造了一场偶遇,来打探约尔出现在学校的因由。了解情况后,看到低落的约尔,黄昏的第一反应是“(作为母亲,)要是约尔小姐一直心情失落,会影响到任务的”,于是便一边体贴地开解,一边灵机一动,语带轻松地邀请约尔一起去附近的餐厅吃午饭。在这种自然而松快的邀请与对话之中,约尔的情绪也很快明朗起来。

——这是个很“间谍过家家”式的结尾,却让我一瞬间有些恍然——黄昏此时所说的“任务”自然是剧中的“枭”任务,而维系好伪装的家庭是这个任务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倘若我们做一些语意空间间的移花接木,将这个语境的背景代换到真实的家庭之中,将他所指的“任务”代换成真实家庭的“任务”呢?

任务的最终目标暂且不论,完成任务的关键路径却有着令人惊讶的一致性,那就是——“维系好家庭”。

由此外推,分析问题的逻辑——如此处黄昏对约尔的心情低落的看待与应对——亦未尝不可借鉴。

此时,我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作为观众的我们其实确实是在跟着黄昏学习,但我们能学到的远比“如何做任务/项目”更有价值。

黄昏给我们亲身演示的其实是——如何用经营工作的思路经营家庭。

4

最后,大约是因为迟钝,我真正地“看到”Aniya在这个家庭中的角色,还是在看完第十八集之后,意外地邂逅了片尾曲的一句歌词之时。

这句歌词是这样的:“看清每一个日子 / 大人定会故作体面 / 因此我们只好 / 全力去观察”。

这句“大人定会故作体面”直指Aniya作为孩童的身份,同时又将观众的意识从理想化的戏剧之内蓦然拉回了普遍认为在“大人”与“小孩”之间存在结构化冲突的现实世界,让我忍不住想到——或许,Aniya的读心设定正是在暗喻小孩子所特有的敏锐?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Aniya凭借其读心的超能力对大人们进行温柔地理解与力所能及地辅助,是否也是在启发性地暗示着一种孩子主动地参与家庭的维护与经营的家庭面貌/可能性?

5

至此,“经营”作为这个家庭的关键词,已逐渐浮出水面。

而我的思绪之所以最终会落到这个关键词上,想来还要追溯到前段时间在《心流》里看到的关于家庭关系的讨论。作者在这一章的讨论中,指出家庭其实也是需要投入精力来经营的存在:

“我们这个时代最根本的一个错觉就是,以为家庭生活可以自给自足,处理家庭生活最好的策略就是听任其自由发展。 …不集中注意力,复杂的活动就会陷入混沌。家庭又怎么可能幸免?”

在同一章中,《心流》的作者还极富洞见地从心流的理论出发,点出“共同目标”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或者说,在对家庭的“经营”中的重要性:

“家庭要能提供心流,必须先有存在的目标。…家庭若要使这些目标变成助长家族成员复杂性的互动关系,必须通过独特化与整合的过程。所谓独特化,就是鼓励家庭中每个人发展自己的特质,发挥最高的技巧,并建立个人的目标。整合则正好相反,它确保一个人身上发生的变化也能影响到其他人。如果孩子以自己在学校的表现为自豪,家中其他人也会表示关切,并以他为荣;如果母亲觉得疲倦沮丧,家人会试着鼓舞她。在一个整合良好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把彼此的目标放在心上。”

在《间谍过家家》里,这个由三个自带身份而各有目的的主角所组成的临时家庭,恰好成为了关于家庭的“经营”及“共同目标”的一个优秀注解:

间谍黄昏的目标是顺利完成“枭”任务;杀手约尔的目标是能不受社会舆论的压迫地继续安安静静做一个杀手;而一年中辗转换了四个领养家庭的在逃超能力者Aniya的目标,则是不要再被抛弃。

这三个个人目标通过一个因缘巧合组合而成的临时家庭糅合在一起,戏剧化地导向了一个共同目标——维系这个家庭的完整与美满。

而这部剧的巧妙还在于它并不止步于此。它还通过黄昏的清明睿智、约尔的真挚单纯、以及Aniya的读心技能,将这个已然一致的共同目标,更进一步地升华成了“将他人的目标也看作自身的目标”,亦即《心流》中所说的“把彼此的目标放在心上”。

于是,Aniya不遗余力地试图在暗地里帮助黄昏完成“维系世界和平”的任务,约尔发自内心地以黄昏“想要尽力实现的妻子的遗愿”(让Aniya能在伊甸公学就读/不被开除)为己任,而黄昏则是竭尽所能地去了解并关注家庭成员的内心与状态,以身作则地学习成为理想的父亲与丈夫,以经营好一个健康而理想的家。

6

从”家的经营”的角度,再来审视这个故事,不难发现,除了“共同目标”与“合力经营”之外,故事中的家庭还展现了其它几项有关于“经营”又超越于“经营”的要素。

其一,是相似的观念。这一点是故事的戏剧化元素之一,倒是可遇而不可求。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应当看作一个最理想的基础。

其二,则是各个角色的底色中的温柔——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温和与柔软,给了“经营”以空间,让这个萍水相逢的家庭,能通过彼此的经营,迅速地生长成故事中的样貌。

《间谍过家家》其实是一部极会展现温柔的作品。

为了“创造孩子不会哭泣的世界”而成为间谍的黄昏,闲暇时喜欢去公园散心、“一想到我做的工作对这里的人们有益,就又充满干劲了”的杀手约尔,其内心的强大与温柔自不必说。他们在家庭中的行止,对彼此的照应与顾念,更是温和与柔软的典范。

而喜爱冒险故事、思维上确然还是一团孩子气的Aniya,她的看待事物及处事的温柔,从她对黄昏的间谍任务的理解与上心就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这部作品对看似标签化的普通人的处理。

比如,在第二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约尔的同事卡米拉有着普通人的无伤大雅的“坏”——极强的嫉妒心。但在之后的料理大作战的剧情中,剧集却又丝毫不带偏见地向观众展现了这个“普通人”的另一个面:擅长料理;嘴硬心软地为约尔姐弟探索出了他们记忆中的母亲的料理的食谱;此外,在探索食谱的过程中,在所擅长的领域里游刃有余的卡米拉也是让人感到闪闪发光的。这种对普通人的复杂性的观察与承认,无疑是一种温柔。

再如,在第十九集中,故事为我们展现了Aniya的同学——一个自以为家里要破产了的阴沉小孩的略讨人厌的“作”,但却也让我们意外地看到了这场本以为会被非黑即白地收场的胡闹是如何得到了伊甸公学的孩子们的温柔地承接。这里的温柔,是一种对普通人的复杂性与可能的出格行为的包容的温柔。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一场探戈——你示以锋利,锋利下是无助;我回以舞步,舞步下是涵容。

最后一个要素,则是“松弛”。

黄昏这个父亲因为靠谱与内省而松弛;约尔这个母亲因为真挚与粗线条而松弛;而本就富有孩童天性的Aniya,则是因为安心而松弛。

来自于三个主要家庭角色的松弛,赋予了故事中这个家庭一种特有的温和而松弛的魅力,也让人对此心驰而神往。

从“家的经营”的角度来看,此处问出的问题是——这种“松弛”,应当看作是“因”,还是“果”?

不过,无论是因是果,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令人神往的松弛感,与引人入胜的戏剧感一道,辅以前述的关于「家」的「经营」的醍醐灌顶、作为故事底色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柔的春风化雨,共同成就了这部作品极佳的“享用性”。

——借用之前对约尔的声音的比喻,不妨说,这整部作品其实也便像是一杯冬日里的热红酒,令人感到温暖、安心、惬意、沉醉。

22.12.03-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