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悬崖之上》剧照
4月19日,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电影《悬崖之上》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影片出品方、发行方领导,主创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在观影后围绕影片的主题立意、艺术价值、创新突破等多个角度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新时代下的主流电影如何创新地表达红色精神、传递家国情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主持。
《悬崖之上》以1931年的哈尔滨为背景,讲述了共产党特工前往哈尔滨执行秘密任务,在绝境中不畏牺牲,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完成使命的故事。《悬崖之上》是张艺谋执导的首部谍战电影,影片延续了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为国产谍战类型影片开创了新的创作模式,扎实细腻的情节设计和紧张明快的叙事节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突破谍战片创作模式
近年来,优质的谍战题材影视作品稀缺。电影《悬崖之上》作为谍战类型的又一力作,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充分有机融合,打造了一部兼具视听审美与思想高度的谍战大片。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电影《悬崖之上》总监制傅若清提到,《悬崖之上》用一腔热血书真情,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历史,不忘初心,让观众感受到这些无名英雄为后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尽最大可能触碰历史,真实地呈现历史,通过生动鲜活的真故事、真人物、真画面,来表达内心深处诚挚的真感情。”本片编剧全勇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对东北这块土地有着十分特殊的情感,他从小就对东北抗战的历史感兴趣,自己阅读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从中得到了许多创作启发。“历史中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后来都慢慢被人们遗忘了。我想找到史实上的依据,把它们编织成一个故事。”正是这样的历史情结让编剧在《悬崖之上》的创作中更注重对谍战人员情感的表达,影片中的特工有儿女情长,也有骨肉亲情,尽管篇幅不长,但同样催人泪下。
谈到对影片的整体观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这是一部编剧、导演、表演、美术、音乐等全优的电影,“谍”环环相扣,“战”惊心动魄,在一种克制、冷峻的调性中,有效实现了对革命者、牺牲者的赞美;在极具质感的叙事中,呈现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在雪白的自然色中,雕刻了血红的信仰色;在雪国的意象营造中,呈现了英雄们为之浴血奋斗的黎明前的理想国;在诗的书写中,完成了史的书写。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将《悬崖之上》概括为“在洁白的雪国上演的一场红与黑的生死较量”。王一川表示,“故事背景里哈尔滨伪满时期的场景在画面中都得到了体现,从服装、道具到对一些细节的处理都生动逼真,让人感到栩栩如生。电影的视听以及精彩情节,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憾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认为,《悬崖之上》凸显了一种中和美学的情感和概念,是商业电影与主旋律电影从技术到产业全面整合与融合的成功标志,这样一部兼具市场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谍战片,赋予了中国电影力量和自信。
在《解放军报》文艺部原主任陈先义看来,“电影打破了以往谍战片的表现手法,没有用过多篇幅展现当时特工使用的技术和电报密码等传统谍战元素,而是依靠人物情感推动情节的后续发生,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指出,《悬崖之上》对类型化的视觉谱系进行了有机建构,这对于国内的类型片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突破。导演张艺谋在谍战片的视觉符号上形成了独特而有节奏感的风格,“皮衣、大雪、黑色汽车、刹车声、枪声等视觉和听觉效果共同形成了类型化的谱系,与故事之间形成了巧妙的融合和呈现”。
立足人民史观,打造群像式英雄形象
《悬崖之上》中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叙事线和感情线,同时又用亲情、爱情、战友情等复杂的情感关系,将每个主人公一一串联,作品立足人民史观,以群像化的呈现塑造了影片中各具特色和个性的共产党特工形象,同时采用了小标题形式的篇章式结构为观众厘清故事逻辑,让观众在明暗交错的剧情里感受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对影片中一众主演的精湛演技给予了充分肯定。“老戏骨们的飙戏十分精彩,他们的眼神、动作、语言,都能够让人感到无声胜有声的力量,也都呈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表示,《悬崖之上》中的情感因素作为贯穿始终的伏笔也是影片的核心,尤其是对反面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的塑造十分立体和饱满,敌人的敏锐和猜疑更能体现出共产党人身处当时环境之中的艰难和与敌人殊死拼搏的顽强。
在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看来,影片中的共产党员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勇于牺牲,这种强大的动力源泉正是发自他们内心的忠诚,这一点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果没有对党的忠诚,不可能做到这样的牺牲。正因为有了忠诚,我们才会看到这些革命先烈在牺牲时的视死如归,这一幕也会让观众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张德祥表示,影片里重点表现的几个人物,实际上都是革命历史当中的无名英雄,这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以这样艺术化的形式被人们看到,也是影片的价值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认为,“影片里的英雄是过去的历史英雄、革命英雄,在我看来也是文化英雄、当代英雄。这部影片用人民史观还原时代,能够接通历史、唤醒精神、融合文化,让更多的人在历史与现实、现代与未来中获得前行的精神动力。”《文艺报》文艺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谍战类型是最能够诠释信仰的一种创作手段,也最能塑造人性的丰富性。影片深入灵魂的深处,表现出共产党人最伟大的人性,他们的信仰已经成为人性深处的一种存在”。
献礼建党百年,促进红色题材“再生长”
作为献礼建党百年的主旋律电影,《悬崖之上》选择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展现动荡时代下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将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忠诚果敢的高尚品质寄予故事之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卫防从新主流大片的类型拓展方面指出了影片的创新之处。他表示,《悬崖之上》作为谍战悬疑类型影片与主流价值观形成对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新主流大片的丰富和拓展,也使新主流大片真正进入了全类型的成熟创作时期。《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悬崖之上》将克制的人物情感融于故事本身,不刻意煽情,完成了一次情感表达上的突破。同时,影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也不存在神化的痕迹,他们“有柔有弱,有疼有怕,有畏有惧”,展现了英雄人物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们是靠着信仰的力量和战友之间的帮扶一次次突破难关,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饶曙光在总结中表示,电影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应该用人民史观去还原历史,有效地吸引观众,感染年轻观众”。电影产业发展还需要不断提质增效,真正用《悬崖之上》这样高质量的作品,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据悉,电影《悬崖之上》由于和伟、张译、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等领衔主演。影片将于4月30日全国公映。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02:5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023.html